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防疫,不容小觑

秋韵越来越显著了,随着气温下降,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日上升,预防病毒性疾患也是深秋以后需要注重的医事,特别是新冠疫情流行以来,防疫防病意识逐渐被重视。虽然历代医家对于防疫防病也多有论著,但是对于防疫防病的中医撰文目前还没有印刷成册,从抗击新冠疫情以来,众所周知中医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疫防病作用,相信对于防疫大业定能发挥更好效用。随着西方疫情复燃,作为医者,对于国内的防疫我辈自当用心,特别是听闻一位病友的亲人在国外因疫情殒命,深感其人白发暮年送黑发之人之凄苦,故而愈发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为防疫防病做一点我力能所及之事。

疫,乃感染疫疠之邪而发之病。古代医者虽然未曾提及“病毒”一词,但是对于“疫疠之邪”的描述却非常详实,与近代医学所描述的“病毒感染”病症非常相似,中医药对于“疫疠”、“瘟疫”、“温病”、“瘟病”等相关知识的著述还是颇为丰富的,只是近现代因为西方医学的渗透,更多的防疫举措偏重于西医药模式,致使对于传统中医药防疫文献的研发几乎处于停滞,哪怕是2018年的非典时期中医在抗疫中已经崭露出显著疗效,但是因为诸多因素,中医防疫工作仍没有被重视。庚子新冠疫情以来,中医药再次被验证有很好的防治瘟疫之效,但是自华夏疫情缓和以来,中医抗疫经验依然没有被重视和普及,甚为可惜!而今欧洲疫情反复,许多国家又再次封城、封国,作为中医,还是应当警醒华夏百姓不可懈怠防疫意识,应该抓紧时间普及防疫知识,使得国民了解各种防疫方法,远离疫情才能安全生产,才能国泰民安。

抗疫方药早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药值得借鉴,临床和生活中都应该重视起来,积极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经验,  结合前人防疫疗疾经验,相信一定能够打赢防疫抗疫阻击战。在此遴选几则常用方剂,以资借鉴:

增损双解散:温病主方(温毒流注,无所不至。上干则头痛目眩耳聋,下流则腰痛足肿,注于皮肤则斑疹疮毒,壅于肠胃则毒利脓血,伤于阳明则腮脸肿痛,结于太阴则腹满呕吐,结于少阴则喉痹咽痛,结于厥阴则舌卷囊缩。此方解散阴阳内外之毒,无所不至也。)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二枚,广姜黄七分,防风一钱,薄荷叶一钱,荆芥穗一钱,当归一钱,白芍一钱,黄连一钱,连翘(去心)一钱,栀子一钱,黄芩二钱,桔梗二钱,石膏六钱,滑石三钱,甘草一钱,大黄(酒浸)二钱,芒硝二钱,水煎去渣,冲芒硝,入蜜三匙,黄酒半酒杯,和匀冷服。

《伤寒瘟疫条辨》云:“温病本身凉不渴,小便不赤,脉不洪数者,未之有也。河间以伤寒为杂病,以温病为大病,特立双解散以两解温病表里之热毒,以发明温病与伤寒异治之奥秘,其见高出千古,深得长沙不传之秘。两感证,惟河间双解散,解郁散结,清热导滞,可以救之,必要以双解为第一方,信然。予加减数味,以治温病,较原方尤觉大验。河间双解散,麻黄大热,冬时正伤寒发汗之要药也。温病乃杂气中之一也,断无正发汗之理,于法为大忌。不如易僵蚕、蝉蜕得天地清化之气,以涤疫气,散结行经,升阳解毒,且郁热伏于五内,伤损正气,胀闷不快,川芎香窜,走泄真元,白术气浮,填塞胃口,皆非温病所宜,不如易黄连、姜黄辟邪除恶,佐归芍凉血散血以退蒸,心肝和,风火自熄,因名增损双解散。”

