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1)

《幼学琼林》详解之《朋友宾主》(1)

《幼学琼林》详解版(汇总)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1)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2)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3)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4)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5)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6)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7)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8)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9)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10)

《幼学琼林》详解之《朋友宾主》(1)

朋友宾主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拓展】

取善辅仁:吸取朋友的长处来加强自己的仁德。

资:凭借。

迭:交换,轮流。

【译文】

吸取朋友的长处来加强自己的仁德,讲的是依靠朋友;朋友之间的往来交际,是轮流做主人和客人。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日丽泽。

【拓展】

金兰: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成语义结金兰就是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也有“金兰之交”的说法。最著名的结拜要算是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了。

丽泽:两个沼泽相连。后来比喻朋友间互相帮助,切磋。《易经》里有“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的句子。”

【译文】

你和我有相同的志愿称为金兰;朋友之间的互相资助叫做丽泽。

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拓展】

东主:古代主人一般坐在东面,所以叫东主。另外,我们经常看到东道主这个词,东道主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宴请款待宾客的主人。客人从西来,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从南来,称主人为北道生。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西宾:以前宾客的位子在西,所以这样说。据说汉明帝当太子的时候,拜桓荣为师。当了皇帝之后,他对桓荣非常尊敬,经常到桓荣家里听他讲课。汉代的时候,人们都说席地而坐,坐的时候靠西墙面向东方的位置最尊贵,汉明帝就让老师坐在这个位子上,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因此,西席就成了对老师的尊称,也叫西宾。

【译文】

东家叫做东主,老师叫做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执:至交,好友。

同袍:穿同一件战袍。指极有交情或关系密切的人,比如战友、兄弟、朋友等。《诗经》中有《无衣》一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译文】

父亲所交往的朋友,尊称为父执;和自己共事的人,称为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相孚:相符。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忘年:不受年龄、辈分的限制。忘年之交是年龄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

【译文】

两个人心意相通称为莫逆之交;老年人和小孩子结成朋友叫做忘年之交。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刎颈交:即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看到文臣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官职超过了自己,就非常生气。扬言要和蔺相如作对,处处为难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却不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甚至绕道走。有人问他为什么。蔺相如说自己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把私仇放在后面,以国家利益为重。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很惭愧,就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负荆请罪)之后,两个人成为了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出力。

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总角之交指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三国志》记载:周瑜和孙策同岁,两个人从小就关系非常好。长大之后,孙策成了江东领袖,周瑜成了孙策手下重要的将领。

【译文】

刎颈之交,说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总角之交,说的是孙策和周瑜二人。

《幼学琼林》详解版(汇总)

第一卷

《幼学琼林》详解(1)

《幼学琼林》详解2

《幼学琼林》详解3

《幼学琼林》详解4

《幼学琼林》详解5

《幼学琼林》详解6

《幼学琼林》详解7

《幼学琼林》详解8

《幼学琼林》详解9

《幼学琼林》详解10

《幼学琼林》详解11

《幼学琼林》详解12

《幼学琼林》详解(13)

《幼学琼林》详解(14)

《幼学琼林》详解(15)

《幼学琼林》详解(16)

《幼学琼林》详解(17)

《幼学琼林》详解(18)

《幼学琼林》详解(19)

《幼学琼林》详解(20)

第二卷

《幼学琼林》详解(21)

《幼学琼林》详解(22)

《幼学琼林》详解(23)

《幼学琼林》详解(24)

《幼学琼林》详解(25)

《幼学琼林》详解(26)

《幼学琼林》详解(27)

《幼学琼林》详解(28)

《幼学琼林》详解(29)

《幼学琼林》详解(30)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1)

天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拓展】

混沌: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状态。

乾坤:指天地。乾为天,坤为地。成语“扭转乾坤”。杜甫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另外,在《易经》中,有乾卦和坤卦。

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译文】

混沌的宇宙打开后,天和地由此奠定。轻柔之气向上浮生形成了天,厚重之气向下凝结形成了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七政:古天文术语,也叫七曜yào、七纬。是古代中国人将太白星(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

