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研习】《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医案10则

关于升降散

陈勇毅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最早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内府仙方”,后在清代医家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中,将其列为“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备受近代中医名家蒲辅周、赵绍琴推崇。病机即三焦火郁、气机失畅。(公众号:经方世界)

王邦才

升降散原方出自杨粟山的《伤寒瘟疫条辨》,谓升降散“一升一降,内外通知……名升降,亦双解之义”。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应、表里双解之妙,原为治疗温疫而设。王老师认为,此方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名升降,亦双解之义,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杂病,但凡郁火内伏,邪毒不能透达,气机升降失调,皆可以升降散加减用之。临证可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顽固性不寐、皮疹、风湿痹痛、口舌生疮等。观郁热证多由于外感邪气、七情所伤、饮食不节致使气机郁滞不畅,热郁于内不能透达,治疗以宣畅气机,清透郁热为要。王老师临证常根据致郁热原因不同,热邪轻重之殊,正气强弱之别,将升降散灵活加减化裁。因外邪犯肺而致肺热郁痹者,可合栀子豉汤,或加连翘、牛蒡子、金银花等;流感高热者,或加桑杏石甘汤,或合白虎汤;湿遏热郁者,可合六一散,或加佩兰、薏苡仁、赤小豆等;情志不舒致郁火内炽者,可合柴胡疏肝散,或加郁金、生山栀、丹皮、香附等;瘀血而致热郁者,可合桃红四物汤,或加川芎、当归、丹参等;痰浊蕴阻致热郁者,可合小陷胸汤,或加瓜蒌皮、浙贝母、杏仁、竹茹等;热郁入络,肢体或身疼痛者,可加忍冬藤、赤芍、炒秦艽、生地,重者加虫类药地龙、蜈蚣、全蝎等;食积而致郁热者,可合保和丸,或加六曲、鸡内金、枳壳、连翘等;热郁津伤加芦根、天花粉、石斛、麦冬等;热郁兼气虚者,减少大黄的剂量降低破气之力,佐生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龙胆草、夏枯草、栀子等。

王玉霞

升降散出自清朝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由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等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疏散郁热、表里双解等功效。

方中白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郁、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功效,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热,息风止痉、凉肝息风功效,既能宣散肺热又能疏散肝经风热;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既能内行气血,长于行肢臂而活血利痹止痛,又能外散风寒;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既清胃肠道之火,又能泻心火,活血化瘀。杨栗山云:“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临床上通过加减化裁,运用升降散治疗多种疾病,皆能取得满意效果。究其原因,笔者思考有四:一是要准确辨证,这是重中之重。升降散既可治疗外感火郁,又可治内伤之病。只要是升降失调,热郁血瘀痰阻,皆可灵活运用升降散。如“阳虚则生内寒”,虚寒证中配伍养阴药时一定要重用温阳药。二是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注意把握住升降散配伍的动态比例变化。比如大黄用量,排便2~3d/次,可以重用到12g,而大便正常时或者大便偏稀时,升降散中大黄可以用1g辅助降浊。三是要注意使用引经药。如治疗眼疾时注意用菊花、夏枯草等肝经用药,运用柴胡、陈皮、升麻等辅助到达眼睛。四是组方要君臣佐使明确,集中主要力量攻破最主要症状,共奏奇效。

陈勇毅医案2则

透邪活血疗久咳

吴某,男,62岁。2015年8月4日初诊。

肺部CT示:两肺散在纤维化,部分支气管轻度牵拉扩张。刻诊:咳嗽,痰少色黄,咽痒时作,胃纳可,夜寐宁,二便调,舌质偏黯,脉象细弦。诊断为慢性咳嗽。证属邪阻肺络,气机瘀阻。治法透邪活血,通络止咳。拟方:

蝉衣、五味子、陈皮、炙甘草各6g,僵蚕、姜黄各9g,大黄3g,金荞麦、炙百部各20g,炙紫菀、桑白皮、虎杖各12g,北沙参15g,炒麦冬、半夏各9g,当归、生地黄、丹参各10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药后1周复诊,咳嗽明显减轻,偶有阵咳,大便欠实,舌质偏红,脉象细弦。在原方基础上辅以炒薏苡仁、白茯苓运脾化湿。三诊诸症再减,药证相符,效不更方,续服7剂。诸症趋愈。

