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位四川商人找李时珍看病,说半月多...
一次,一位四川商人找李时珍看病,说半月多来咳嗽、胸痛,有时痰中夹有血丝。李时珍仔细诊断后,觉得这个人患了绝症。于是给他开药,并叮嘱道:“你赶紧回家,路上按照处方服药,应该能活着到家。”
没想到一年后,李时珍在蕲州街上行医时,又看见了那个四川商人。当时他很吃惊,因为当初他觉得此人身患绝症,应该活不了多久。
四川商人也认出了李时珍,连忙行礼问候。李时珍看着这位商人满面红光,毫无病色,就问道:“你的病全好了?”
商人开心地说:“全好了!你看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身体反而还强壮了不少。”
李时珍又问道:“你的病是怎么好的?能告诉我是哪位医生给你治的吗?”
商人说:“回家经过夷陵州时,遇见一个被当地人成为'赛华佗’的医生,见我面色难看还一直咳嗽不止,他就在你药方的基础上,加大了药量,没想到服用了一个月后,病全好了。”
听了商人的述说后,李时珍就回家跟家人商量,要去寻找“赛华佗”求教。
李时珍的父亲很赞成他这种做法。于是,李时珍打点好行李,不远千里来到夷陵州千方百计打听到了“赛华佗”。
果然,当地的人说起“赛华佗”这位老先生,都称赞他医术高明,救死扶伤。但这人有一个缺点,就是脾气倔犟、孤傲,不与人亲近。
于是李时珍来到老先生的诊室,发现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人家根本没空搭理自己。
李时珍就不声不响的站在一旁,仔观察老先生是怎样为病人看病的,从问诊、摸脉到诊断、开药,他都看得非常仔细,还一一记在本子上。
有时候看到老先生实在忙不过来,李时珍就主动帮忙研墨展纸、擦桌椅、扫地、斟茶倒水,帮助来求医问药的病人。
时间长了,老先生有点纳闷,这个年轻人也是来看病的吗?于是终于开口问李时珍:“年轻人,你到这里来这么勤快,是要看病吗?”
李时珍深深鞠了一躬,如实表明自己的来意:“老先生,我不是来看病的。我听说您的医术非常高超,想当您的学徒,跟您学点本事。毕竟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得学点本事。”
老先生说:“我才疏学浅,跟我有什么学的?我这一天忙到晚的,哪有空教你啊?再说学医非常辛苦,你不怕吗?”
李时珍连忙说道:“只要能学到真本事,再苦再累我都不怕。老先生您也不用专门教我,您看病的时候让我在一旁多看看就行了,不会耽误您看病的。”
老先生被李时珍的诚恳打动,就答应让他留下来。此后,李时珍一边悉心照料老先生的生活起居,一边跟着老先生学医,闲暇之余就把老先生家里的医药书籍拿出来认真研读。
老先生非常喜欢李时珍,觉得他不仅勤快能吃苦,还勤学好问。于是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李时珍站在旁边帮助开处方。
有一天,有一位病人前来就诊。只见病人面如黄土,颧骨凸起,肚子鼓鼓的,病得很厉害。
李时珍一边仔细观察老先生如何诊断,一边思考对这位患者应该用什么药。
李时珍心想,必须用“砒石”作主药,但不能用量过多,因为砒石经过火炙炼煅就是砒霜,毒性很大。
待老先生诊断完开了药方后,他发现老先生开的方子里,砒石的用量是自己所想的10倍。
李时珍当时非常震惊,但他心想老先生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他就按老先生的方子给病人抓药,老先生又让他留下病人,并照顾病人,以便随时观察。
李时珍把药煎好后,让病人吃下。可没过多久,病人就肚子疼得直打滚,李时珍见状担心时用药量过大,赶紧去找老先生。
老先生听了之后,非常镇定地对李时珍说道:“不要担心,你现在赶紧给病人准备便桶、尿盆,他马上就要大吐大泻了。”
果然,病人又吐又泻,身子一歪便昏睡过去。老先生在病人身上扎了几针后,只见病人慢慢苏醒了过来。这时老先生又吩咐李时珍去给病人熬碗粥来。
病人好了后,李时珍就问老先生:“砒石毒性很大,您为什么要用那么大量?”
老先生耐心解答道:“砒霜是有毒,但是也可以治病。我之所以用那么大的量,就是要让他大吐大泻,量小了不管用。”
李时珍这才明白,药有利和弊两方面的作用,用量是要根据病情来定。从此,老先生让李时珍独自坐堂行医了。
一转眼,李时珍已经在这里待了半年多时间。老先生一直忙,也没顾上好好跟李时珍聊聊。有一天,老先生备好茶点,和李时珍聊了起来。
老先生问李时珍:“你来我这之前,是不是已经懂医了?”
李时珍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没跟您说实话,我是蕲州人。我父亲李言闻也是一名医生,所以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略懂一些医术。”
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两人越聊越高兴,直到鸡鸣,才发现聊了一整宿。老先生于是嘱咐李时珍道:“时珍啊,我们学医就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日后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李时珍也激动地说:“师父的教诲我定当牢记在心,以后一定做一名能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的好医生。”
经过这次千里学医,李时珍的医术更加高明了。
可见,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再厉害,都不可能懂得所有。
我们只有虚心学习,勤学苦练,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历史冷知识##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