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
Hello
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相遇
真幸运
很难得有机会能够静下来看一本书,我总认为,纸张和文字的结合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存在。
书中的世界光怪陆离,千姿百态,有红尘俗世,也有生命奥义。
也是应了古人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本书,一定是带着作者的情感的,就像一个人将自己情感的部分幻化成文字,在读者眼中又幻化成小人儿,一个个的跃然纸上。
读书的人看完了书,也就读懂了这部分情感。
共情的力量:温暖、包容
《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以下简称《共情的力量》)此书的由来很有故事,它蕴藏了一位心理学家的遗憾,也留存了一位心理学家的执着。
正如书中所说的:共情不是同情。
它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力量。
每个人一生都有着被理解,被赞同的需要,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一种可以打败孤独、绝望、黑暗的力量。
共情在心理咨询中应用很多,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同理心、神入”。
是一个人尝试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会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反应和感受。
这类似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但是实则共情并非简单的换位思考,因为它还需要一个人带着尊重、真诚、中立的态度去体会和感受。
生硬的“共情”是一种简单的换位思考,很难有温度,更像是同情和可怜,而这不是共情的实际含义。
读完《共情的力量》后,我也曾将共情沿用到生活中,这让我又多了许多感触,生活中的人原来那么需要“共情”,原来生活中也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但“共情”确实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是温暖,是一种愿意去了解的态度,是一种真挚的理解和认同感。
只有真正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会花费长达23年来研究“共情”,也才能明白为什么《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看了这本书会说:“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共情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好好的利用这项天赋,导致它很少发挥出它本来的价值。
就如人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
但是这个世界却有相似的两片叶子,也有相似的两个人。同样的,也就会有相似的经历,会有相似的感受。
在前面我们也谈到过,人都是需要理解和认同的,但是没有相似的感受,哪儿来的理解和认同?
之所以我们需要“共情”,是利用“共情”产生的温暖力量和真诚包容去将相似的叶子,演化成一片叶子,真的走进内心,释放情感支持最原始的力量。
我想这便是共情的实际意义。
不论是在亲密关系中,亲子关系中,其他家庭关系或是人际交往中,共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一个人散发着暖心的温度,可以让他周围的人感觉与他相处很舒服,这会避免很多潜在的误会,会让工作更加高效率,可以生活幸福感更高。
这不仅仅是对这一个人,也包括他周围的人。
这也许就是高情商的体现吧。
“共情”不是生硬的“感同身受”,也不是生搬硬套的“我理解你的感受”。
而是一种“我愿意来了解你”,“我会真诚的接纳你”,“我将为你提供心理能量”,而这些仅仅是因为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这么做。
关于如何共情,有许许多多的方式,可以是一句“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也会这样”,可以是一行眼泪,也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逃不过两个准则:“认真倾听和真诚感受”。
高情商的共情是“认真倾听”和“真诚感受”
一个人身处痛苦中的人最渴望获得什么?
不是可怜,不是同情,他不需要别人高高在上的施舍,他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支持。
尊重是平视的目光,理解是真诚的态度,支持是暖心的温度。
所以,想要正确共情,一定是有认真倾听作为前提的,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尊重对方的态度。
关于倾听要点,通过实践,我总结有三个关键:“用耳认真听,用眼温暖的注视,用心认真的感受”。
认真听是我愿意听你说,并且我会集中注意听你说。
温暖的注视是我用目光告诉你,我认真在听你说,你可以勇敢的说给我听,我会包容和接纳你的感受,你不用有顾虑。
用心感受是我在真诚的去理解你,认真去感受你的感受,同时我也愿意向你表达我的感受,就如你愿意勇敢的向我表达一样。
这样的倾听是“共情”的关键,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点。
因为“共情”它一定是真诚的,所以认真倾听一定是需要的,这是表达真诚和建立信任的关键一步,如果都没有认真的听,哪里来的“感同身受”和理解呢?
除了认真倾听,真诚的感受也是非常有需要的。
共情是我们的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就像前面说的,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
所以,每个人都不同,共情能力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共情能力弱,能够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很少,有的人比较感性,对情绪的变化很敏感,能够有更多的情绪体验,所以能否准确共情也要看人。
除此之外,共情也是有条件的,情商高的人能够合理的运用“共情”,也懂得不强行“共情”,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共情的,有时候强行的共情反而是一种伤害,是一种情感攻击。
比如,面对一个失去至亲的人,没有经历过的,你很难共情,甚至一般这种情况不需要感同身受的共情。
因为没有经历过,你不理解他的感受,也很难换位去理解。所以,这时候的“共情”应该是包容和接纳对方的情绪,温暖的陪伴。
同样的,比如面对抑郁症的人,理解式的共情,更像机械化的敷衍,没有患过抑郁症,其他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感受,因为根本理解不了!
甚至强行共情或许还会造成伤害。
所以,高情商的“共情”还有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就是“真诚感受”。
努力的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真诚的表达自己。
为什么要说努力的去感受呢,因为这个世界,真正的“感同身受”并不多。
换位思考,去体会对方的经历和感受顶多只能感受到对方是开心的,非常开心的,难过的,非常难过的这样的一个大概程度,但是很难知道对方到底多开心,有多难过。
所以,真诚的感受就显得非常重要。
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向我倾诉生活中的困扰,那时我很想共情,我很想去理解他,我很想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我可以感受到你很难过。
但是那一刻,哪些话到嘴边我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觉得那一刻我说什么都不合适。
于是我对朋友说:“听到你说的这些,说实话我不知道我该对你说什么,我感觉现在似乎说什么都不合适。”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听完我说的话,朋友深深的看了我一眼,说了一句:“谢谢你!”
我很不解,我问道:“为什么要感谢我,我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说。”
朋友释然一笑到:“你的话,让我感觉到了真诚,这段话很有力量,也很温暖,我能够感觉出来你是在认真去理解我的感受,现在我好多了。”
自此,我也释然了,其实“共情”有时候不一定是要感同身受的,但是一定是要真诚的去感受。
因为你在共情的时候,对方其实无意中也在共情,当两者处于一个频道的时候,或许那就是“共情”了吧。
高情商的共情,应该是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合适的态度和感受。
因为人的认知差异和偏差化,有时候与其为了“共情”而去生硬的“共情”,还不如真诚的表达自己,或者什么也不说。
毕竟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知识来源生活,也该融入生活。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
“把共情认知疗法融入生活,把善意传递给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
作者:明天
编辑:WYJG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