按:该患者内有伏邪,引发气机失调,肺气上逆而致久咳不愈,升降散中蝉衣,性寒气轻,宣肺开窍;僵蚕,辛平气轻,浮而升阳;姜黄,辛苦而温,有辛散、苦泄、温通之效;大黄,味苦性寒沉而降,攻积滞;四药升降并用,内外通和,调畅气机。再加金荞麦、黄芩清肺热,茯苓利水除湿。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通腑泻肺之品,腑通则气降,对肺失宣降的咳嗽上逆等症疗效显著,故升降散中味苦、性寒之品大黄必不可少。咳嗽经久不已,势必由气及血,由经入络,伤及肺阴,由麦冬、北沙参等滋阴润肺之品,润降止咳。陈师认为此患者长期痰热互结,肺气郁闭,致血脉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出现瘀血之证,此方佐以当归、丹参、虎杖活血化瘀之品,调畅肺络;虎杖除活血清肺外,更具化痰止咳之效。此案以调达气机,通畅肺络为主线,疗久咳不愈,起效显著。(公众号:经方世界)

祛风泄热治湿疹

王某,男,65岁。2015年9月29日初诊。

额头皮肤红

疹瘙痒3月余,大便欠实,小便不畅,脘胀嗳气,胃纳尚可,舌质偏红,脉细濡。证属风邪袭表,湿热内蕴。治法疏风利湿,凉血泄热。以升降散为主方,清解郁热。处方:

蝉衣6g,白僵蚕、姜黄、生甘草、姜半夏各9g,白鲜皮、车前子、茯苓各15g,白蒺藜、牡丹皮、泽泻、苏梗、赤芍各12g,徐长卿、炒薏苡仁各20g。

7剂。复诊时,额头红疹消退,瘙痒尚存,晨起咳痰,小便淋漓不尽,胃纳佳,夜寐宁,舌质红,脉细弦。守主方,随证加减,服药4周。药后额头红疹消退,皮肤瘙痒已愈。

按:陈师认为,升降散核心作用为解三焦郁热,调整气机。该患者额头红疹瘙痒、舌质偏红,脉细濡,考虑为湿热留恋,湿阻成瘀,和血热搏结成瘀,故风湿热瘀蕴结肌肤所致。升降散宣上导下,畅气机,解郁热,对于皮肤瘙痒疗效显著。《黄帝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方中炒薏苡仁、茯苓、泽泻、苏梗等除湿健脾,治其本。白鲜皮清热燥湿,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升降气机、清解郁热之效。药证合拍,故顽疾得除。(公众号:经方世界)

王邦才医案3则

周痹、不寐案

林某某,女,68岁,家务。

2018年01月31日初诊:全身疼痛30余年,不寐1月。30余年前因劳作淋雨涉水后出现全身疼痛,又以四肢关节为甚,发热,初不为意,日渐加重,时有头晕,心悸不宁,胸闷。当时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风湿性心脏病。虽经治疗但症状始终反复不愈,周身胀痛,肢体麻木,头目昏晕,记忆力减退,心烦易怒,胸闷心悸,时有低热,纳谷不香。近1个月夜寐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症状加重。

刻下症见:形体壮实,周身胀痛,又以四肢关节为甚,胸闷心悸,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入睡困难,睡则恶梦纷扰,夜尿频,脘腹胀满,干咳无痰,鼻咽不利,耳鸣,口苦,小便黄,大便黏溏不爽,舌紫苔白厚腻,脉弦。

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睡眠障碍。

中医诊断:周痹,不寐病。

辨症患者外感风湿,入里化热,经年累月,湿热痰瘀,痹阻脉络,脉痹不已,内舍于心,心脉瘀阻,心神被扰,是则周身疼痛,卧寐不安。

治宜祛风化湿,清热逐痹,宣通气血,宁心安神。处方:

