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鄂州历史上第一任节度使
韦良宰(757年—759年)鄂州历史上的第一位节度使,曾经在鄂州任职两年,算作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古代官员,尽管在鄂州呆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个人很体谅百姓的疾苦,长期深入民间体擦民情,了解民间疾苦。
韦良宰鄂州在职期间,其不仅大力新修水利,改进农业种植,还极力推进教育的改革新建学堂,且还利用自己的见识和才能促进了鄂州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政绩突出,只在鄂州做了两年官就被提拔,不过他的功绩仍旧被当时鄂州老百姓给记录了下来,并正好给当时的的大文豪李白给看到了,这种情况下诗仙李白当即赋诗一首。
也就是乾元二年,已经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去往流放之地,途径鄂州之时,李白作《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并序》,其中云:移镇夏口,救时艰也。慎厥职,康乃人。减兵归农,除害息暴。大水灭郭,洪霖注川。人见忧于鱼鳖,岸不辨于牛马。公乃抗辞正色,言于城隍曰:“若三日雨不歇,吾当伐乔木,焚清祠。”精心感动,其应如响。
德政碑中的韦公为韦良宰,至德二载(757年)至乾元二年任鄂州刺史,。李白在德政碑中选择性地记录了韦良宰在任期
间的种种善政,城隍庙祈晴乃是核心事件。面对连雨不晴的局面,韦良宰亲至江夏城隍庙祈晴,最终获验。其中李白所节录的一句祈祷祝文尤其引人注目,即“若三日雨不歇,吾当伐乔木,焚清祠”。碑文盛赞了韦良宰的出身、气节、政绩、识见和政治才能,描写了韦太守在鄂州天长节与民同庆的热闹情
景,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与厚望。
这位鄂州节度使韦良宰是李白的故人,他利用自己为威望和权势,将留李白留在鄂州休息了足足有两个两月之久后,才依依不舍的放他里去,离别的时候李白在鄂州写下了他一生中最长作品《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中虽是李白在鄂州临别时赠写太守韦良宰的,但另一层通过写古述今表达了他对自身境遇和对乱世的忧愤。此诗云:“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又云“寥落天地秋”,当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在当时的鄂州辖区江夏作。
不过,李白一直满怀希怡自己还能被发挥余热,其中诗云:“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仍希冀朝廷任用自己。
说起来,李白也是命运坎坷,一辈子想考公务员没有考成,最后却因为受聘请进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不料永王李璘与中央唐素宗发生了矛盾冲突,李璘的势力被消灭,李白也因“附逆作乱”而成为有罪之人,被下浔阳监狱度过了一段囚狱生活,公元758年春天,因为郭子仪的担保,李白被判流徙一千里,发配到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西南部,途经鄂州时被鄂州人盛情款待了一番,先在鄂州被故友韦良宰留下来好吃好喝招待了两个月,最后又在汉阳,李白与故人尚书郎张谓相遇,又被邀去住了一个多月;到了湖北江陵后,江陵好友郑判官也留李白住了不少时日。直到入冬以后,李白慢慢悠悠的三峡。
可惜,这竟是诗人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