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峪和草地沟考察记(一)第一次了解白马文化

11月17日上午,在文县学者、博物馆馆长罗愚频先生的陪同下,我们甘谷王权学术研究会一行九人考察了白马峪、哈南寨、草地沟、柴门关、文州故城遗址。这些地方是晚清曾经担任文县教谕的伏羌籍学者王权招抚白马人起义的地方。下面我们对这次考察所了解的情况做一个介绍。

一、第一次了解白马文化

我们这次到文县,第一次实地接触到白马文化,我们去的白马峪和草地沟,就是白马人居住的地方。

白马河流域

哈南寨通向草地沟的路口

草地沟白马村寨

美丽的草地沟风景

"白马"是古地名(今白马峪河上游),历代为氐族人聚居地,曾有白马氐人在那里生活,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

在草地沟,我们注意到白马人居住的屋脊上都有两个白色的羽毛状装饰品,犹如汉族人屋脊上的脊兽。问了罗馆长,他给我们讲这是白马人的图腾,是白公鸡的象征。

相传很久以前,无恶不作的官兵恶霸,经常窜进白马人山寨烧杀抢掠。有一次,官兵又攻打白马山寨。剽悍的白马人浴血奋战了三天三夜,因寡不敌众,逼迫走上了迁徙之道,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钻进了深山老林的一个山寨里。尾追而来的数百名官兵将山寨团团围住。被逼上绝境的白马人居高临下,石攻箭袭,坚守山寨,一连坚守了三天三夜,白马山寨安然无恙。第四天夜里,守寨的白马人终因疲惫,全都进入了梦乡。这时,狡猾的官兵乘机偷袭山寨。在这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时刻,一只大白公鸡的一声啼鸣唤醒了酣睡的白马人。白马人从睡梦中一跃而起,奋勇反击,经过一场激烈的血战,打得官兵落荒而逃。为了纪念和感谢白公鸡的救命之恩,世世代代的白马人不仅在建筑上以白羽毛为装饰,在戴的毡帽上也都插上白公鸡的羽毛。

白鸡翎插法也相当讲究:男子插一支,表示英武勇敢;女子插二支,表示美丽俊俏;年轻人喜长,老年人用短,老年妇女只插一支。

对于白马人的族属问题,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学术界讨论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民族识别遗留问题,白马人被着重介绍,此后就民族归属开始发掘研究,并提出了五种说法,分别是氐族说、羌族说、藏族说、羌氐说和其他说。(见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蒲向明先生文)上世纪五十年代把白马人归于藏族,许多学者提出质疑,而从历史记载和白马人语言风俗等特征看,上述五种说法中,氐族说比较靠谱。

从现有资料我们看看白马人的族属以氐人后裔比较可信

首先看历史记载: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司马迁所说,冉駹以东北,都是氐族分布的地区。《元和郡县图志》给的答案说,茂州便是冉駹国,那就意味着,茂州以东北的广大地区都是白马氐人。冉駹音rǎn máng,冉駹羌国,是中国古代方国之一。由古代羌族为主体民族,建立于西周末年,疆域相当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汉代羌都在今茂县仪镇,国王岷山庄王。汉武帝时代平定西南夷后,元鼎六年改其地为汶山郡。司马迁说的冉駹以东北,就是西汉水、白龙江流域及涪水上游。当时的氐人分支较多,其中白马氐为最大。也就是说,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白马人就生活在这一带。

《北史》、《魏书》都说:“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汧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王侯,受中国封拜。”《华阳国志》、《后汉书》、《周书》(周书记载氐更为详细),都说白马就是白马氐。仅上述两则引文,足可说明白马人始终以“白马人”自称是有历史渊源的。现今仍在沿用的白马地名,有白马路、白马路十八寨,白马岭、白马番地、白马民族乡、白马寨、白马河、白马夷河、白马庙,白马老爷等等与历史上的“白马”遥相呼应。

从《史记》和两汉书,直到南北朝时期有关氐的记载以及《随书》都明确四川的平武、九寨沟、文县、武都是氐人生活区域,与今天的地望是基本吻合的。这一点已毫无疑义。风云几百年的氐人地方政权仇池五国就是最好的例证。296年,杨茂搜(白马氐人)占据仇池山一带,创立仇池国,定都清水(今甘肃清水县)。领土大致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成县、文县一带,史称前仇池国。370年,杨统(白马氐人)与侄子杨纂争夺王位,前秦世祖苻坚趁机出兵攻城。371年,杨统开城投降前秦,致使秦军攻陷清水,仇池公杨纂(白马氐人)被移居秦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至此仇池国灭,存在75年。十四年之后的385年,杨定(清水氐人)收复前仇池国领土,重建仇池国,定都历城(今成县北),向东晋称藩,史称后仇池国。(注:清水氐人为白马氐人杨茂搜的直系族人,因曾经迁徙于清水建国而得名)。394年10月,杨定帮助前秦王苻崇攻打西秦,兵败身死。396年,杨盛(清水氐人)继承堂兄杨定王位,被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汉族)封为辅国将军、仇池公。一度占领汉中。

