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面面观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罗金明
编辑 二三三
图片来自网络
提到“从众”,你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也许是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就买那些流行商品,也许是在场下看见别人都在鼓掌你也跟着一起鼓掌,也许是看见大家在横穿马路自己也不再等绿灯……
所以,即使从众不仅仅是一个负面词汇,可在实际生活中从众似乎已经不自觉地被覆盖了一层消极的色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从众”呢?
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中,从众即由于群体的压力而改变个体的行为或信念,其表现方式有两种:顺从还有接纳,而顺从有一种特殊形式叫“服从”。
让我们来依次认识一下这几个词:“顺从”指迫于外部压力而与群体保持相同(趋同),这意味着个体心并不赞同。简单来讲,就是被迫与他人保持一致。
服从就是指对直接命令的顺从。接纳则指内心认可社会压力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举个例子,“锻炼会使人更加健康”这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因此我们可以发自内心地去做与别人同样的事情,所以“接纳”是自愿保持一致,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真诚的从众行为。
从众有时也可以十分的有趣。相信大家都有被哈欠传染的经历吧,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当发现前面有一个人打了一个哈欠,自己仿佛就有一股气体堵在喉头,迫使自己不得不打个哈欠缓解一下,甚至在漫画中看到人物的哈欠图片也会产生相同情况。
针对这种现象,镜像神经元(预演和模仿所见行动的神经元)的发现表明存在一种生物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常常模仿他人打哈欠。
从众原因:我们为什么会从众呢?
我相信这样的感受你们一定都曾经历过:某天上课你忘带了相应的课本,看着大家都把书拿出来学的时候,就你一个人桌上空空如也,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强烈的焦虑感,如果老师还比较严厉的话,那更是会恐惧不已。又或是星期一升旗仪式大家都穿着整整齐齐的蓝色校服,而你却身穿一件黄色T恤,站在人群中不知所措……
由此看来,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获得安全感,当我们与我们所在的群体有很大差异时,我们会本能地感到焦虑,而消除这种焦虑最快的方式就是与群体保持一致。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规范影响,规范影响即指个体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到拒绝,获得人们的接纳及赞赏。
所以,“规范影响”侧重于我们对群体认同的需要。而“信息影响”也则来源于我们对正确行事的渴望。
何为信息影响?举个例子:当我们与他人接受一个难度较高的任务时,如果自己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想按照那些较权威的人的做法来行事,因为他们看上去好像知道该怎么做。这便是一种信息影响。
01
积极影响
积极从众是指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及个人的从众。当一个群体有着正确的目标,且大多数人都在为此努力时,这样的从众可以让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如:在图书馆中就算你不想看书,可大家都拿着书在里面学习,所以你也不会带一台电脑过去打游戏,甚至还将音响外放。又比如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绿色生活,各种媒体文章,广告,包括政策都在倡导我们保护环境,所以现在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乱丢垃圾了,因为社会群体所创造的氛围与其做法无形中引导和压制着这种不文明行为。
02
消极影响
从众的消极影响之一在于它会助长你思维的惰性,当有一道题你看见大家都选了C时,你想也不想也选了C并且还认为自己还大可能是对的,长此以往你看到一些稍微麻烦的题就想问问其他人的答案。
除此之外,这种消极从众也容易让你变得不理性。在中国,“排场”是一个非常需要讲究的东西。很多请客的人都认为,如果吃完饭后餐盘里的菜被吃的一干二净,会让自己显得很没面子,小气。
所以那些请客的人们往往会效仿之前那些请他们的人,在饭局中点很多的菜,以求吃完之后还有剩余,来给别人留下一个大方的好印象。
不过这种做法显然不妥,如果人人讲究这种“排场”,先不说自己的钱包能否承受,就算能承受,这势必也会导致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会形成一种“以剩为荣”的不良社会风气。这对于个人甚至国家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所以要想克服这种盲目从众,你也许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01
对自己进行反问
上文提到购物前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其实就是3个问题,即:我是否需要?我是否喜欢?我是否可以承受?
如果同时满足,当然可以毫不犹豫的买下,如果只满足一个或两个可能你就需要做出取舍。所以当你列出了一张购物清单时,不妨用这3个问题一一检视所有商品,看看是否满足条件。
02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在面对非本专业的问题时,人们对此自信心会明显下降所以往往会寻求别人的看法。
所以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方法只能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即学习。当你了解的东西比较多甚至足够多时,你自然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言论和看法左右。
不过这也不是让所有人精通所有领域,只是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常见领域的基本知识,让自己不易被误导。
一切行为的基础都是认知,当你的大脑不再盲目,你的行为才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