蝉衣6g,白僵蚕、姜黄各10g,生大黄(后下)6g,升麻15g,柴胡15g,黄芩10g,柏子仁、益智仁各20g,生甘草3g,7剂。

2月7日二诊:药后夜寐好转,大便成形,全身及腰背疼痛,以四肢关节为甚,夜尿频,舌紫苔薄黄,脉弦。上方减升麻,加独活10g,桂枝20g,7剂。

2月28日三诊:药后夜寐尚安,夜尿次减,全身及腰背疼痛减轻,肢体麻木,耳鸣改善,视物不清,大便时夹有鲜血,舌淡紫苔白,脉弦。上方去桂枝,加当归、生地榆各20g。7剂。以上方为主,治疗1个月,患者症状基本平复,夜寐安,纳便调。(公众号:经方世界)

按:《黄帝内经·素问》有云:“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临证指南医案·痹》又云:“风湿客邪留于经络,上下四肢流走而痛,邪行四犯,不拘一处,故称周痹。”患者30余年前因劳作涉水淋雨外感风湿,入里化热,热灼津液,湿热痰瘀,痹阻脉络,脉痹不已,内舍于心,心脉瘀阻,是则周身疼痛而成周痹;心主火,心气不畅,火热内郁,兼有瘀阻心脉,心神被扰,则夜寐不安,入睡困难,睡则恶梦纷扰;气机升降失调,疏机不利,郁热在内则诸症俱现。

方用升降散加味,僵蚕、蝉衣可疏通郁热,清透络中之邪;片姜黄、大黄行气散郁,上下通行,泄浊祛瘀;柴胡、黄芩、升麻取小柴胡汤疏通内外,兼有疏肝宽胸,清化郁热之意;久病不已,心肾受损,故加柏子仁、益智仁补益心肾,仁以润之,润络和营,以宁神志。纵观全方,条畅全身气机,肃清体内郁热,清透络脉郁热,舒通经络,兼以养血润络,宁心安神,是则痛消而神安。

顽固性严重口、眼溃疡案

吴某,男,50岁,警察。

2018年03月07日初诊:反复口腔糜烂30年,左眼溃烂2年。患者从20岁左右开始口腔糜烂,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有家族史,父亲及兄弟姐妹5人均有此症状。

2016年3月开始出现左眼结膜、眼睑溃疡,整个口腔布满大小不等溃疡十余个,进食疼痛难耐,曾在当地医院及宁波、上海多家医院诊检,排除白塞氏病,久治不愈,服用激素治疗症状可见缓解,但疲劳后又发作。至今仍服用强的松片,每天40毫克。

刻下症见:口腔有大小不等溃疡10余个,有的破溃,溃疡面有黄白色膜片覆盖,周围色红,左眼白睛红赤,眼睑红肿溃烂,形体偏胖,上肢稍有不自主抖动,精神疲惫,表情痛苦,乏力肢困,纳谷尚可,应酬时有饮酒,生活不规律,大便日2次,稍软,舌淡胖,边齿痕,苔白滑,脉细数。

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伴角膜溃疡。

中医诊断:口疮,眼疮。辨症患者禀赋有异,应酬仍频,心神过劳,生活不规,烟酒不禁,形丰气短,元气不足,湿毒内盛,李东垣云:“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治法:补中益气,引火归元,利湿祛毒。处方:

生黄芪、党参各20g,炒白术15g,陈皮、升麻、柴胡各10g,生甘草15g,生山栀10g,肉桂粉(冲)3g,黄连10g,青黛6g,土茯苓、生石膏(先煎)各30g。7剂。

2018年03月15日二诊:药后口疮渐消,口腔疼痛减轻,但眼睑溃疡明显,白睛红赤,晨起两目多眵,左侧尤其严重,不能睁眼,需用温水清洗才能开目,心烦易怒,胸胁胀痛,表情痛苦,伴恶心,口苦而黏,胃纳一般,大便黏溏不爽,因工作繁重,时有熬夜,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患者用上方后口疮虽有缓解,但眼疮仍剧,沉思良久,细问病史,知其因工作关系,压力较大,肝郁不舒,且病延日久,常用激素控制,虽有疲乏,舌淡胖苔白滑之气虚之象,但郁火内结,不得发越,肝火炽盛,循肝经上犯两目。