422年,仇池趁南朝宋武帝刘裕驾崩扰边,宋少帝刘义符(汉族)封杨盛为武都王,史称武都国。443年,时任武都王杨文德(清水氐人)迁都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外纳乡)。477年12月,北魏将领皮欢喜(鲜卑族)攻陷葭芦,斩杀了当时的武都王杨文度(清水氐人)。

478年2月,杨文弘(清水氐人)继承王兄杨文度王位,迁都武兴(今陕西略阳县),向北魏称臣,史称武兴国。535年,北魏攻陷武兴,斩杀了当时的武兴王杨绍先(清水氐人)。武兴政权存在57年。清水氐族建立的后仇池国历经三个时期,存在150年,为氐族政权最久。

武兴国成立第二年的479年,北魏扶持杨文度的宗弟杨文香(阴平氐人),在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南)建立亲魏仇池国政权,史称阴平国。(注:阴平氐族为建立阴平政权的清水氐族人,因区别清水氐族政权而得名)580年,阴平国因参与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声讨权臣杨坚,被杨坚(汉族)带兵攻陷阴平,阴平王杨法琛(阴平氐人)被赐死,部众被遂散。至此仇池政权全部结束。作为最后一个灭亡的氐族国家,阴平政权存在101年。

隋代后期开始剩白马氐(刚氐)、清水氐(武都氐、武兴氐)、阴平氐(平乐氐)、巴氐(甸氐、湔氐、循成氐)、略阳氐(下辨氐)、故道氐(葭萌氐、嘉陵氐)六支。宋代时仅剩白马、清水氐、阴平氐、巴氐 四支。元代初期,为躲避元军铁骑,清水氐从略阳西逃入福津(今甘肃舟曲县),途中死伤过半。巴氐一部分从什邡(今四川什邡市)北上过松州逃入扶州(今四川九寨沟县);另一部分则从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南下经临江到酆都(今重庆丰都县)。

从以上史料推断,今天的白马人来自古代白马氐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白马氐经历世代成为今天平武县境内的白马人。清水氐成为今天舟曲县境内的白马人。阴平氐成为今天文县境内的白马人。巴氐迁至扶州(今四川九寨沟县)的一部分成为今天九寨沟县和松潘县境内的白马人。另一部分融入了汉族。

现在有一说是说白马人是吐蕃东进时留下的一支军队的后裔,此说也难以通过历史事实来证明,有杜撰之嫌。因为文县在吐蕃东进时是一掠而过没有被占领,吐蕃东进对唐王朝形成了巨大威胁,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陇右尽亡于吐蕃,而文州只是一掠而过,掠者,掠夺而去,并没有被占领。

其次,我们再来看白马人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白马人有不同于羌族、藏族的语言和习俗。《山海经·海内南经》云:“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抛开其中的神话成分,这也许可以说明白马人的妇女长期以来以鱼骨牌为饰的原因。调查材料中还说:“妇女发饰,先剃去一小圈,梳小辫十余条,再总成大辫拖脑后。……男子则剃去一大圈,头顶留发梳成小辫。”这点又与古氐人“皆编发”的习俗一致。

文县白马人中流传着一则故事——《白马氐王太子武都》。传说仇池国即将灭亡时,国土派武王将十多岁的太子武都秘密护送出境,历经艰险,潜逃到大山深处的白马人部落。在白马部落的拥戴下,太子武都称王建国,施行善政,使白马人从此得以安居乐业。白马氐王武都活到六十八岁去世后,举国哀悼,百姓思念不已。这则故事,从侧面印证文县白马人可能就是后仇池国的后人。

