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巨来圆朱文印欣赏
梅景书屋
吴湖帆先生嫡孙吴亦深先生著文称:“在众多与梅景书屋有关的梅花之中,最广为众所周知者,即宋景定年间刻本《梅花喜神谱》与《宋汤叔雅梅花双爵图》两件,此亦为梅景书屋名称之由来。”吴先生取“梅景书屋”为其斋名。此印即为陈先生为吴老所作。
此印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字形的设计上,我们先看看四个字的小篆写法。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陈老对其中的梅字和书字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梅”字取其通假
字,说文解字曰,某,酸果也,此是今梅字正字,因此可以通用。这样一来,就把左右结构的“梅”字变成了一个单字结构。使笔画舒展,又腾出了空间。“书”字引用大篆中的“书”字。就是为了简洁,使整个印面匀称协调。读陈巨来的印,就是给你感觉一个字“匀”,观者不会有丝毫的紧迫感,在读印的同时,能让你的呼吸都随之变慢、均匀。返回来还是看“书”字,如果按照原来的小篆入印,这是一个上中下的结构,字的笔画很多,如果要保持整体的均匀,势必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同时,“屋”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两个字落在一起肯定会产生拥挤。而陈老很巧妙的借用了大篆的写法(当然这也是作印常用的手段),把“书”字中部简化,避免了上述困惑,从而使上下两字得以舒展。
陈老的圆朱文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印文平整大方而不失流动感,这方印就体现了该特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陈老通过通假、字形变换等方式把字体简化。使个别字的笔画舒展开来,像“梅”“景”“屋”都有较大的直线和弧线撑开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直线很少有真正的笔直,这里除了“屋”字的顶部和底部还有“梅”字上面的横是比较直的长横画。其他是长线条都是略带弯曲,是那种似直又曲的线条,像“书”“景”“屋”中部都有是这样的笔画。
另外,陈老还十分注重透气之法,像“书”和“景”字中的“日”字,还有“梅”字上部,他都采取了不封住的写法,目的就是透气,让印中的空气流通起来。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就是“景”字中部的封口。一方面,这是篆法的要求,从小篆中可以看出来,同时这样的处理也避免了同“景”字上部的“日”字处理上的雷同。
下里巴人
篆刻释文: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这幅作品,应该是安持老人的又一得力之作。我观之就像是一个标致美人,多一份显肥,少一丝觉瘦。
四个字都是笔画很简的,在陈巨来的手中却表现出许多匠心独运的精妙之处,全篇显得非常和谐匀称,可以作为圆朱文印范本。首先,从章法上看,“下”字和“人”字下的两个三角形的空白形成对角呼应,“里”字和“巴”字的横划也形成对角呼应。再有,“里”字和“巴”字多平整的横划,如果全篇都是这样,会给人平淡乏味之感。于是,安持用“下”字和“人”字两个竖划和对应的两笔斜划就打破了这种乏味,从整体上实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圆朱文印的特点是“均匀,流畅,对称,和谐”,给人以平和舒畅的感觉。为了实现上面的特点,除了上面的整体构思之外,作者还做了许多精巧的设计。
首先看均匀,我不得不感叹,这方印中真的是无处不均匀。且举例几处,纵向上,“巴”字中四横的空隙宽度,以及“巴”字上方与印边之间的空白,下方与“人”字之间的空隙,还有“里”字横划之间的空隙宽度,“里”字下方与印边的空白,这些都被设计的几乎一样宽度,横向上看,“巴”字的左边到印边的空白,“里”字上边的“田”到印边的距离以及“里”字下边“土”向左与“人”的距离,这些都和纵向上的宽度相当,考虑的如此全面,实现的如此和谐完美,令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说流畅,流畅需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字形的流畅,二是笔画的流畅。想要字形流程就要去棱角,在这幅作品中真的找不到一丁点的棱角。像“里”和“巴”字上部的字形本来都是方形结构的,作者在这里把拐角处都进行了圆滑处理,同时为了实现圆润和谐,“巴”字的竖划和“里”字“田”部上面的横划也进行的了弯曲。不仅在笔画里你看不到棱角,就是在空间上也不叫你找到一处尖角,比如“下”字横竖连接处,“人”字的两笔划连接处,“巴”字左上角横竖连接处,全篇所有的连接处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圆化。至于笔画的流畅,作者对每一笔的处理都非常严格,不仅是粗细一致,而且仔细观察,像“下”的竖划和“人”的竖划都微微有些均匀的粗细变化,增加了线条的流畅度。除了与搭边的线条,所有笔画的末端也都处理成圆头,只能说高手体现在细节啊。
对称,这个特点首先在章法上已经体现出来,这里还是列举几个细节上的对称。“里”字本身的对称字形,没啥好说的。“巴”字下面与“人”字上部形成 呼应对称。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巴”字本身也有个对称。按照说文解字,“巴”字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只是稍稍做了一下调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得不佩服!
以上的均匀,流程和对称都做绝了,和谐便成了结果。四个字摆在一起,既不相互打扰,又不分崩离析,和谐的如同一个字,这只能说是水平啊。
子孙保之
边跋:靖侯仁兄法正。辛巳,巨来刻。说明:青田石。陈巨来为朱荣爵刻“子孙保之”印共两方,此为较小的一方。
“子孙保之”,出自《中庸》,其原文是: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意思大概是,可以在寺庙被人供奉,后代也保佑他。
读陈巨来先生的印,总是给人以清心舒畅的感觉。一则在于其用刀清爽细腻,线条干净流畅;更重要的在于其印稿设计的独到精湛。这里我们且不谈用刀,先从印稿设计的角度说说该印的精妙。
总体来说,与陈的其他圆朱文印一样,“子孙保之”最明显的特征也体现在“匀”字上,印面相当流畅,无一丁点磕绊指出,无半点拥堵之感。观之若行云流水,又若鱼游水中。现在我们就具体探究一下陈先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这里陈先生选择了他一贯使用的圆滑的线条,使得字体流畅生动。在字形的设计上,考虑到“子”“孙”“保”“之”四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U”形,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印面的雷同而失败。陈先生却相当高明,当你看这方印时,丝毫感觉不到雷同与呆滞。
首先,他把“孙”字的左半舍掉,用“=”代替之,表示借用了上面的“子”字。这样就极巧妙的“子”同“孙”字左边的重复,同时腾出了空间,也使“孙”字右边的部分得到舒展。
印面的右半因为省掉“孙”的“子”部而舒展了,印面的左半二字中,“之”字笔画简单不必考虑,所虑者“保”字。又是一个左右结构,若想印面统一,就需要对“保”进行一定的变化,适应全局。这里,陈先生借用“保”的通假 字,这样又腾出许多空间,对于整个印面的安排十分有利。
横向上,“保”“子”二字的U形雷同还是个大问题,陈先生的处理是,把“子”字的左边向上搭边,右半却向左搭边。U字形,变成了L形,破掉了与“保”字的重复。
纵向上,“保”“之”的向上U形开口亦有重复。陈先生才却的措施是:一、“之”字的开口两边自然错开,不再对称;二、把“保”字开口向上拉长,而“之”字开口向下压扁。“保”字向内缩,“之”字向外开。这样就破掉了纵向上的重复。
另外,为了表现印面的流动感,陈先生又把“保”字下半部分进行了弯曲处理。很重要的是,陈的弯曲有度,“保”字下面两竖似曲非曲、似圆非圆,既不失流动感,又不失高雅大方之气,这是陈老用刀相当纯熟的表现。
作为一件经典之作,该应还有许多值得欣赏、把玩之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临摹中慢慢学习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