三才:天、地、人。咱们老祖宗发现: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成就了“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思想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

阴、阳:中国古代把运动中的万事万物都概括为阴阳两个范畴,日、月是阴阳的代表。其他的比如男的是阳,女的是阴等。

【译文】

太阳、月亮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放在一起被称为七政;天、地和人被称为三才。太阳是一切阳性事物的主宰,月亮是一切阴性事物的象征。

虹名螮蝀dì dōng,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螮蝀:虹的别名。因为虹像桥,所以后来也用来指桥。古文中会提到“白虹贯日”,古代人认为人间有不祥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后来也指有较大变革发生之前上天所降示的吉凶之征兆。

淫气:不正之气。

蟾蜍:癞蛤蟆。《淮南子》这本书里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也就是说,蟾蜍这种丑陋的东西竟然是美丽的嫦娥变成的。

【译文】

虹又叫螮蝀,是天地之间的不正之气;月亮里的蟾蜍,是月魄的光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石燕:一种形状如燕子的石块。据说遇到风雨的时候会飞起来,等到风雨结束了就会重新变成石块。

商羊: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在下大雨之前,会弯曲一足起舞。在《孔子家语》中有记载,有一次,有一只一只脚的鸟飞到了齐国的王宫前不停地跳舞。齐国人都不认识,就跑到鲁国去问孔子。孔子说:“这个鸟叫做商羊,预示着要下大雨了。要赶紧告诉百姓们整治河道,修建堤坝,预防水灾。”没过过久,果然下了大雨,洪水泛滥,因为齐国提前做了准备,就没有收到水灾的影响。

【译文】

大风要挂起来的时候,石燕就会飞起来,天要下雨的时候商羊就会跳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羊角:相容旋风旋转像羊角的形态。《庄子》中有:“抟tuán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句子。毛主席诗词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句子。

雷鞭:古人认为,闪电发生在雷声之前,于是就把划破长空,发出耀眼光芒的闪电看做是雷神抖动鞭子在驱赶雷。雷神也叫雷公,在咱们中国的神话里,最早的时候是“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后来,慢慢变成了猴脸、尖嘴,所以咱们会看到《西游记》里面说孙悟空是“毛脸雷公嘴”的和尚,在《隋唐演义》里,有个叫李元霸的英雄也是“雷公崽子”。

青女:传说中天神青霄王的女儿,掌管霜雪。后来古诗词中也用青女指霜雪,又因为霜雪是白的,也有古诗词中把它用来指白发的。

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还叫姮héng娥。

旋风的名字是羊角,闪电的名字叫雷鞭。青女是掌管霜雪的神,素娥是月亮的别称。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雷部:道教神话中主管打雷的部门。其中的雷神执掌五雷,是众生之父,万灵之师,掌握生杀大权,专门惩处恶人。关于“五雷”,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五雷为天雷、水雷、地雷、神雷、社雷,也有说五雷是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妖雷。这里所说的律令和阿香都是雷部里的人物。

捷:迅速。至捷,就是最迅速的。

五雷轰顶是一个汉语成语,中国民间常用天打五雷轰比喻人干了很坏的伤天害理的事后,一定会遭到上天用各种形式的惩罚。

【译文】

雷部里跑得最快的是律令,雷部里负责推车的叫阿香。掌管云的法师叫丰隆,掌管雪的天神叫縢六。

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欻xū火、谢仙:都是道教里掌管雷火的神。

风神: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又叫飞廉、箕伯、风伯、风师等。各种传说不一,有说是人面鸟身的,有说是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还有说是女的,叫风婆婆的。

【译文】

欻火和谢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飞廉和箕伯都是掌管风的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列缺:天上的裂缝。闪电划破天空时,就像天被撕开了一条裂缝一样。李白在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后来也用望舒来指月亮。在现代有个诗人叫戴望舒,他的代表作是《雨巷》。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御:驾车,或驾驶车马的人。

