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宋词叩击心灵
2020.03.13 索菲亚 Wiggle
题记
唐诗宋词乃中华古典文学之瑰宝,是我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宋词,又称为长短句,结构形式比唐诗自由,因而在宋朝受到更广大范围的普及推广,涌现出像欧阳修、秦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陸游、柳永、姜夔等一大批名人的巅峰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的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往今来,多少大诗人,大词人用了无数传颂千古的诗词为我们打开想象空间,叩击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提供美的享受。他们的作品或浅吟低唱,温柔婉转,或大江东去,豪迈大气,动人心弦,千古传唱。本文选出的十首宋词名作供你欣赏。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
上阙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潮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阙由景物过度到人事。开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文中再由周瑜联想到自己。
通过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此词怀古抒情,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
2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赏析: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和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及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诉诸于文字。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这首词的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南宋豪放词虽豪壮激昂,但大多也怀悲愤忧虑,如辛弃疾之忧虑国家、悲愤己身。而岳飞这首《满江红》则全然不同,忧国之情,全然以愤怒展开,爱国之心,全然以志气锐气释放出来。全篇慷慨激昂,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称这首词为中华爱国之魂也不为过!
3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赏析:
李清照的词可说是婉约派词作的巅峰,而这首《声声慢》便是婉约词中最受赞誉的一首,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这首脍灸人口的千古名篇写作者历遭国破家亡、裘偶流离的愁苦悲惨。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音乐效果,如泣如诉笼罩全词,在这种凄凉的情况下,又是咋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倍受痛苦的真实写照。在写法上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
《鹊桥仙. 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十分难能可贵。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5
《雨霖玲》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此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全词由别离时眼前景入题烘托分别时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践别时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竟无语的临别情绪,语简情深尤其感人。
整首词情景交融,结构如行云流水,时间和感情的层次交叠渐进,引人步步深入。在写离愁别绪的诸多词中脱颖而出。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这首词以怀古言志的方式表达辛弃疾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满腔的悲愤之情。用典、怀古、议论、抒情,大气磅礴,豪壮悲凉,可谓是千古绝唱。
楊慎曾在《词品》中说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辛弃疾是豪放词的巅峰,而此词又为辛词之最。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为学者所共识。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虽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却内含沉郁顿挫、悲壮苍凉。
7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上阙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并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
下阙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三月不是春风细雨却是“狂风横雨”,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易容颜易逝。此情此景把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的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尽显无遗。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此词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的层次更佳。环境由外景到内景,时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8
《钗头凤》
陸游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译文: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赏析:
这首《钗头凤》是宋词排行榜前唯一的小令。这首词姑且不说其文学艺术上成就,单就其背后的爱情悲剧故事就已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可以说,这首词已经成为世间爱情悲剧的代名词!
9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赏析:
辛弃疾的豪放词激昂慷慨、振奋人心,可谓豪放词的巅峰。而他的婉约词也不输,其中《摸鱼儿》及《青玉案》都是他婉约词的代表作。
这首词借春怨、官怨写自己报国无门的闲愁。上片写惜春、留春、怨春的情感,表现了作者为春光飞逝,国家残破而焦虑的心情;下片抒发心中被压抑的苦闷和对执政者的忧愤。
该词与一般婉约词迥然不同,它有着婉约含蓄的外表,却蕴藉着热烈激荡的情感,婉约与热烈和谐地统一在这首词中。读来辞句千回百转,而情感上却是荡气回肠,单以艺术技巧而言,就可称为绝唱。
10
《暗香》
姜 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赏析:
宋词中咏梅最佳者当属陆游的《卜算子》和姜夔的《暗香》、《疏影》。陆游的咏梅词重在托梅言志,以梅之风骨喻人之坚贞。而姜夔的这篇梅词则借梅抒情。
词的上片从时间上立意,由月色回忆起以前起几次月夜梅边吹笛的往事;词的下片从空间上立意,写折梅寄远,无法传达,红花无言,深含玉人。全词咏梅怀人,思今念昔,其蕴藉深婉隽永,两宋少有能及,被后世词家评为古今咏梅之绝调。
姜夔将词的审美趣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于在他之后的不少文人词客都以他为宗,效法他的风格。姜夔能够入选两宋十大词人,主要因为他的词独具一格,自成一派,有极强的审美愉悦感和影响力,南宋婉约派一代词宗当数姜夔。
注:
宋词与配图:选自网络
文字编辑,题记:索菲亚
此处选取的十首宋词仅是宋词浩瀚大海中的几朵耀眼的浪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一定挂一漏万,希望友友补充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