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花鸟都置于梦幻的场景中

比之现代工笔两大高峰——于非闇、陈之佛的工笔画,邹传安的绘画在传统中开辟了崭新的面貌。他延续了传统的线造型及泼彩手段,融入了现代光影的新视角,弥补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弊端,呈现给世人活泼生动而贴近现代生活的工笔花鸟画。


邹传安:1940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退休前供职于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任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画院院长。

邹传安先生1940年出生于湖南新化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清末秀才,书法冠于乡里,主考官曾在录取他的试卷上格外批写“字冠通场”四字。父亲也是当时进步的知识青年,后经商,喜字画,故家藏名家字画甚丰。先生少时即淫浸于传统书画之中,时时临习不辍,少时即以画名乡里。

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家境突然变得贫寒,乃至食不饱腹,但仍读书不止。因为家贫,十几岁时,便停止了正规的学校教育,进入瓷厂学徒,从事瓷器绘画。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苦练勾线技法与颜色调染。

传统工笔画花鸟画的创作,一要看线描功底,二要看设色纯正。经过积年累月的苦练,邹传安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18岁那年画了两幅工笔花鸟画,受到了郭沫若的鼓励。邹传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了二十余年,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工笔花鸟画的追求。

邹传安虽然没有学历,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诗、文、书、画皆精,乃至于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者多所不及,这当和他的父、祖辈皆是知识分子的遗传有关。但上帝关了他上学的门,却打开了另一扇门,45岁时,他被调到湖南省娄底地区文联,任美术家协会主席,从此,他开始了专业绘画创作,并加入了全国美术家协会,他的作品和著作也就更多了。

由业余创作转为职业创作,可以想象出邹传安的激动心情,这种激情转化为创作的热情,一个属于邹传安的花鸟世界出现了。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为了突出作品主题常会弱化背景,对画面背景很少进行渲染或只染出底色。邹传安运用泼彩技法强化了画面背景的装饰性,使他笔下的写实花鸟都置于一个充满梦幻的场景中。

浪漫主义、山野气息、文人雅韵,他笔下的花鸟世界中蕴藏了太多的情怀,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如果要说出一个邹传安工笔花鸟画的与众不同之处,那么一定是泼彩技法的运用。近现代的绘画大师张大千、刘海粟、袁运甫等人在创作山水画时运用泼彩技法,为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邹传安运用泼彩,也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工笔画,其中一个“工”字,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让画面呆板生硬。当工整细致的花鸟遇到了淋漓酣畅的泼彩,这一切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一个梦幻的绝美自然诞生了。

在邹传安看来,花鸟画容易画成鲜妍、繁茂的模样,但却难于淡泊、萧疏;容易呈现活泼,却难于彰显端肃。他认为,作品中要有五彩纷呈、飞走腾跃的事物本象,只要技法到位的人并不难于描绘出来。但是对于萧条淡泊、闲和严静,则属于“非常之境”,往往与技法无关,而在于更深层次的领悟和境界。

对此,他说:“画贵在庄重,要有从容气象。不可刻意敷列,就像为人,宁为痴聋老学究,不作傅粉小秋娘;宁可深居敛性,不可倚门卖俏。”

对于创作心态的把握,邹传安说:“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地渲染、勾勒。有人在一两天内就可以完成一幅工笔画作品,一看似乎很精美,但实际上是急躁的。

因此,绘画时一定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画到位,但又不能露出太刻意的感受。哪怕是惊涛骇浪,看起来也是深刻而平静的。”邹传安认为,具体到一些专业的技法,包括色彩的运用,统一的色调,以及构图的平衡等等,也需要沉下心来思考,而不能浮躁地匆匆下笔。

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瓷画经历的老画工,邹传安并不忌讳自己的出身,他有《自嘲》诗一首表明了这种坦荡:“天许终身一平民,雕虫铸鸟老瓷工。”这个经历和背景,使他格外强调技艺、技巧、技术、技法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他说:“一切意境的刻画都有赖于技巧来完成,格调的展现亦大率如此。换言之,拙劣的技巧绝对表现不出高雅的格调和深刻的内涵,非独关学养与襟怀之类。”有的人天生就属于画画,邹传安就是这样的人。他曾经说过,“活着就是为了画画。”无论环境是逆是顺,邹传安一直都在潜心创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