治宜调畅气机,清泄郁热,清泻肝火。

用升降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

蝉衣6g,升麻、片姜黄、白僵蚕、生大黄(后下)、夏枯草、龙胆草各10g,生麦芽30g,丹皮20g,生甘草10g,生山栀15g,陈皮6g,7剂。嘱饮食清淡,忌熬夜,注意休息,停用激素。

2018年03月21日三诊:药后症减,左眼白睛红赤稍退,眼睑溃疡好转,眼眵减少,口疮基本消退,口干口苦,大便黏,舌淡胖苔白,脉弦。上方加珍珠母(先煎)30g,7剂。

2018年04月04日四诊:口腔溃疡未发,近日工作压力较大,连续熬夜,左眼睑溃疡及白晴红赤消退不显,大便调,神疲易倦,体重有所减轻,舌淡胖苔白腻。处方:

蝉衣6g,升麻30g,片姜黄、白僵蚕、生大黄(后下)各10g,龙胆草、夏枯草各15g,青黛、肉桂各6g,柴胡、木贼草各30g,生甘草10g,14剂。

2018年04月18日五诊:左眼睑溃疡及白睛红赤消退,口疮未作,心情舒畅,精神亦好转,胃纳可,口稍苦,夜寐尚安,纳、便正常,舌淡胖苔白,脉弦细。原方去木贼草,加珍珠母(先煎)30g,7剂。在上方的基础上又加减治疗1个月左右,口、眼溃疡未作,白晴无充血,无肢体抖动,纳便调,诸症基本平复,随访至今未发。

按:《太平圣惠方》曰:“夫口者,脾脉之所通。舌者,心气之所主。若经络否涩,气血壅滞,则生于热。热毒之气,在于脏腑,搏于心脾,蕴热积蓄,日久不能消散。上攻于口舌,故生疮久不瘥也。”

本例患者30年来口腔溃疡伴角膜溃疡,服用激素治疗症状可见缓解,但疲劳后又复发,屡治屡患迁移日久,首观其脉症辨证为元气不足,虚火上炎,湿毒内盛,虚实夹杂而致发顽固性口疮、眼疮,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是以补中益气,引火归元,清热利湿解毒。药后口疮虽缓解,但眼疮转剧。认真思辨后,认为患者反复多次使用激素治疗,舌质淡胖苔白滑等呈现气虚之假象,实则患者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不规律,精神疲惫,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内火炽盛,循经上扰于目,则发双眼疮痒。气机郁滞,阳郁不达,内呈一派热象,外呈一派寒象,呈现郁热之证。经云“火郁发之”。郁热如欲透达于外而解,必须调畅气机。王老师治用升降散宣郁散火,通里达表;配伍夏枯草、龙胆草、丹皮、生山栀、木贼草清热解毒明目,清解肝经郁热;青黛凉血解毒,泻火散郁;使用苦寒药物不忘固护胃气,加生麦芽、陈皮理气健脾和胃;生甘草既可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药性。药证合拍,守方有恒,终克效验。(公众号:经方世界)

复发性鼻渊案

陈某,女,55岁,家务。

2018年05月09日初诊:鼻塞、流涕、头痛反复发作20余年,再发半月。患者于20余年前受凉后出现头痛,前额及眉棱骨部位较甚,鼻塞,喷嚏,流涕反复不愈,每遇过度疲劳或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加重。发作时予激素、抗生素消炎、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症状可缓解。近半月来因家里装修劳累,稍遇风即出现鼻塞,喷嚏,流涕,质稠色黄,头胀痛,咽喉不利,行抗生素治疗一周,症状稍有改善,但头胀痛症状不减。

刻下症见: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咽痛,流涕,涕色黄白相间,夜寐不安,口苦,胃纳可,大便干,舌红苔薄,脉数。

西医诊断:慢性鼻窦炎。

中医诊断:鼻渊。

辨症患者过敏之质,宿疾不愈,鼻窍不利,迁移时久。近因受寒复作,风寒入里,郁而化热,肺热郁闭,宣发失职,鼻窍不利。治宜清热解毒,宣肺通窍。处方:

