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33)
“群英诗会”第三十八辑作品选评
“英子评诗”公众号是一个“诗评一体”的诗词平台,既重视诗词的甄选,又重视诗词的点评。点评栏目主要有“英子点评”“群英点评”与“诗说荐裁”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评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眼光。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诚客观的点评态度。本期英子选评第38辑“群英诗会”12首作品,欢迎雅赏,感谢交流!
秋 夜
张明新(山东)
牵忆雨如线,织愁风似梭。
梧桐深院里,今夕得秋多。
英子点评:
秋雨如线,牵出往日回忆;秋风似梭,织出缕缕愁思。起承连用比喻,形象含蓄地带出秋夜情绪,定下情感基调,尤以次句新颖独到,耐人回味。看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今夕得秋多”即得“愁”多也,以“秋”代“愁”,立体可感。
山中挑夫
朱思丞
垂首挽绳身半倾,胶鞋踏破月三更。
肩挑生计按斤算,腰断还嫌担子轻。
英子点评:
此绝以通俗平实的语言表现了山中挑夫的生存状态,倾注了对挑夫的关切之情。首句状写挑夫的动作,间接说明货物之沉重,表现挑夫的生活压力之大;次句虚实结合,进一步突出挑夫起早贪黑地工作。转结可谓振聋发聩,深层次地挖掘了挑夫真实的生存状态,表现其生活的艰辛程度,读来让人难以开颜,不由得对挑夫生发无限的同情。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足见作者的人文情怀。
代一脱贫老农拟
范东学
曾悲命舛与时乖,愁苦凝眉久不开。
一自扶贫天使到,春风便入我家来。
英子点评:
这首绝句一反脱贫题材的“大而空”,站在脱贫老农的角度去写,更容易走进脱贫老农的内心世界。起承写脱贫老农曾经对自身命运的悲叹,成日里愁眉苦脸,发愁生计。转结写自从扶贫以来,老农的生活日益好转,故将工作人员称为“天使”,从而间接赞扬了扶贫政策如同春风一样吹入了贫民之家,温暖了农民的心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美好。全诗以老农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显得真实可信。
晚秋有感
王跃奇
节近重阳唱晚英,登高更是感秋清。
等闲借酒思长醉,入梦偏闻北雁声。
英子点评:
此绝讲究布局,起承一“唱”一“感”做足情感铺垫,暗示思乡情结。转句平平,结句“偏闻”进行逆转,深化摆不脱的秋愁,感染人心。此种况味恰如“借酒消愁愁更愁”“剪不断理还乱”一般,北雁之声扰乱了作者的愁绪。全诗以“秋思”为主线,层层递进,足见游子之心。
远 望
包德珍
凭高开望眼,万物动风情。
红绿参差入,方圆点缀明。
三春觅灵境,一水护花城。
俯首环山下,回身感不平。
英子点评:
此律紧扣题目,布局合理,章法有致,视觉独特,感悟深刻。开篇直接入题,以“万物动风情”总领所望之景。中二联展开描绘,句式错落灵动,语言清雅:颔联上分句重在参差之颜色,突出景物颜色的纷繁,写出景之美;下分句重在景物状态之明朗。颈联“灵境”与“花城”上下交互,托出眼界之开阔。作者所望之万物,皆是风情万种,当俯首环视山下时,方才感到自己立足之处“不平”也。此结语意双关,寓意深刻,说明越是风光之处越是危险,人生之境莫不如此。全诗善于层层铺垫,寓理于景,结联反向写之,造成一种心理落差,更是让人感慨。
秋分日回深圳途中
萍萍淡淡
细雨分秋色,明朝曙影迟。
霜花摇欲坠,瘦水卧犹疲。
岚与炊烟合,山于远际驰。
波涛可曾减,相问海之湄。
英子点评:
此律起笔不凡,紧扣秋分时令特点,写出了归途中的天气:当前的秋雨绵绵让人不由得猜测明朝的曙色来迟。中二联足见摹景手法,摇摇欲坠的霜花,尤显疲倦的瘦水,都在诉说着秋天的萧瑟;已经分不清哪是云岚哪是炊烟了,山岭不断地被列车抛在后面。途中所见所感,自然真切,情景交融。诗人是细腻多情的,对万物充满着关爱,秋水寒瘦,大海波涛是否也减少了呢?“相问海之湄”在与海的对话中彰显出诗人的真性情。全诗寓情于景,思绪随着车程渐行渐远,贯穿全篇。
萧山义桥镇新坝村
何鹤
秦月如钩昨夜临,吴腔越调到而今。
太湖石畔民风古,新坝桥头秋雨深。
谁为贞操陪旧梦,我从宿命辨初心。
江南傍水人家早,诗向浣纱声里寻。
英子点评:
新坝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山灵水秀的村庄。此律以沉稳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古村落的风土人情,表现了江南水乡经久不衰的诗意空间。首联着笔于新坝村悠久的历史,暗示访村的时间,并以“吴腔越调”概括此地的人文风情,为下文铺垫。颔联“民风古”紧承其意,对句“秋雨深”既道出当时访村之天气,又进一步以景烘托出此地民风之古。颈联以对比手法道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不同选择,上分句抓住典型物象,紧扣此地的“节孝承恩”牌坊去写,极具历史沧桑与辛酸之味;对句富含哲理,更见作者执着之情怀。尾联勾画一幅江南晨景图,以景结情,“诗向浣纱声里寻”将此地民风与诗风结合起来,含义隽永,耐人咀嚼。