方解: “增损双解散为治温病方,原治温毒流注伤于阳明、太阴、厥阴、少阴等造成诸症,用于解散阴阳内外之毒。方中以僵蚕、蝉蜕为君臣之药,辛凉透邪,轻凉解郁,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为佐使之药,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上下通行,降阴中之浊阴;复合黄连解毒汤、三妙丸及薄荷、荆芥、防风之品,清解湿热之毒,从而使人体气机升降有常,内外通和,杂气之流毒顿消。”

增损双解散对于临床上寒热互结,内外染邪,症状错杂,皆有良效。无论内服,亦或是外洗或焚烧熏雾皆有显著的抑制疫病之效。方中全蝉蜕、炒僵蚕在很多温病处方中都为常见,譬如升降散、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清凉散、小清凉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增损大柴胡汤、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等方药,僵蚕味辛苦气薄,轻浮而升,胜外风而除湿,熄内风而解痉,升清散郁,化痰散结,疏通经络,解毒定惊,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味咸而甘,气寒无毒,清轻升浮,宣肺开窍以清郁热,涤热解毒,透表祛风镇痉,而定抽搐。且蝉蜕清虚散火,僵蚕清化升阳,二者合用,使清阳之气,循经敷体,浊阴之气,离经自散,邪溃正复。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不论始终,以此为主。后附加减。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中剂三钱至四钱,小剂二钱至四钱,真川连大剂六钱至四钱,中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劈,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即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如斑一出,即用大青叶,量加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内化外解,浊降清升之法,治一得一,治十得十。以视升提发表而愈剧者,何不俯取刍尧之一得也。

瘟败毒饮是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颇强。方中重用生石膏直清胃热。因胃是水谷之海,十二经的气血皆禀于胃,所以胃热清则十二经之火自消。石膏配知母、甘草是白虎汤法,有清热保津之功,加以连翘、竹叶,轻清宣透,驱热外达,可以清透气分表里之热毒;再加芩、连、栀子(即黄连解毒汤法)通泄三焦,可清泄气分上下之火邪。诸药合用,大清气分之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共用,为犀角地黄汤法,专于凉血解毒,养阴化瘀,以清血分之热。以上三方合用,则气血两清的作用尤强。此外,元参、桔梗、甘草、连翘同用,还能清润咽喉,治咽干肿痛;竹叶、栀子同用则清心利尿,导热下行。综合本方诸药的配伍,对疫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的证候,确为有效的良方。

原书尚且记载有疫疹五十二症本方加减,以及瘥后二十症本方加减,可以研读《疫疹一得》借鉴之。由此可见清瘟败毒饮运用之广泛,近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经常运用于治疗各类流行性疾患,对于防疫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良方!

人参败毒散:治伤寒三阳经合病,头痛发热,及时行感冒,风寒咳嗽,风湿身肿者。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川芎、茯苓、枳壳、桔梗各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一钱,水煎温服。内热口燥,加黄芩一钱。

按:羌活、独活、柴、前、薄、芎皆风药,升浮轻散开发之剂也,故用之以解寒邪散风热;用枳壳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用参、苓、甘草者,取其补益中气,外邪不能深入也。涤其邪气,培其正气,故曰败毒。此散乃解伤寒太阳、阳明、少阳三经之药,全在详证加减,以尽其妙。虚怯人借人参之力,补正气以驱邪气耳。若温病杂气郁热内迫,流布三焦,人参岂可轻投,表药岂可妄用?执泥此方以治温病恒恐误人,讱庵盛称其妙,未免溢美,不可印板眼目,总缘人不知温病为杂气。

庚子瘟疫,临床治疗很多病例都使用了大剂量之人参、麻黄用于补气宣肺,可以快速缓解心胸憋闷之症状,又可以扶助正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常人服用参类及黄芪等补气药物可以扶助正气,增强卫气,防治邪气侵犯,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达到很好的防疫效果。常用参类主要有党参、生晒参、西洋参、高丽参、红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五加参(刺五加)、玉竹参、玄参、拳参、丹参、紫参等。

不可小觑的新冠病毒,不该轻视的中医防治

抗疫悟

疫情何时了?●闭关修炼

中医抗疫,谁说无功?

门诊营业●抗疫不容掉以轻心

抗冠状病毒方●新店地址

张玉龙,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治疗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黄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