蝉衣6g,僵蚕、片姜黄、生大黄(后入)、桔梗、野菊花、生山栀各10g,鱼腥草、芦根各30g。

7剂。叮嘱除服汤剂日两次外,可在煎药时进行药气熏蒸,促进鼻黏膜直接吸收药物有效成份。

2018年05月16日二诊:药后便已通畅,前额部时发胀痛,鼻咽不利好转,流涕减少,汗出而多,恶风,口舌干燥,舌红苔薄,脉数。上方去生山栀,大黄;加桂枝10g,炒白芍15g。7剂。

2018年05月23日三诊:鼻咽不利好转,无头胀,汗出减少,恶风,纳食可,口干,大便次多,舌红苔薄,脉数。上方去野菊花;加生芪15g,北沙参20g。7剂。

2018年05月31日四诊:患者头部胀痛、鼻咽疼痛症状基本已除,已无恶风、汗出,二便调,上方续服14剂,巩固疗效。

按: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鼻为肺窍,喜清恶浊。如明·虞博《医学正传》云:“触冒风寒,始则伤于皮毛而成鼻塞不通之候,或为浊涕或流清涕……名曰鼻渊。此为外寒束内热也。”本案特敏之质,卫表不固,易受外邪,鼻渊之疾,受凉及遇劳即发,虽经多方调治,仍迁移不愈。近因劳而感寒,外邪入里,郁而化热,里热为甚,肺失宣发,鼻窍失利。治宜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方用升降散升清降浊,疏调肺之宣发肃降;加鱼腥草、野菊花、山栀清热解毒,清肺利咽;配桔梗、芦根清热利咽,养阴生津。药后郁热得清,腑气得通,鼻窍通利。惟其病移日久,气阴受损,卫表不固,是以复诊去苦寒之大黄、山栀,加桂、芍和营卫,参、芪益气阴,缓图收功。

王玉霞医案5则

过敏性鼻炎

患者,女,30岁,于2014年8月来诊。

鼻塞,鼻痒,流清鼻涕,早起喷嚏多,遇冷空气明显,时有口干,容易感冒,多汗不明显,纳眠可,大便偏干,1~2d/次,小便可。舌质淡,苔黄,脉弦数。

辨证为肺气不足,气郁化热,治疗当益气解郁清热。

予以升降散加味,选用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金银花、地龙、石菖蒲、生黄芪、炒白术、防风等。

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二诊,患者早起喷嚏减少,鼻子较前通气,症状减轻明显。予以原方再进7剂,患者诸不适症状不明显。

顽固性荨麻疹

患者,女,55岁,于2015年4月来诊。

双下肢出现

大片风疙瘩,刺痒,见风加重,早起明显,下午减轻,口服西替利嗪有效,但效果不能持续。时有前胸胁窜痛,进食畏寒,纳可,眠差,二便可。舌红,苔黄燥少津,脉寸浮尺沉。

辨证为气虚气郁化热,治疗当温脾补气,宣散郁热。

予以升降散加味,药用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炒蒺藜、地肤子、生黄芪、炒白术、防风、干姜等。

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二诊,早起基本无瘙痒,予以继续服用原方14剂加强治疗。(公众号:经方世界)

双下肢发凉

患者,男,57岁,于2014年9月初诊。

双下肢发凉3年余,双手不明显,时有右侧肢体麻木,腰腿痛,容易急躁,头晕头痛不明显,早起白痰多,进食量可,时有呃逆,口干,大便偏干,每日1次,舌体瘦色淡苔少。

辨证为气滞血瘀痰阻,治疗当理气活血化痰治疗。

予以升降散加味,药用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桂枝、红花、伸筋草、木香、生地黄、麦冬等。

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复诊,患者自觉双脚发凉得到改善,痰量减少,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2月余,下肢发凉不明显。

干眼症

患者,女,45岁,于2014年10月来诊。

眼睛干涩3月余。眼睛干涩,时有眼痛,偶尔胸胁有胀痛,容易急躁,气短,乏力,纳可,眠欠安,大便干,每日1次,小便可。舌红,苔黄略燥,脉弦数。

辨证为肝气不舒,肝火上炎,治疗当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予以升降散加味,药用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柴胡、陈皮、升麻、蔓荆子、菊花、夏枯草、决明子、苍术、生地黄等。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复诊时,患者眼睛干涩明显减轻。后连续巩固1月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