长沙陪孙女读书记韵
张正清
星城伴读竟迷茫,难把他乡作故乡。
一片繁华如日暖,千重广厦补天荒。
秋随枫叶芦花老,雁驮江风夜月凉。
又梦唐音佳绝处,高山流水韵生香。
英子点评:
作者于长沙陪孙女读书,然诗作内容并未围绕孙女读书之事,而是自我遣怀。全诗紧扣“迷茫”二字展开,道出自身“难把他乡作故乡”的距离感。颔联描绘星城之貌,句式介于工与不工之间;颈联视野转向,“秋随枫叶”乃“枫叶随秋”之倒装,正值深秋时序,枫红正艳,芦花已老;见到“雁驮江风”,更感夜月之凉。“驮”字下得新颖贴切,化无形之“江风”为有形可感。作者善以景语表达自身感受:芦花之老,莫如诗人之身;夜月之凉,莫若诗人之情。迷茫之情无处安放,唯有寄情于诗,然“又梦唐音佳绝处,高山流水韵生香”收束稍紧,余味不足。据诗内容,题目或可调整。
暮秋感怀
秦晓舟
叶已凋零梦未酬,心笺如蝶不堪邮。
乐耽文字因山定,难计稻粱随水流。
意气衰时尘路远,萧狂过后鹤云收。
唯余明月清风里,尽付笑谈聊泛舟。
英子点评:
这首遣怀诗很见笔力,作者以沉稳苍劲的笔触写下了暮秋心情,警句迭出,寓理深刻,耐人寻味。首联以“叶已凋零”起兴,以“梦未酬”领起自我遣思;对句尤佳,“心笺如蝶”比喻恰切,起起落落的思绪难以寄出,唯有自我排遣。中二联句式错落,隽永入味:颔联写自身“乐耽文字”,对文字的痴迷如山一样坚定,难以计量日常生活,只能让其随水而流,化典无痕。颈联前后对比,“意气衰时尘路远”写出对前路的茫然无从;“萧狂过后鹤云收”道出意气诗人的真性情。或许,唯有清风明月才是诗人的真知己吧,衰落也罢,疏狂也罢,一切都付笑谈之中。
重 阳
九月菊花
故乡少见故人回,五十三年梦一堆。
何忍椿萱坟寂寞,不堪儿女影徘徊。
望天著作重阳雨,把盏潜浮满目哀。
独自黄昏惆怅似,东篱枝上菊花开。
英子点评:
重阳节承载了太多的民俗文化和故土情怀。作者身居异地,每逢佳节自然抒发一番思绪。此诗以单句互文的形式开篇,回环复沓,语浅意深,“五十三年梦一堆”总领全篇。颔联以故乡父母寂寞之坟、儿女徘徊之影侧面反映出自身对故乡亲人的牵挂。颈联自上而下,以景渲情,“重阳雨”更增“满目哀”。“潜浮”一词巧将无形之“满目哀”化为有形可触,却又令人不忍触碰这深沉的哀伤。尾联道尽孤独情怀,“东篱枝上菊花开”紧扣节令,以景结情,意味深长。唯觉“寂寞”“徘徊”“哀”“惆怅”等词意有些相近,出现频率过高,虽指向不同的人与物,但诗语欠些凝练。
浣溪沙·渔浦
范诗银
剪出秋阳多半轮,一江秋水送秋云。秋风不识那年人。
太白长安遥望里,东坡短句几行存。且描两字认潮痕。
英子点评:
范词的特点之一是善用重字组合成不同的意象,以丰富的意象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怀。此词上片以“秋”字组合成“秋阳”“秋水”“秋云”“秋风”等意象,并紧扣各物象间的联系,描绘出一幅空阔的渔浦晨景图。“剪出”“送”“不识”等几个动词的运用,拟人入味,情景相融,以“那年人”埋下伏笔,自然过渡。过片由自然风光转入对人文景观的回望:义桥镇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浙西唐诗之路的节点,钱塘江诗词之路的交汇口,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镇,这里曾经留下李白、苏轼、陆游等人的履痕吟踪。作者以“太白长安遥望里”侧面烘托出渔浦风光的秀丽,此景让太白留恋不已,他从渔浦至钱塘江再到浙东运河,对沿途的人情风物曾发出这样的赞叹:“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东坡短句几行存”则从正面道出东坡在此地的留句,突出渔浦丰厚的人文内涵。结拍回到自我,循着前人之路,且描两字留下些许痕迹罢。全词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意蕴于一体,纳古韵与新句于词中,似不经意而写,却是意味深长。
采桑子·重阳
任改云
一城灯火星天寂,未觉秋凉。间有花香。菊酒盈杯宜浅尝。
清宵欲寄诗情远,几度彷徨。未许轻狂。莫向离人问短长。
英子点评:
这是一首重阳抒怀之作。起拍不俗,“一城灯火”之暖与星天之寂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人间过节之气氛。由“间有花香”过渡到“菊酒盈杯宜浅尝”,重阳节日氛围自然而出。过片由景及情,思绪拉远,然“几度彷徨”,却是“欲寄难寄”,举棋不定的矛盾心理足见无奈。结拍似自我开脱,实是“无限伤感在其中”。
评论既要从“心”出发,又要“以理服人”,指足指不足,“精准到位”是最高的标准。这项工作难度很大,评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写出让读者“悦读”的评论来。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英子评诗”的鼓励与支持!英子一直在评论路上行进,不断努力,还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172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
微信号:yingzipi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