【译文】

列缺是掌管闪电的神,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神。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古代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下雨造成了干旱,人们的生活就会很困难。这时候下的雨,就叫做甘霖。咱们现在很多文章里还会看到“天降甘霖”这个词。

花的花瓣叫出,雪花有六瓣,所以叫六出。咱们现在还经常提到“瑞雪兆丰年”(兆是预兆的意思),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

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容易形成丰收。俗语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三竿:三根竹竿相加的高度。太阳升到这个的时候,时候已经不早了。“日上三竿”也是一个成语。宴在这里是晚的意思。

【译文】

六瓣的雪花飞舞,预示着明年大丰收;太阳已经上了三竿,就是说时间挺晚了。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蜀犬吠日:蜀指的是现在的四川地区。这个地方因为山高雾多,很少见到阳光,所以,这里的狗也很少见到太阳,一见到太阳,就狂叫不止。后来用这个成语形容人少见多怪。

吴牛喘月:吴指的是吴地,指现在的上海、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等江淮地区。这些地方夏天比较炎热,水牛怕热,白天在太阳下会因为热而喘气,晚上见到了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又喘起气来。后来用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疑心而害怕。

【译文】

蜀犬吠日是用来比喻人少见多怪,见识少;吴牛喘月是用来嘲笑人太过害怕。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望切:迫切地盼望。

云霓指的是下雨的征象。雨前乌云密布,雨后可能会出现彩虹。

雨露:指雨水,常用来比喻恩泽。

【译文】

急切地盼望,就像是长久干旱时想要看到云霓;

受恩深厚,就像是万物得到了雨露的滋润。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参商:是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两颗星星一个升起来另一个就落下去,永不相见。古人就用它来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 杜甫的诗《赠卫八处士》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牛女:牛郎星和织女星。咱们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中有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被隔在银河两岸,每年的七月初七(七夕节)才能见一次面。古代也有很多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比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比如《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比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参商两颗星,他们永久不能相见,牛郎织女两颗星宿,只有七夕才能见一次面。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2)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yuè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后羿,嫦娥:后羿是传说中的部落首领,擅长射箭。据说当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所以天下大旱,百姓没法生活了。后羿射掉了其中的九个,为民除害,造福人类。后来,他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药,飞到了月亮上。(还有其他的说法。)

傅说:商朝著名的大臣,曾经担任过丞相。这个人本来就叫说,没有姓。他是个囚徒,在傅岩这个地方筑城,后来就用傅来做姓。这个人死后,因为功劳很大,升了天,变成了一颗星星。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他: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译文】

后羿的妻子,跑到月宫里就变成了嫦娥;傅说死后,他的精神寄托在箕尾两星之间。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zhì,谓风尘之劳苦。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沐:洗头发。古代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新沐者必弹冠”等句子。

栉:梳头发。

【译文】

披星戴月说的是早晚都在奔走忙碌。沐雨栉风,说的是在外奔波劳苦。

事情并非有意去做,就好像白云无意间从山里飘出来。恩惠可以遍施,所以说就像阳春有脚一样(到处走),普照万物。

赠送礼物表达敬意,要说敢效法古人献曝的诚意,托人解决事情,要说全依赖他的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再造(再造之恩):重新给予生命。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之情。

二天:对庇护者的感恩之词。《后汉书》里有这样的故事:汉代官员苏章发现自己的老朋友清河太守贪赃枉法,就弄了酒肉把他请来。吃饭的时候,清河太守说别人都只有一个天,我有两个。意思是有老朋友的帮忙庇护,自己不会有什么问题。苏章对他说:“今天我请你来,是咱们老朋友私下的友情,明天我再叫你来,就要公事公办了!”第二天,苏章就严惩了清河太守。

【译文】

感谢别人的救命之恩叫再造,称赞别人让自己重生的恩德说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冰山:冰山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就会融化,所以用来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天壤:天与地之间,形容形容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咱们现在有成语“天壤之别。”

晨星:早晨的星星,早晨天上的星星很少,后来用它比喻贤能之人很少。

寥落:稀少,稀疏。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这首诗里说:“干戈寥落四周星。”

