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的小知识
发布日期:2019-04-30 09:39 浏览次数:2175 信息来源:省水利厅
1、什么叫汛?
汛是指由于降雨、融雪、融冰,使江河水域在一定的季节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常以出现的季节或形成的原因命名。
春汛(桃花汛):春季江河流域内降雨、冰雪融化汇流形成的涨水现象;
伏汛(或秋汛):伏天或秋天由于降雨汇流形成的江河水位上涨;
潮汛:沿江滨海地区海水周期性上涨。
2.什么叫汛期
汛期往往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因为汛期暴雨和连续阴雨而造成。我国不同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的;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浙每年汛期在4月15日至10月15日。
3.洪与涝的区别是是什么?
洪涝实际上包括“洪”和“涝”两种类型,由于洪和涝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常常统称为洪涝,而洪涝又常与降雨密不可分,故又称为雨涝。
“洪”是指大雨、暴雨引起的水道急流、山洪爆发、河水泛滥等现象。洪水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可以直接摧毁建筑物和各类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涝”是指因本地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大量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地区造成渍水或内涝的现象。
涝灾主要影响农业生产,由于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作物根部供氧不足、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害物质,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也会造成城市内涝,给人们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