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脉诊发展的演变过程

青年中医李铎

原创

01-02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历代送家的潜心研究,井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

一.导源于《内经》

系统论述切脉法的文字记载,首见于《内经》。所举脉象达21种之多,尚有许多专论脉理的文章,诸如“平人气象论”、“脉要精微论”、“三部九侯论”等。在诊脉的部位上提出了“三部九侯论法”、“人迎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并强调诊脉的最佳时间、方法和要求,从而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

★遍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对头(上)、手(中)、足(下)三部动脉的普遍切诊,每部又分天(上)、人(中)、地(下)三候,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故称“三部九侯”。由于此种诊脉部位及诊法繁复不便,现已较为少用。

二.发展于《难经》

《难经》八十一难中有22难专论脉学理论,《素问·五脏别论》仅言“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未论诊脉“独取寸口”。《难经》 以寸口为“脉之大会”,又是“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可以“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并进而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独取寸口”是在《内经》寸口诊法基础上发展的一个创举,千余年来,沿用至今,足见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同时,《难经》作者扁鹊被公认为是脉诊的创始人。正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至今关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寸口诊法——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采纳,这是目前临床通用的诊脉方法。寸口脉是指两手腕后高骨旁(相当于桡动脉)的表浅部位。因该处在鱼际穴后1寸而得名,又有“脉口”、“气口”之称。

三.实践于《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大大地充实了脉学的内容,它确立的脉证相参的原则,对脉学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主张“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诊脉部位上提出了人迎、寸口、趺阳的“三部诊法”。

★ 三部诊法——它是在《内经》“人迎、寸口诊法”的基础上提出三部,临证危重病人,寸口无脉时,常诊人迎、趺阳以判断胃、肾(以足少阴太溪穴候肾)之气是否已绝。

四.完善于《脉经》

西晋·王叔和在精研历代卓有成效的诊脉方法的基础上,分类编次为《脉经》十卷。这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同时也堪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脉学专书,它的问世使脉学理论自成体系。

《脉经》进一步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及常用的24种脉象,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简明的解释,为后世言脉的唯一根据。

五.推广于《脉诀》、《濒湖脉学》

宋代崔嘉彦的《脉诀》将24种脉象编撰成歌诀,便于诵记,因而有“脉诀出而脉经隐”的局面产生。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也为脉学的普及发挥了很大作用。

自《脉经》刊行至今,脉学专书已达二百二十余种,足见这理论之丰富。

建国后,随着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科研工作的展开,广大研究人员对脉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一些令人信服的客观指标和可喜的苗头。今后,传统的脉学理论必将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0)

相关推荐

  •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转帖)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转帖)摘自<岐轩脉法>脉学研究之现状虽然脉诊方法在目前中医中的地位越来越小,整个诊病过程主要是靠问诊和舌诊,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脉诊的意义,但这并没有阻碍一些学者对 ...

  • 脉诊发展的演变过程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过历代送家的潜心研究,井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 系统论述切脉法的文字记载,首见于<内经>.所举脉象达21种之多,尚有许多专论脉理 ...

  • 浅谈张仲景脉法的运用+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方证乃辨证之尖端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 ...

  • 浅谈三星堆玉器的发展 令人大开眼界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 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 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 大,等级最 高的中 心性遗址. 三星堆文明诞生 ...

  • 浅谈清代青花瓷的发展特点

    青花瓷经过元.明两代约300年的不断发展,为清代瓷业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顶峰.尤其康熙时期开始,各项制瓷工艺趋于成熟,新的瓷器品种大量涌现,可谓百花齐 ...

  • 学术讲座|国家民族乐器一级演奏员涂志民:《浅谈葫芦丝艺术发展及在美育教育中的应用》

    5月17日下午,国家民族乐器一级演奏员涂志民在文综楼一楼音乐厅进行了<浅谈葫芦丝艺术发展及在美育教育中的应用>学术讲座,我院领导.部分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马安平副院长向大家介绍涂志民 ...

  • 浅谈青田石的分类发展变化及其种类和制作工艺

    青田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浙江博物馆藏有六朝时期墓葬用的青田石雕刻的小猪4只和永明元年时期墓葬用的青田石雕刻的小猪2只.到了明朝时期,很多青田冻石块料直接运往南京等地销售,被很多的文人和墨 ...

  • 浅谈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现阶段,随着5G.云计算.3D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的二维管理模式向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过渡,智慧城市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基于数字孪生思想的智慧城市管理 ...

  • 【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郭老在临床诊病中很重视切脉,在他看来,中医对于切脉是有精细研究的,过去有三部九候法,后来由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切脉逐渐简化了,多为独取寸口脉,采取切两手的桡骨动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按内脏分属心. ...

  • 国医大师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郭老在临床诊病中很重视切脉,在他看来,中医对于切脉是有精细研究的,过去有三部九候法,后来由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切脉逐渐简化了,多为独取寸口脉,采取切两手的桡骨动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按内脏分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