【译文】

权势容易衰弱的人就像冰山一样;事情相差悬殊就好像天和地的差距。

晨星是说贤人很少,雷同的意思是说语言相同。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杞人忧天: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为了这个,整天发愁,吃不香,睡不着。后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夸父追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喝了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水。夸父还没有到,就在半路渴死了。而他死后遗弃在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后来有成语“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译文】

心里有过多的忧虑,和杞人忧天没什么不同;做事情不自量力,和夸父追日是一个道理。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晋国的执政,法治晋国,对晋国的强大起到了很大作用。

赵衰:赵盾的父亲。他跟随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在这个过程中多次帮助晋文公脱险。晋文公做了国君后,他又帮助晋文公励精图治,奠定了霸主的地位,是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后来人们在评论他们父子时说:衰乃冬日之日,盾乃夏日之日。意思是说:赵衰好比冬天的太阳,亲切可爱;赵盾好比夏天的太阳,让人害怕。

【译文】

像夏天的太阳一样让人害怕,说的是赵盾;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温暖,说的是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齐妇含冤:“东海孝妇”的故事。汉代的时候,东海郡(春秋战国时属于齐国)有个姓窦的女子,她对婆婆非常的孝顺。这个女子丈夫死后,婆婆害怕自己拖累守寡的儿媳,就自己上吊自杀了。婆婆的女儿到官府告发,说嫂子杀了自己的母亲。郡守是个昏官,判了这个女子死刑。女子死后,东海郡连续大旱三年。后来,这个故事被元朝的关汉卿改编成了著名的《窦娥冤》。

邹衍:战国时期,燕昭王请齐国的邹衍等贤人来帮助治理国家,燕国的部分人对邹衍不满,在燕王面前进谗言,让邹衍蒙冤入狱。邹衍觉得自己很冤枉,就仰天长叹,当时正值盛夏六月,天上忽然下起霜来。燕王意识到邹衍的冤屈,就释放了他。后来,就有了成语“六月飞霜”,形容冤狱、冤情。

【译文】

齐国有个妇女含冤而死,那个地方三年没有下雨;

邹衍被人诬陷入狱,六月的天气下起霜来。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拓展】

杀父之仇被称为不共戴天之仇。不共戴天的意思是不能和仇人在人世间共存,比喻仇恨极深。

子道:儿子侍奉父母的道理。爱日的意思是爱惜珍惜光阴、时间。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说如果不珍惜侍奉父母的机会,也许有一天,当年想供养父母的时候,已经不可能了。

【译文】

杀父仇人是不能和他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存的,做儿子的要珍惜父母在世的每一天(省得以后后悔)。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黎民:百姓。

光天化日:形容大庭广众或清明光亮的场所,指太平盛世。后来也用来比喻人人都看得清楚的场合。比如说“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竟然做这样的事情!”

景星:也叫德星,据说只出现在有道的国家,所以是一种祥瑞之兆。

庆云:五色云。古人认为是喜庆、吉祥之气、祥瑞之气,也作“景云”、“卿云”。

【译文】

盛世的百姓,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嬉戏游玩;太平时候的皇帝,可以感动上天召来景星庆云的祥瑞之兆。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上天雨金:传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上天为了表扬他,下了三天的黄金雨。

赤虹化玉:传说孔子修订完成《春秋》、《孝经》两部书之后,沐浴斋戒后告知了上天,然后赤(一说白)虹从天而降,化为三尺长的黄玉,上面还刻了文字。《春秋》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据说是经过孔子编订的。《孝经》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和“孝”有关的事情。

【译文】

夏朝大禹在位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黄金雨;孔子写完《春秋》、《孝经》之后,一道彩虹变成了黄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箕:箕星。传说中的二十八星宿之一,是龙尾摆动所引发的旋风。所以箕宿好风,一旦特别明亮就是起风的预兆,因此又代表好调弄是非的人物、主口舌之象,故多凶。

