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区块链真能用来防伪吗?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区块链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热潮或者说泡沫,但鲜有真正服务经济、社会的案例,这一直是批评者对区块链的看法和态度。但区块链技术的拥护者已经正在尝试区块链的商业应用。其中,“防伪溯源”被视为区块链最先可能走向落地的应用场景,现在已经有一批互联网巨头和初创公司正在积极推动。

2017年12月,IBM、京东、沃尔玛、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加强食品追踪、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合作,提升中国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2018年4月,阿里云发布区块链解决方案,支持天猫奢侈平台Luxury Pavilion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正品溯源功能。做防伪溯源的区块链初创公司就更多了,包括做应用方案的根源链、溯源链、中国食品链,以及做技术方案的唯链、纸贵科技、趣链科技等。

尽管去尝试商业落地的企业很多了,但是区块链应用于防伪领域的前景还非常不确定。这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区块链防伪原理

区块链用作防伪用途,业内的通行说法是“防伪溯源”,实际是通过“溯源”来达到“防伪”的效果。区块链技术能直接实现的功能是“溯源”而不是“防伪”,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

为深入理解区块链在防伪溯源领域的应用,我们先看一则2017年5月的新闻《假货秒变海淘正品 都是快递干的"好事"》(查看新闻链接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在此则新闻中,消费者表面上从海外购买的商品,实际上是国内的仿冒产品。而消费者查询到的从海外运转到国内的物流信息都是造假者勾结物流公司(或其员工)伪造的,其中不乏国内一流的物流企业。这种从源头上的造假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这种造假能够成功,其原因是商品的物流信息的输入完全由物流企业所掌握。区块链应用到防伪溯源,也正是将这种信息的输入权分散到多个机构手中。例如,天猫要从美国进口车厘子,可以联合美国出口商、美国物流企业、美国海关、中国海关、天猫、国内物流公司等机构联合布置一个区块链网络,车厘子每一次流转的信息都由相应的机构负责输入。这样某一方造假无效,而要勾结多方造假又会造成成本太高,输入信息因不可删除或篡改因而方便追查,也有效增加了造假成本。因此,分布式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防伪溯源领域,确实能发挥传统单一中心化机构所不能具备的功能。

二、防伪溯源的漏洞

尽管如此,溯源手段只是让商品的流通环节变得透明,与商品本身的防伪还是两回事。这里面仍有很多漏洞。一,多方上传信息,并不能杜绝信息的造假,而只是增加了多方比对和追查的功能,大幅降低了造假成本收益比。二,假如商品的源头就是仿冒产品,则增加流通环节的透明性是无效的。三,区块链记录物流信息需要一定载体(目前比较先进的是RFID芯片),如果这类载体与商品不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则仍然给造假留下很多可乘之机。

茅台早在2013年就启动RFID溯源系统,可实现正反双向溯源。然而这套已经非常严密防伪系统却依然被从内部攻破。两名负责系统数据采集和维护的专项经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拍照、U盘拷贝等方式窃取防伪溯源数据,并通过网络销售,数据达700余万条,可制作成700万瓶假冒茅台酒。另外还曾有经销商用针头将真茅台酒抽取出来,再将一般酒类注入瓶中,冒充真茅台酒销售。

简单的说,这类造假是把“真标签”贴到了“假商品”上。区块链只能控制标签上的信息,而不能控制商品本身的真伪。区块链要发挥防伪溯源的功能,必须要保证建立起一套链上数字身份链下实物商品的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而这个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

三、更宏观地看待防伪问题

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防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技术对某些造假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一,伪劣商品的产生原因复杂。最常见的是指非法企业仿制其他公司的商品,这类外侵式的防伪问题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一般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也不排除企业或企业的内部员工监守自盗。对于这类情况,商品的真伪完全维系于企业的自身道德水平,这种依靠企业自身的中心化防伪体制有不可突破的天花板。根本性的解决方案,需要将一些企业内部数据以恰当的方式开放给第三方监督机构。如在上述茅台酒的案例中,需要将茅台的产销量数据、RFID数据开放给第三方,并接受监督。但这又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需要很高的技术手段来平衡保密和防伪之间的矛盾关系

二,防伪的市场需求值得疑问。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更重要的是“开源”,即能开发新的市场,对伪劣仿冒产品的打击属于“节流”,一般居于次要地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长期处于宽松状态,很多山寨企业拥有合法的工商资质,对查实的仿冒企业的处罚也远不够严厉。前述分析也可以看出,要建立一套严密的防伪系统,成本可能不菲。因此,企业在防伪方面的投入面临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总体而言,大多数行业对防伪的市场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高,或者要求技术有很高的成本收益比。

但在某些特殊行业,如食品医药、珠宝、名酒(收藏级)等特殊行业,区块链技术可能有用武之地。英国初创企业Everledger采用区块链技术来跟踪钻石的合法交易,以拒绝“血钻”进入交易市场。其主要做法是,对钻石的几何界面进行扫描,根据扫描数据为每一颗钻石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钻石的每一次交易都可记录在区块链上,且不可删除或篡改。Everledger与众多国际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众多机构的加入保障了合法钻石交易网络的扩大。因此,Everledger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区块链项目。但这个项目就有很大的特殊性。第一,钻石属于贵重商品,市场对其真伪性和合法性的鉴定需求非常强烈。第二,每一颗钻石的几何形状都不同,天然适合制作数字指纹,不需要另做一个防伪标签与其绑定,它的数字身份制作成本非常低。

结论

综上,区块链是通过溯源,通过将流通渠道透明化来实现防伪的功能。但伪劣仿冒问题本身是个复杂问题,并不能简单通过渠道透明化来根本性地解决。即使是在溯源这一单一领域,区块链发挥监管效力的必要基础是,能确保上传数据的保真及链上数字身份和商品的一一对应,而这并非易事。因此,区块链发挥防伪作用需要诸多前提条件,且只适用于少部分特殊行业或领域。将区块链用在防伪溯源领域的创业活动前景可能并不看好。

附论

上述区块链在“防伪溯源”方面的应用模式可以概括为“存证模式”。业界还在探索一种“Token(代币,也即虚拟货币)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存证模式”基础上添加Token激励,针对的是网络参与者中上传信息积极性的问题。有人认为,区块链溯源会涉及多个环节,除了智能硬件自动采集数据之外,还需要大量手动上传数据。通过发行Token,可以调动上传者的积极性。

“存证模式”适用于政府项目,或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把控较强的企业项目。“Token模式”理论上能通过调动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上传数据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政府和机构的监管。这种理论上存在的优势,还需要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加以检验才能验证其效果。但是,虚拟货币合法性至今不为政府所承认,这方面的商业实践还面临较大的政府监管风险。此外,“Token模式”模式也不能解决前文分析的上传数据保真、链上数字身份与实物能否一一对应等问题。因此,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到“Token模式”的成功。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