白马人的语言也与藏族语言不同,如吉祥如意,藏语说“扎西德勒”,白马人说“曲呆木意”;又如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藏语说“扎西德勒彭松措”,白马人说“呆木拉孕意”。白马人的语言有单辅音40个,复辅音7个,单元音13个,鼻化元音8个,复合元音16个。不仅语调有特色,而且词汇非常丰富,据说已经有六千多。白马人的文化特点,现从甘肃文县,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的白马人,多年来一直受着三个文化区的影响,对他们产生了促进和影响。九寨沟县的白马人受着藏文化的影响,趋以藏式服饰、风俗、语言和文字。平武县的白马人多接受巴蜀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其语言音域、风俗传统、服饰色调多与巴蜀融合。文县的白马人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最能代表中国白马人。中原文化大量融人白马人中,白马人的舞蹈、酒歌、民歌、语言、文化思维都在变。白马氐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无数征战的洗礼和旷世磨难,永远保留着白马氐人自己部落长期沿用的独立语言。由于白马人与汉族杂居共处又兼通汉语,吸收近居民族的语言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当今白马人的汉语能力极强。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甘肃省文县境内的白马人,由于长期受汉、羌、藏等民族的影响,语言已十分混杂,但仍然保留着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基本词汇与藏、羌语有所不同,沿袭了古代氏语的某些因素。

(0)

相关推荐

  •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地名文化②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一地名文化② 02-18 阅读299 玉垒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碧口水库上游,东连碧口镇,南接范坝镇,西依尚德镇,距文县县城46千米,区域总面积230.69平 ...

  • 注意!这个地方有“神兽”出没!

    来源:地球杂志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白水江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境内.文县古称文州,是甘肃的东南大门,与四川和陕西交界,地处秦巴山地南秦岭带.是我国南北气候和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带, ...

  • 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范坝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碧口镇,南接四川省青川县,西接刘家坪乡,西北接尚德镇,北接玉垒乡,距文县县城100千米,区域总面积489.2平方千米.范坝 ...

  • 【阅读悦读丨散文】魏浩《行走落衣沟》

    [阅读悦读丨散文]杨俊<"东女国"故地的浪漫婚俗> 图文/魏浩 [作者简介]魏浩,笔名浩歌,四川三台人.偶有所得,或以文记之,或以影留之,聊自得其乐尔. [本文由作者授 ...

  • 互人 白马人与阴平古国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白马人民俗崇拜的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今天生活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九寨沟县的白马人,成汤之时即臣服于商.东汉初年势力渐大,曹魏时开始崛起.西晋时白马杨氏始建仇池国.唐宋之后,关于 ...

  • 名家丨“多元一体、和而不同”之典型——白马藏人

    关键词:白马藏人  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 [中文分类号]G127  [文县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009(2020)06-0009-06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

  • 文县尚德镇名溯源一地名人文10

    ​馆长 文县尚德镇名溯源一地名人文10 08-26 阅读368 尚德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玉垒乡,南接丹堡镇.刘家坪乡.范坝乡,西接城关镇,北接尖山乡.口头坝乡,区域总面积2 ...

  • 白马峪和草地沟考察记(二)白马人的三目神崇拜的源头

    二.白马人的三目神崇拜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草地沟广场墙壁上的三目神面具 白马人舞蹈时戴的三目神面具 在草地沟,罗愚频馆长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广场,广场的墙壁上雕塑着白马人的三目神,一个个凶神恶煞,怒目而视 ...

  • 白马峪和草地沟考察记(四)白马人地区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四.白马人地区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所谓"土司制度",据百度的解释,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

  • 峪荟草的别名叫什么/是什么药【功效与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越来越富足,但是身体好像向反方向趋势发展,却越来越糟了.特别是男性朋友.现代男性,不少人都有肾虚的困扰.由于发病部位和疾病种类的特殊,因为隐私问题,很多男人因为"面子 ...

  • 神农本草 | 空青天成记

    神农本草 | 空青天成记

  • 神农本草 | 丹砂提炼记

    神农本草 | 丹砂提炼记

  • 神农本草 | 美玉生成记

    神农本草 | 美玉生成记

  • 第三次考察记:50%>80%,少数人的力量 | 开店笔记

    今天说说另外一位老板的店,冷锅串串店. 虽然叫冷锅串串,出来的是热的,叫冷锅只是为了区别那种类似火锅的串串店,那叫热锅串串,要加热的,还要锅底费. 老板说,这也是冷锅串串店的优势,不要汤底费,降低了顾 ...

  • 十二背后徒步考察记

    贵州绥阳县旅游 2月1日 诗人.博物旅行家李元胜 李元胜:男,1963年生.诗人.博物旅行家.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 ...

  • 第三次考察记:穷困潦倒时,学完技术后只有1400块钱 | 开店笔记

    这次看了一家重庆小面和一家冷锅串串店.两家店在两个不同的三四线小城市. 重庆小面开了已经九年了,店铺大概四十多平米,七八张座位.生意一直很稳定,现在每天营业额大概三千左右,平均能卖90多斤面.店里一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