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歧视女性,这部抗疫剧刚播出就翻车了
毫无疑问的是,全面抗疫是舆论主流,不分男女。
任何把女性单独择出来的做法,不管是批判还是捧高,都是在贬低抗疫。
而舆论场又是弱场属性,贬低本就弱势的女性,自然是在向主流舆论发起挑战。
相对应的,主流舆论当然要强化共识,巩固地位。
某个好莱坞末日大片里,各个国家的首脑坐在一起商量拯救世界的事情,签个自愿请战书,美国人大手一挥:“来,我们有能力的国家带头”,然后英法俄德的人全上去签字了。 签完字美国人一看说,为什么上来的都是白人,是不是亚裔国家也出点人? 镜头一转到几个亚裔国家代表脸上,都挺犹豫的,毕竟是可能去送命的事儿。 然后美国点名中国,中国代表站起来犹犹豫豫地说,啊我真的不行,我们中国人有传统,要回家过年的。 然后站起来另一个中国人,说我去,另外几个中国代表都劝他别去,他说没事,反正我是满族人,我大清早亡了。
“细节处理方面有不足但也没有很差,没必断章取义,也没必要所有人都用一张图,同样的文案模版,第一个单元主角大多都是女性,也都在歌颂女性,却有不足,你可以骂编剧,这是作为观众的自由,但没必要再上升,艾特D媒,不觉得过分吗? 没有他们哪有现在的你安逸的敲着键盘;说不现实的,他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啊,艺术性美化也可以理解,其实再牛逼的演员也演不出天使的真情,再牛逼的编剧也呈现不出当时的万分之一。 可我还是希望更多人能去看这部剧,去看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受当时的惶恐不安,也希望更多的导演加以演绎,让大家不管再过多少年都铭记这段回忆,和那些不该被我们忘记的英雄。”
为什么呢?
还是那个古老的苏联笑话:
美国总统发言人在台上宣布:“昨天我们枪杀了3000个伊拉克人,和一个骑单车的人。” 台下记者:“那个骑单车的人是谁?” “你看吧,我就说他们压根就不关心那些伊拉克人。”
我用一天的时间思考与写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