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2

3,证候研究的证据自卑

“证”概念本身,在中医理论是没有任何必要进行研究的,它只是临床中医辨症求机思维后形成的病机性质的判断。可是,我们对几千年来的证候判断,丧失了自信,花了极大的力气去研究证候规范标准的西化证据,导致了辨证论治逻辑思维的混乱。纯中医的提出就是证明。­

证候的证据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实验室方法-从离开了个体生命的形态标本中形成证据,证明“证”本质,实验室看不到,就不能确定“证”本质;一是用循证医学的思维,衡量中医临床疗效,统计学无法处理,就否认辨证论治。因为证候证据的物质化导向,医生与病人亲密接触的生命交流方法,被抛弃了,病理生理的实验手段,受到了推崇,西医的循证医学,成为取舍辨证论治的上方宝剑。请问,病人的神、色、声、脉、舌等等,如何在保证其生命及其时空联系的完整性、自然客观性的前提下,放在显微镜下、CT机前、仪器里面?实验室又如何保证,在个体整体存在毫无差异的前提下,设计每体个体的禀赋、性格和生活习性、环境因素与生命疾病的关联呢?如果连这些基础性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能够形成真实可靠的证候认识吗?生命原则的三因制宜个体真实性,难道只有在同一的模具中,加以概率标准,才具有真理性吗?生命的多样性能够在排除误差的前提条件下去把握吗?­

实验手段是思维的延伸,思维不以实验方式表现出来,不经实验重复说明,在西方思维模式是不会得到承认的。但关于生命的任何实验结果,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才能明确其真实可靠性,经不起实践检验-历史的生命检验,不能作为运算子为思维所采纳,否则,生命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五十年代欧洲的反应停就是典型。

实践直接面对自然、面对社会,实践的检验是需要时间的,甚至是很长时间的,维生素C从提高免疫到致癌可能,抗生素从抗感染到微生态破坏,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治疗疾病的医学实践,在于恢复生命健康,获得正常的生命质量与寿命数量,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检验,无论当时看得多么真实,摸得多么确切,都不一定可靠。

中医从古至今都没有西方思维模式的实验室,没有CT、B超,但不等于中医没有先进的思维,没有有效可靠的实践手段,不能形成可资临床思维和证明临床判断的证据。证据是思维的产物,实践是证据的具体运用,而实验仅仅是“是什么”的思维手段,不能完全解答生命时空动态联系的“为什么”。

用西方实验方法研究中医,用循证医学等西医新近发现的东西充填中医“证”概念,在思维层面丧失了客观性。我们并不否认实验,但需要正确地认识实验,不能盲目地把实验作为“科学”的标志。

4,实验与实践的证据 ­

何谓实验?实验指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和按照事先人为设计进行的活动,在发现和证明“是什么”,本质上是思维的延伸。但这是狭义的实验,从广义上讲,实验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现代汉语词典》)不仅包含了狭义的实验,而且还包含了实践。实践,“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现代汉语词典》)“有意识的活动”可以看成是“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无论把自然界作为思维的客体,还是把人文社会作为思维的客体,无论是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实践都是理论或假设导致的有意识的活动。

从广义实验分析,实验可以是显性直观的,有严格的设计、操作程序和必须的实验设备,适用于可以而且能够打开的东西;也可以是隐性内省的,即对现实客观的外在现象进行联系的、动态的、有目的的逻辑思维,形成某种结论,再回到现实的客观实际中检验的实验,适用于那些无法而且不能打开、分离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没有假设,也不需要假设,中医的一切理论及其发展,发生于生命实践,证实于生命实践,只有证实了的认知,才能融入中医的理论体系,现今存在的中医理论,都是历史检验证实了的,不是纯粹的理论推导形成的。

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是实践,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加强自身修为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同样是实践,是走向生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关注人们的行为道德,以人类行为、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生活家园合理性、生命形体合理性为价值取向,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方向性、目的性截然不同。

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的实践方向,归根结底在自身的生命存在,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为目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方向,归根结底在外部世界,目的在于让自然、社会来适应我们自己-空调、汽车等等使生命更加舒适的东西层出不穷。

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把实验和实践分别开来,本文所说实验仅指狭义的实验,实践则指“有意识的活动”,包括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中医的实践则是指在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前提下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各种各样的养生和医疗活动。

实验需要实验条件,需要实验设计,需要实验仪器,还需要把实验对象看成是和其它事物不相干的,结论是排除误差后的确定性。《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P278:“实验作为证明手段是有局限的,相对的。每一个实验都是根据技术和科学认识所达到的水平应运而生的。科学史表明,被后来的科学推翻的理论构成和假说,当时都是根据实验提出的,并且又为实验所证实。”P281:“不仅事实可以得出理论,而且理论在研究过程中也会成为事实。理论变为事实意味着对理论可靠性的证明。”

(0)

相关推荐

  • 黄开泰: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四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 经文: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之前言

    从中西医汇通算起,中西医结合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中医并不是发展了,而是倒退了,异化了,尤其近十多年,中医存亡危局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辨证论治后继无人,这除了外部原因,更主要还在于我们中医内部的思维方式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1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4 从东汉仲景家族"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到金元李东垣时期"既病而死者,继踵不绝",三月有百万之众:从明末吴又可时期"误以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3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3 实践直接产生事实,直接面对自然和社会,通过人的行为,直接作用现实,不割裂整体,不告别自然,不脱离社会,不把事物静态化,需要立足自然的.客观的"实际存在",才能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4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4 米饭胀死人,大黄活人命,关键在具体生命疾病的适当和适度,过与不及,实验分析再安全的东西,也对生命健康有危害.总的说来,凡适合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的药物,都是治病的药物,不适合的,都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5

    10,理论制约的实践意义 中医有中医的实践,西医有西医的实验,中医的实践服从中医的逻辑规定性,西医的实验服从西医的逻辑规定性.逻辑的错位导致思维的混乱,发生"虚虚实实"."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6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1 --证候实验和实践的证据分析 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学科逻辑,服从一定的思维规范,都需要一定的证据,没有证据,不能思维,当然也不能形成判断.但证据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

  • “亦此亦彼”“兼性思维”——中医“辨证论治”的哲学思考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卢祥之 辨证论治是中医重要的思想方法.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许多节都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标题,历来医家认为&quo ...

  • 【每日经验】李聪甫关于金匮的思考:“肿”与“胀”的辨证论治

    【每日经验】李聪甫关于金匮的思考:“肿”与“胀”的辨证论治

  • 关于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的思考

    关于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的思考:陈博士按,岐黄之术源远流长,筚路蓝缕聚沙成塔,始成方术之精:这里分享两个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来说明我的一些观点:2015年某日上午,一女性30岁左右患者,治疗面部粉刺的,一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