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一药一方一穴位(第二辑)173期
原创 顾忞珲 石云 DrShiyun 昨天
【一药】
淡豆豉
《药性赋·温性》云:淡豆豉发伤寒之表。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文献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中国药典(2015版)》
性味:苦、辛,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主治: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6~12g。
云说:淡豆豉制法:将黑大豆除去杂质,淘净,沥干,用下列药汁拌匀,稍闷,置蒸具内蒸熟,摊凉后再闷,使之发酵至黄衣布满后,干燥,清炒至微具焦斑,并有香气逸出,筛去灰屑。每100kg黑大豆,用鲜辣寥、鲜青蒿、鲜佩兰、鲜苏叶、鲜藿香、鲜荷叶各2kg,打汁;生麻黄2kg,水煎2次、每次30分钟,去渣取汁与鲜药汁合并。
【一方】
《医方考》精浊门第四十一
妙香散
人参(五分) 山药(二两,姜汁炒) 麝香(一钱,另研) 木香(二钱半,煨)
黄芪 远志(去心,炒) 茯苓 茯神(各一两) 桔梗 甘草(各二钱) 辰砂(二钱,另研)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下。
此安神正气而精自固之方也,梦中遗矢者,宜主之。
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神役气、气役精、三宝之用也。是以神昏则气荡,气荡则精离;神明则气正,气正则精固。是方也,不用固涩之剂以固精,但用人参、茯苓、茯神、远志、辰砂以安神,用麝香、木香、黄芪、桔梗、甘草、山药以正气,神清气正,则淫梦不作,邪火不起,精不必涩而自固矣。《内经》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此之谓也。
云说:此方所谓是从根论治,令神清气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意舍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针法:斜刺0.5~0.8寸。
云说:意舍平脾俞,果然也应该是有藏意的作用。

(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