毕:毕星。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庶人:没有感觉的平民百姓。也可以叫庶民。

风从虎,云从龙:本来出自《周易》,古人认为老虎出现时会伴随着狂风大作,龙出现时会伴有浓云密布。比如《水浒传》里写武松打虎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描述:见一块光华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译文】

箕星喜欢风,毕星喜欢雨,就好比百姓们的愿望不同,风随着老虎出现,云伴着龙出现,就好比君臣相遇不是偶然的。

雨旸yáng时若,系是休;天地交泰,斯称盛世。

旸:日出天晴。

时若:四时和顺。

天地交泰:出自《周易》。天地之气交合,就能平和安定。

【译文】

下雨天晴,四时而顺,这是吉祥的征兆。天地之气交合,就和平安定,这就是太平盛世。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3)

地舆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和炎帝并列,所以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都:都会,大城。

邑:都市,一般指县城。

禹:夏后氏的部落首领。在父亲鲧治水失败后,接受舜的任命,继续治水。治水成功 后,受舜禅让管理天下。据说,他是夏朝的创始者,所以也叫夏禹。禹曾经把天下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等九州。并铸造九鼎。后来,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称。

【译文】

皇帝划分疆土之后,才有了王都城邑的区分;大禹治理好洪水之后,才奠定了山河的走向和位置。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宇宙:指天地。宇是指所有的空间。宙是指古往今来的所有时间。

殊:不同。

【译文】

天地之间的大江山川不会改变,古往今来的称呼却各不一样。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幽燕:现在的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古代的时候属于幽州,又曾经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区域,所以称为幽燕。

金台:燕国的燕昭王曾经铸造了黄金台,用来招揽天下的人才这一举动吸引了乐毅等著名人物前来,一时之间让燕国实力大增。但是,黄金台并不是黄金造的。后来,唐朝的陈子昂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南京:指现在的江苏南京,著名的六朝古都。据说,战国时期楚威王灭掉越国之后,认为南京这地方有王者之气,就埋藏了黄金来镇压王气,所以这地方就叫金陵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谈到的金陵十二钗的金陵,也指南京。后来,南京的称呼在各朝各代经常变化,如建邺、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等。太平天国时还叫天京。

武林:杭州的西面有武林山,所以杭州又叫做武林。南宋时期的周密写过一本书叫《武林旧事》,就是记载杭州相关的事情的。后来武林也用来指浙江。

豫章: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汉代的时候这里属于豫章郡,所以有这样的叫法。唐代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面一开始就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春秋时期,豫章郡和吴交界,所以又叫吴皋。皋的意思是岸边的高地。

【译文】

北京原来属于幽燕地区,金台是它的别号。南京古代名叫建业,金陵是它的别名。浙江属于武林地区,原来是越国。江西古代属于豫章郡,又说叫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闽中:秦朝的时候在现在的福建地区设立了闽中郡,所以后来就用来指福建。不过福建这个名字是到了唐朝才出现的。

三楚: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非常辽阔,秦汉时期分为西楚、东楚和南楚。西楚的中心在现在的徐州地区,所以,出身在这一地区的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

【译文】

福建省属于闽中郡,湖广又被称为三楚。

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鲁:鲁国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诸侯国,后来被楚国灭掉。鲁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鲁班、左丘明等。鲁国的疆域主要在现在的山东泰山以南地区。秦汉时期称呼山东为东鲁,山西为西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的“山”指的是太行山。但是在战国时期的山东的“山”,指的是崤山,也就是说,崤山以东的地区叫山东,当时的“六国”也被叫做山东六国,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

粤:通“越”。古代在现在的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很多“越人”,被称为百越或百粤。在现在的广东、广西一代聚居。所以咱们现在的广东简称为“粤”。

【译文】

东鲁和西鲁,是山东和山西的称呼,东粤和西粤,是广东、广西的区域。

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的自称  ,以区别四方部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主要在中原地区,后来成为了中国的代称。现在的河南省正好在这一区域的较为中心的地带,所以,中州就成为了河南的代称,也可以叫中土、中原。

