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三检制
施工队每天进行施工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坚持“三检制”在施工过程中实施质量自检,做到工前检查、工中控制和工后检查验收,可依照:
(1)工前检查
①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并满足开工需要;
②施工前的工地调查和复测工作已经进行,并符合要求;
③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已经掌握,特殊作业、关键工序有作业指导书;
④采用的新技术、机具设备、原材料能够保证工程质量需要;
⑤施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
(2)施工过程中检查
①、施工测量及放线正确,精度要达到要求;
②、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③、施工原始记录填写完善、记录真实;
④、有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⑤、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按规定提交试验报告,设备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说明书;
⑥、工班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格执行,并有交接记录;
⑦、工程日志簿填写符合实际,真实记录施工。
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报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验收合格后由项目部质量部门主任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月度季度分析
工程质量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质量人员一票否决权
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和设备时,各级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控制基础。对工序质量控制着重抓好“三个点”的控制,
首先是设立控制点,使其在操作中能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其次是设立检查点,以验证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失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技术措施;
第三是确定技术间歇,在施工操作完成一定数量或某一施工段时,在作业组自行检查的基础上,由专职质量员作一次全面的检查,确认某一作业层面操作质量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为分项工程检验批的质量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基坑开挖及质量控制
1.测量放线
①在施工前由项目部测量人员与业主作好工程交接桩与测量定线工作,建立测量控制网,校核永久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并认真熟悉图纸,定出放线方案。
②管线开工前期测定管线中线,检查井位置,测定管线中心时,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纵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测设中心桩,在挖槽见底前、灌筑混凝土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前,及时校测管道中心线及高程桩的高程。
2.基坑施工
1)基坑开挖拟采用机械分层开挖,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200mm-300mm时,改为人工清底。
2)基坑底四周设500mm深排水沟,每隔20米及四角处设置集水坑,集水坑比排水沟深500mm。
3)开挖过程中机械挖槽确保槽底土体不被扰动,并严格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防止超挖;
4)在基槽开挖过程中,要加强土体监控,加强边坡支护,施工人员不能站在开挖后的沟槽旁边,防止土体的坍塌,滑坡。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采用泵车浇筑施工,自出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防止下落的混凝土离析,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须采取措施,将导管深入到基面附近等。
2、浇筑前底部应冲洗干净,不得有浮灰和焊渣等杂物,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
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速插入缓慢拔出,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振捣器不宜紧靠模板。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6、浇筑时候注意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注意早期养护工作。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模板材料选材要结实、坚固,能承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模板的设计要经过计算和验算,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于工程当中。
2、模板的定位采用设置定位钢筋的施工方法,在筏板混凝土浇筑时墙柱位置预留用于支模的短筋,支模前根据墙体尺寸在短筋上焊较墙厚小2mm的固定筋,其上用对拉螺杆进行定位。
3、模板支设完成,采用调整斜杆支撑和对拉螺栓的方法进行模板校正,模板上口拉线检查,垂直度用吊垂线检查。 轴线位置偏差不大于5mm; 截面内部尺寸:最大偏差+4mm、-5mm; 层高垂直度小偏差不大于6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不大于2mm; 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偏差不大于5mm。
4、模板的拆除应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强度需大于1N/mm2,拆模顺序为先支后拆,自上向下进行,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经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吊出至指定地点存放。
5、梁板模板铺完模板表面必须清扫干净,清扫工作可用空气压缩机将模板内杂物吹出。
6、拆模时间和混凝土要求达到的强度。模板的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类型、特点、气温变化等情况以及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等级来确定。应防止过早拆模所造成的结构裂缝、断裂或倒塌。
7、拆模程序一定是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模板,再拆除承重部分模板。
8、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的木料、钢模及架管、扣件等要及时运走,清理干净。
9、拆除梁下支撑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10、注意保护,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特别注意企口部位的清理),涂刷脱模剂,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在检验以前,每批钢筋要具有易识别的标签。进场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2、钢筋进场后,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取样送检。
3、为保证钢筋的质量,钢筋的截断及弯曲要在工地工场内进行,主钢筋的弯曲及标准弯钩按设计图纸的规定执行。
4、箍筋的端部按图纸规定设弯钩。弯钩直线段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5d,抗震结构不小于10d。
5、垫块中集料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垫块强度与相邻的混凝土强度一致。用1.3mm直径的退火软铁丝预埋于垫块内以便与钢筋绑扎。钢筋的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
6、受力主钢筋的连接按图纸或按批准的加工图规定设置。钢筋连接点不能设置于应力最大处,并使接头交错排列。
钢筋连接点交错排列钢筋连接点交错排列
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1 、砖和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加逢。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且应符合规范要求。
3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格按图纸设计地震设防要求放置锚拉筋,其数量、长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少放、漏放。
4、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台阶水平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5 、构造柱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50~100mm)。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震。
6 、配筋砌体配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 ,且其水平或垂直弯直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
7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沿墙面每隔500mm应设通长钢筋。
8 、女儿墙(包括高度低于300mm的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屋面女儿墙压顶应坡向屋面,上人女儿墙压顶应向内做挑檐,挑出宽度不小于40mm。
抹灰工程的质量控制
1、基层处理,混凝土外墙面清扫、刷洗、湿润后进行喷浆并养护使之具备抹灰施工条件。加气混凝土还要在抹灰前刷专用的混凝土界面剂。
2、做饼冲筋,根据灰饼厚度合理确定每层抹灰层厚度和抹灰遍数,每层抹灰厚度控制在7-8mm,不得超厚。总的抹灰层厚度以不大于20mm,最小不小于7-8mm为控制依据。
3、抹底灰,在抹灰前一天用水把抹灰基层面充分湿润,墙面充分吸水湿润但抹灰时表面应无明显水痕或积水。砂浆搅拌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用完,不得使用拌制时间过长的砂浆。
4、抹罩面灰,底层砂浆抹灰完成后,第二天即可抹面层砂浆,抹面层砂浆前先湿润墙面。抹面层砂浆的操作方向一般应和底层砂浆的方向相反,保证底子灰和面层灰分别形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增加分层砂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