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故乡浓,作者宋典法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巨大的凤凰从遥远的地方飞来,也许是倦了,也许是气候湿润,也许是这儿风景迷人,它长鸣一声,停落下来。于是,便化作这一带葱茏的山岭。
在这凤翅的臂弯里,有一个较大的湾村,一条弯弯的小河穿村而过。河上有座石拱桥,高高的颇有气势。两岸散立着一排排瓦房,林木掩映,间或有些无名的花草点缀其间。这,不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而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故乡,是我成长的摇篮。曾经,有一个瘦小的身影,流连于这山水之间,不知有多少回笑,多少回泪,多少串稚嫩的足迹......
那里,有我连翻十八个跟斗的打谷场;有我与伙伴做游戏、捉迷藏的弄巷;有我还是青滴滴的就开始尝鲜的李子园;有我经常吊下竹梢,又随之弹回半空的竹子林。我曾在小河里摸鱼,也曾在龙潭洗澡。祠堂门口的大石墩上,我们办过“酒宴”;大樟树下,,我还扮过“新郎”。那时节,我们无忧无虑,着实开心。
在村子里,我有一群好伙 伴。其中最要好的朋友叫王惠焱,比我小一岁。我们一同上学,一同砍柴,一同玩耍,亲如兄弟,直到现在。
故乡的民风淳朴,乡亲们大多热情好客。那年月,人们很少有不勒紧裤带过日子的,但大家都不吝啬。一有客人到,都倾其所有。没有的便从后门出去,东家借这,西家借那,总要弄几碗像样的菜。哪家有什么事,大家都主动相助。义是大家共同的信念,情使大家连成一体,这是一个礼义之乡。当然,偶尔也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出现,但在公众舆论中多半也就化解了。
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我终于迁居了。在我的印象中,故乡并不十分美好,那里日见苍凉了,但又觉得,这世间再也没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不知是怎么回事,每每做梦,无论路多么遥远,或是在干什么营生,或是遇到什么奇险之事,我走来走去,还是回到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七弯八拐,又回到凤翅坡脚下的我那老屋——尽管我明明知道,那条小路已修成大路,而我的老屋已真的属于梦的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漂亮的楼房。
啊,故乡!我心中的那份情丝,已然化作一片绿荫。那是一种思念,一种眷恋,一种希冀。故乡,是我心中的热土,是我的父母之邦。当我扑去尘埃,那片记忆中的红叶,依然是那样鲜艳,那样美丽,那样清香。我觉得,故乡是不是憔悴消瘦了?是不是该改变一下模样?
啊,走好,故乡!
(注:我的故乡在向桥乡狮子堰村老屋湾,如今的故乡已大变样,变美了。)
作者简介
宋典法,笔名欧达。1958年生,蕲春人,教师。曾于1982年加入湖北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是2003年《蕲春报》特约撰稿人。其散文诗组歌《飞神曲》目前已写成一至五篇,前四篇已发表于2017年第一期《蕲春文艺》。写过短篇小说、电影剧本及征文论文,其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戏剧等。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