长安:现在陕西省西安的别称。唐朝的都城就是长安。战国时期属于秦国的疆域。

蜀:早在商周时期,咱们现在的四川地区出现了蜀国。其中最著名的君主就是杜宇,李白在《蜀道难》里提到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是蜀国的事情,李商隐在《锦瑟》诗中说的“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望帝指的就是杜宇。后来,在四川地区,三国时期出现过刘备建立的蜀汉,五代十国时期出现过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后蜀等。所以现在的四川简称叫蜀,又因为地处西部,称为西蜀。

滇:据《史记》记载,在现在的云南有个国家叫“滇国”,主要分布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后来被汉朝给灭掉了。现在的云南省简称为滇。

蛮: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他们有在额头刺字等习俗。

黔:贵州省有黔灵山、黔灵河所以用“黔”做贵州省的简称。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在这一地区,柳宗元的《黔之驴》,写的也是这一地区的事情。

【译文】

河南在中国的中央,所以叫中州,陕西是古长安的地方,原来是秦国的国土。

四川是西蜀,云南是古滇国,

贵州省靠近蛮族的地方,自古以来被叫做黔地。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在山东,又叫岱宗、泰岳等。被称为五岳之首、五岳之长。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杜甫的《望岳》里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就是泰山。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又叫太华山,地势险峻,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南岳衡山在湖南省。这里的“回雁峰”很出名,范仲淹《渔家傲》里说“衡阳雁去无留意”与此有关。中岳嵩山,在河南省。这里最出名的是嵩山少林寺。北岳恒山,在山西省。是道教圣地,悬空寺也名扬天下。

【译文】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天下的“五岳”。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4)

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饶州:古地名,管辖鄱阳湖附近的区域。鄱阳湖在现在的江西省,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古代又叫彭蠡、彭泽等。苏轼《石钟山记》中说:《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岳州: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古代又叫巴陵、巴州。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和洞庭湖相连。因青草山而得名。一说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故名。

润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文学作品都和这里相关。丹阳湖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当涂县,丹阳湖古称“巨浸”,旧名“南湖”,又称“西莲湖”。和现在的镇江地区距离很远,不知是否古代镇江附近还有同名的大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岳阳。古代又叫云梦泽等,号称八百里洞庭。著名的岳阳楼也在湖边。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写了很多关于洞庭湖的诗词,著名的有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太湖:位于江苏省苏州附近。古称震泽、具区等。

五湖: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和古代的说法不同。

【译文】

饶州的鄱阳湖、岳州的青草湖、鄂州的洞庭湖、润州的丹阳湖、苏州的太湖,这是天下闻名的五个大湖。

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

金城汤池:金城是用金属铸造的城。汤池是有沸水流淌的护城河。汤的意思是热水,池的意思是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也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砺山带河:泰山小得像磨刀石,黄河细得像衣带。砺的意思是磨刀石。河指黄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不变心。

封建:古代的封建和现在的意思不同。是一种分封制度,是封土建国的简称。也就是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建立国家,比如周朝时周天子封了几百个诸侯国,西汉时也封了很多的诸侯国。

【译文】

金城汤池,是说城池险峻牢固坚不可破,砺山带河,是汉高祖分封功臣时的誓言。

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

帝都:帝王的都城。

梓里:古人在房前屋后会种植桑树或者梓树,后来用桑梓或者梓里作为家乡的代称。

蓬莱:蓬莱山。神话传说中把蓬莱、方丈、瀛洲称为三神山。上面居住着神仙。

弱水:《山海经》说: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后来就泛指遥远险恶,或者汪洋浩荡的江水河流。

方壶:传说中的仙山。圆明园中有一个景观就叫“方壶胜境。”

员峤:古代战国传说中海外五仙山之一,后沉没。

【译文】

帝王的都城叫做京师,家乡又叫梓里。

蓬莱和弱水,只有会飞的仙人才能渡过去,方壶和员峤,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晋代葛洪在《神仙传》里面说: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他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菜肴,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本来因为含沙量很高,是浑浊的,但有时候也会变清澈。古人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据说,孔子出生的时候黄河就变清澈了。晏的意思是平静。这个词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译文】

