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啥时候也有千亿大道和国之重器呢?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在这个月举行的临空港(东西湖)两次空中招聘会上,举办单位分别给取了两个好名字,6月份的叫“千亿大道”,8月份的为“国之重器”,老实说,个人觉得东西湖应该低调点,千亿大道还是给光谷用吧,毕竟武汉有三大开发区,你一个人把高大上的概念都占了的话会没有朋友的。
武汉有三条“千亿”大道,分别是光谷的关山大道(也有说左岭大道的)、经开的东风大道和东西湖的临空港大道,光谷是光电子产业,经开是汽车、临空港则是网络大数据。
你所知道的高新科技,基本上都被这三个开发区包了。
东西湖京东方
我很好奇东西湖为啥敢叫“国之重器”?报道里是这样解释的:
从航天到汽车,从智能摄像到显示屏,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正打造或已掌握一批国之重器,破除国外技术封锁,引领世界潮流。
如果以这个标准,新洲因为有双柳航天基地,江夏因为也能生产汽车,也都称得上生产国之重器的新城区。
其实所谓国之重器,过去主要指重工业,现在还加上高新科技,武汉8个工业城区(青山、光谷、经开汉南、东西湖、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严格来说只有7个人,青山基本不再引进新的工业企业)中,现在看来只有黄陂和蔡甸没有啥“国之重器”产业了。
黄陂似乎比蔡甸强点,有个组装地铁的工厂,计划也围绕北车打造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园,如果真能落成,黄陂也能挤进“国之重器”行政区,下回咱们办招聘会也可以设一个“国之重器”分展区。
黄陂北车基地
从创造GDP和提供财政收入方面来说,重工业和国有企业很有作用,但从提供就业岗位来讲,需要民营企业和服务业贡献绝大部分。
对于黄陂来说,缺乏重工业和大型国企,是导致黄陂的GDP和财政收入都比东西湖少的主要原因,当年挖挖还在武汉的时候,就说过黄陂需要有一个大公司,围绕这个公司发展产业链(北车引进黄陂就是这个思路,但可惜后来北车产业园无疾而终),黄陂企业不少,工业产值几年前就过了千亿(工业产值≠GDP),但缺乏一个扛鼎企业(比如京东方和武汉烟厂之于东西湖,通用之于江夏)是黄陂工业发展的硬伤。
蔡甸区也同样如此。

这个企业给东西湖提供了大量的GDP和税收

看了一下东西湖千亿大道招聘会的工资水平,7726个岗位,其中年薪6万-8万岗位3428个,8万-10万岗位338个,10万元以上岗位187个。
显然,年薪6万以上的岗位占总招聘职位的51%,而年薪6万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月薪5000,如果是扣除了社保和税金后的收入还算能糊口,但如果是税前收入,那就只能当个月光族了。
并且还有49%的岗位月薪低于5000元,如果是这样,临空港开发区的企业对黄陂人也没啥吸引力了,在黄陂临空瞎摸个厂子,月收入也是4000以上,能吃得苦去做衣服的话,年薪10万也很容易找得到。
高薪,还是需要民营企业才能提供啊!这样对比的话,还是光谷的高薪机会更多。
位于黄陂的武汉瀚宇药业
最后,小编想说的就是,黄陂需要一个扛鼎企业,有了这样的大企业,黄陂就不会在GDP和财政收入上被三个开发区甩太远,然后黄陂发挥自己在旅游和商贸上的优势,在服务业上实现对开发区的弯道超车,将黄陂建设成武汉的长沙县和闵行区。
希望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园能顺利落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