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字
原作“疒”。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后来加“丙”旁以表声。
古代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
“疒”是“病”的本字。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抦”的省略,表示持举、抓握。疒,甲骨文
(人,患者)
(水,汗液)
(爿,木床),表示病人躺在床上发汗。有的甲骨文
用“身”
(孕妇)代替“人”
,表示孕妇长期卧床。简体甲骨文
省去汗水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孕妇形象“身”
写成
。篆文
简化字形,写成指事字,在“爿”
(病床)上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病卧在床。当“疒”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的“丙”
(“抦”的省略,持举、抓握。抦,古同"秉",持,拿着。)另造“病”代替,表示手握床铺的栏杆,勉强站立、行走,即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依赖床铺过日子。造字本义:动词,健康不佳而卧床休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爿”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丙”
写成
。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病,疾加也。从疒,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病,疾痛加重后形成的症状。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丙”作声旁。
嘉靖年间,一知县得了怪病,请了李時珍诊治。李時珍把完脉,一本正经地对知县说:“大人,您得了妇科病。”知县听了大怒,命人将李時珍轰了出去。岂料,15天后,知县毕恭毕敬奉上诊金。
李時珍出身世医家庭,他的祖父是乡村铃医,父亲李言闻曾任职太医院,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热爱医药,后来弃文从医,潜心钻研艺术,立志悬壶济世。
大家对李時珍的了解大多源于他的《本草纲目》,但“医圣”李時珍的传奇,却不仅于此。
李時珍30岁时已经成为当地名医,随着李時珍名声已经越来越大,连知县也知道了他。
一次知县生了一种怪病,遍寻名医诊治无果,于是以百两纹银请李時珍为其诊治。
李時珍挎着药箱来到了县衙,知县见他衣着粗布,其貌不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问道:“你能治好我的病吗?”
李時珍听了毫不慌乱:"草民不知大人什么病?有何不适?"
知县这才一一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李時珍,原来这位县令身体无病无痛,但却吃不下东西,夜已难眠,吃药无效,渐渐地精神恍惚,早已饱受折磨。
李時珍把完脉后,心里顿时明了,半晌不语。
知县见此,以为他怕诊断出结果是死症而退缩,气愤地说:"你若看不好就说出来,不必装模作样!"
李時珍却拱手作了一揖,这才说:”草民说出大人的病症,千万不要见笑,大人病愈后一定赏草民诊金。”
知县听了顿时心头一松,立即说没问题,诊金一文都不会少。
哪知,李時珍脸色突然严肃起来,对县令说道:“大人,草民诊断出大人您得的是妇科病,我为大人开个方子,保证葯到病除。”
知县先是一脸的震惊,很快回过神来,顿时大怒:“一派胡言乱语,本官乃堂堂七尺男儿,岂会得妇人之症?来人!把他轰出去!”
随后上来两位衙役,往外推搡李時珍,然而李時珍一边往外走,一边朝里喊道:“大人,草民没有诊断错,15天后一定来取诊金……”
李時珍被赶出县衙后,躲在门外偷听的夫人内眷们顿时笑得前仰后合,而知县一想到李時珍的诊断也ren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奇怪的是,接下来的几天,知县气色渐渐好了,吃饭也有了胃口,不到半月,能吃能睡,整日精神奕奕。
知县心中暗暗惊讶,之前便寻名医,未能治好的病症,经过李時珍诊治后居然就这样好了。
这日,衙役来通报,说李時珍得知大人的病症已好转,想再诊断一次。
知县这下已经完全相信李時珍的医术,命人迅速传李時珍进来。
这次,李時珍把完脉笑呵呵地说道:"大人,您按照我的方子完全病愈,已经没事了。"
知县这下喜上眉梢,又不解地问:“你并没有给本官开葯方,却说开了方子,是什么葯方?”
李時珍神色淡定地说:“大人,之前您的病是气闷抑郁之症。”
知县又问道:“那你为什么说本官得了妇科病?”
李時珍这才道出实情,原来,他开的葯方正是“妇科病”这个笑料。知县的气闷抑郁这种病症只有用大笑来治。
“笑一笑,十年少”,原来,知县常常大笑时,排出了郁闷之气,自然身心气爽,身体也就康复了。
知县也心服口服,让管家拿出纹银,一文不少地付给了李時珍。
正所谓“无方”胜“有方”。李時珍知道有时并非只能服药,也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和情感。
李時珍用自己的睿智和高超的医术,治好了知县的气闷抑郁症,也成全了医者仁心,不愧为一代名医。
宋代医学家刘完素生病了,然而,自己配的药吃了却不管用。
这时,另外一位有名望的医生张元素来问候他,并要给他看病。
刘完素刚开始有些顾虑,心想:自己也是名医,如果自己的病被张元素治好了,名望岂不是受损?
但是,他又想到:平时自己一直提倡互相学习,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反而糊涂了呢?于是,他改变了态度,诚恳地请张元素诊断,吃了张元素的药,病很快就痊愈了。
天空能容纳云彩,所以,才显得宽阔;
大海能容纳百川,所以,才显得深蕴。
而对于我们来说,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方能成就自我。只有虚怀若谷,才是真正的高贵。
《水浒传》中出现几位带“病” 字的人物绰号,如“病尉迟”孙立、“病关索”杨雄。有些文章望文生义,将“病” 解释为“不健康”、“疾病”。其实,在宋代,“病”字的含义是“超过”、“胜过” 的意思,“病关索”就是“超过关索”,“病尉迟”就是“赛过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