沧海桑田,是说世事变化太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预兆。

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

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也叫冰夷,就是河伯。后来用他泛指水神。庄子在《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阳侯: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祝融: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回禄也是传说中的火神。

若:海神的名字。

海眼: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在地下流动会和江海连通,所以这样说。传说北京北新桥附近的锁龙井就是海眼。

尾闾:古代传说里泄海水之处。

【译文】

水神叫冯夷,也叫阳侯;火神叫祝融,又叫回禄。海神叫海若,海眼叫尾闾。

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

海涵:像大海海一样的胸怀宽广,包容别人。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河润:河水滋润土地,比喻给人带来恩泽。

江湖散人:散人指那些平庸无用的人或不为世用的人,也指闲散自在的人。唐代诗人陆龟蒙生活闲散,毫无牵挂,人们称他为“江湖散人”。《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号是湖海散人。

湖海之士:三国时期,许汜评价陈登时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来用湖海之士形容性格豪放的人。

【译文】

希望别人宽容,就说海涵,感谢别人给你的恩惠,就说河润。

没有牵挂拖累的人叫做江湖散人;性格豪放的人称为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 陈登传》刘备的话。愿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询问房价。用来形容没有远大志向的人。辛弃疾在词《水龙吟》中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平地风波: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或变化。

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山,也叫底柱山。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之中,砥柱山由此得名。

【译文】

求田问舍,形容人胸无大志;能够掀天揭地的人,才是有突出才能的人。无缘无故发生的事情,称之为平地风波;一个人坚定不移,起到中坚作用,称他为中流砥柱。

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

黑子:黑痣,也用来比喻地域狭小。

弹丸: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等。后来用“弹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

咽喉:喉咙,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要道。

右臂:中国人大多习惯用右臂做事,所以用右臂比喻事物的要害部分。如“左膀右臂”用来比喻得力的,重要的助手。

【译文】

黑子和弹丸,说的是极小的城邑;咽喉和右臂,都是说重要的地方。

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

一木焉能支大厦:一根木头怎么能支撑起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不能够支撑全局。类似的说法还有: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丸泥亦可封函关:比喻地势险要,用一颗泥丸就能够封住函谷关抵抗来侵犯的敌人。函关就是函谷关。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要地。因为地形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译文】

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维持不了局面,就说一木焉能支大厦;

英雄认为自己很勇敢,就说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东隅,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九仞:极言其高。陆游有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以蠡测海: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精卫衔石:《山海经》中有精卫填海的故事。据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到东海边玩耍,结果被淹死了。女娃的灵魂变成了精卫鸟,每天到西山上衔来小树枝小石子等,立志要把东海填平。后来用来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或事情,也比喻徒劳之事。

【译文】

做事情先失败了然后有成功了,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做事情将要成功的时候停止了(没有完成),可以说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蠡测海,形容人的见识浅陋,精卫衔石,比喻人做事白费力气,徒劳无功。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硗qiāo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

跋涉: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形容宽阔平坦。现在经常说康庄大道。

硗:土地坚硬而不肥沃。

不毛之地: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

膏腴:肥沃。

石田:有很多石头不适合耕种的土地,用来形容无用之物。

诞登道岸:登上知识的彼岸,比喻做学问有了很大的成就。

【译文】

跋涉用来形容行路艰难,康庄大道是说道路平坦。

硗地是指不毛之地,美田是指肥沃的土地。

得到一个东西没有用,就说如获石田;学习有了很大的成就,就说诞登道岸。

淄渑[shéng]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

淄渑:淄,山东省的一条河。现在山东有城市叫淄博、临淄。渑: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古文中还有一个地名比较常见,叫渑池,但读音要注意“miǎn”,《史记》中有渑池之会。据说这两条河中水的味道不同,春秋时期著名的厨师易牙曾经品尝并分辨它们的味道。