患者,女,38岁,于2015年4月来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1周。症见下唇黏膜上有数个溃疡面,周围淡红色,口干,饮水多,进食喜暖,虚烦,腰酸痛,眠差,大便干,每日1次,小便可。舌体淡苔少,脉细尺沉。

辨证为脾肾虚寒,气郁化热。治疗当温脾暖肾,宣散郁热。

予以升降散合用苓桂甘草干姜汤治疗,药用僵蚕、蝉蜕、片姜黄、大黄、金银花、连翘、竹叶、茯苓、桂枝、甘草、干姜等。

每日1剂,每日2次,共7剂。复诊时,患者溃疡面痊愈,腰痛明显减轻。连续服药1个月,巩固治疗。

文章来源:

1、张义敬,陈勇毅运用升降散医案两则,浙江中医杂志,2017年

2、林琳,王邦才运用升降散加味验案三则,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3、王玉霞,运用加味升降散治疗临床验案5则,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0)

相关推荐

  • 升降散为冶温、郁热之总方

    ​升降散为治温.郁热之总方 分类: 时方集粹 标签: 升降散 导读:升降散一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作者言其为治疗温.郁热之总方.我曾治疗经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而服用众多中西药物无效的发烧患儿 ...

  • 升降散新用(古方新用)

    作者:舒鸿飞张书昌 徐云祥 单位:舒鸿飞张书昌 徐云祥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英山县温泉镇鸡鸣路63号 关键词: 新中医990435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 ...

  • 哮喘医案

    最近稍微空闲了一些,终于可以留一些时间写一写一些临床医案了,因为最近一直在发表经验方,解释的时间也没有,所以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把主治和症状写出来,其实我也是心有而力不足,时间比较紧张,每天都是写到深 ...

  • 临床医案之升降散治疗桥本氏病

    许多桥本氏病患者都会问,我们怎么会得外国人的病?其实这个病的真正名字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日本学者桥本根据其组织学特征于1912年首次报道,所以又叫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

  • 气通了,脸上的痘痘自然就没了。这是我历经...

    在临床上待了这么久,我发现,有不少患者脸上的痘痘,说白了就是体内气机运转出现故障导致的.此话怎讲,先看案例. 6月中旬,接诊了一位刚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为啥来就诊呢?因为脸部的痘痘.他这痘痘呀,有 ...

  •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升降散】

    升降散 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如头痛眩运,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啰吐食者: 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 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 如四肢 ...

  • 《伤寒瘟疫条辨》学术思想概要及治温十五方用药规律研究

    本文分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两个部分.理论研究主要用于<伤寒瘟疫条辨>学术思想概要研究,数据分析主要运用于<伤寒瘟疫条辨>治温十五方用药规律研究.目的:<伤寒瘟疫条辨> ...

  • 《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 ...

  • 《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善治郁热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 ...

  • 民国三年《伤寒瘟疫条辩》古书古籍!

    · 民国三年<伤寒瘟疫条辩>一套四本全,很多中医药方,很全面.

  • 《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个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钱栀子一钱枳实麸炒,二钱五分厚朴姜汁炒,五钱大黄酒洗,五钱芒硝另入,三钱甚至痞满燥实坚结非常,大黄 ...

  • 【名医名方】马骏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马骏,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首届国医名师.他幼年习医,熟读经典,拜名师,勤临证,从医六十余载,尤擅长脾胃病的治疗,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丰富经验 ...

  • 名医名方:红霉素软膏治痔疮太神了,10年没复发过了!我的痔疮肉球全好了

    ​名医名方:红霉素软膏治痔疮太神了,10年没复发过了!我的痔疮肉球全好了 兔兔的小姐姐 · 一点号 昨天 . 猫咪控一枚,喜欢分享关于猫咪的一切 关注 名医名方:红霉素软膏治痔疮太神了,10年没复发过 ...

  • 胃胀:百年名方只有2味药,一散寒,一行气,赶跑胃痛、胃寒、胃胀

    我们身体中脏腑器官有很多,但是唯独这个胃是最敏感的存在,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吃的食物也越来越五花八门,这些食物有中各种添加剂,无论是油盐糖的含量都特别的高,这也就给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引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