泾渭:泾河和渭河。这两条河一条清澈,一条浑浊,交汇的时候非常明显,所以就有了成语泾渭分明。

泌水乐饥:隐士们以和泉水为乐,后来形容隐士们自得其乐。

东山高卧:晋朝的谢安在东山隐居,后来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圣人出则黄河清:古人认为黄河的水变清澈是圣人要出现的预兆。

太守廉则越石见:南朝时期有个清官叫虞愿,被派到晋平当太守。在晋平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平时都隐藏在迷雾之中,据说只有清廉的人才能看到。虞愿在这里当官勤政爱民,深得百姓喜爱,当他到海边去看时,就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越王石。

【译文】

淄渑这两条河里的水的味道可以辨别,泾河和渭河通过清浊可以分辨。

用山间流出的泉水来充饥而感到快乐,隐士们都愿意隐居不愿意出来做官;谢安在东山隐居,谢绝朝廷给他的职位以求安宁。

圣人出现,黄河的水就会变清澈;只有清廉的太守去看越王石才会出现。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

【译文】

仁里:仁者居住的地方。后来泛指风俗淳美的地方。里,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

互乡:地名。《论语》里说“互乡难与言。”是说互乡这个地方的人不讲道理,难以沟通。

胜母:地名。

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他曾经写作了《孝经》,是著名的孝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曾子认为胜母这个名字和孝不符合,所以不进入这个地方。

朝歌:商朝的都城叫做朝歌。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字叫墨翟)反对统治者大办音乐歌舞,沉迷于声色之中。他到了朝歌时,想起了沉迷于声色的亡国之君商纣王,调转车头就走了。

【译文】

风俗美好的地方叫里仁;风俗恶劣的地方叫互乡。

有个地方名字叫胜母,曾子不进去;城市叫朝歌,墨子看到后调转车子就走了。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击壤而歌:《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原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来用来赞颂太平盛世的景象。

让畔而耕:《史记》中记载,周文王的时候,周国的百姓互乡推让田地的边界来给对方耕种。形容礼让这种美德成为社会的风气。畔:田地的界限。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后汉书》记载,有个叫费长房的人,能够在能够在一天之内往返几个相距千里的地方,人们认为他会缩地术。缩地术是传说中一种能够化远为近的神仙术。

鞭石:相传秦始皇想要造一座桥到海里看日出,可是没有人能造。这时候来了一个神仙,驱赶岸边的石头下海,变成了石桥。可是又觉得石头走得太慢了,就用鞭子抽打石头,石头都流出了血。

【译文】

敲着土壤唱歌,这是尧舜时代老百姓自得其乐的景象,互相推让田地的界限来耕种,这是周文王时老百姓互相谦让的风气。

费长房有缩地的方法,秦始皇有鞭打石头做桥的方法。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

尧有九年之水患:传说尧的时候,天下发生大洪水,尧派鲧去治理洪水,九年没有成功。后来就杀了鲧,派大禹去治理洪水,最终成功了。

汤有七年之旱灾:汤是商朝的国王,是个明君。据说他统治天下的时候,大旱七年,太史卜卦之后说要用人来祭祀上天才可以下雨。汤就剪断自己的头发和指甲,作为祭品向上天祷告,于是就下了大雨。

商鞅:商鞅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其中有一项是“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农耕。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但是,也因为改变了之前很多的约定俗成的东西或者法令,触动了奴隶主的利益而遭到了反对,这里说商鞅不仁就是这个原因。最终,商鞅被车裂而死。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他很昏庸残暴,最终被商朝灭掉了。

伊洛:伊水和洛水两条河,据说夏朝灭亡的时候,两条河都干枯了。

【译文】

尧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商汤时有七年的旱灾。

商鞅不仁厚,让百姓开垦纵横交错的田地界限;夏桀荒淫无道,伊水和洛水两条河都干枯了。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道不拾遗:路上有别人遗失的东西都没有人捡起来占为己有,用来形容民风淳厚。也可以说路不拾遗。

海不扬波:海水宁静,没有扬起波涛。比喻天下太平无事。

【译文】

道不拾遗,是由于上面执政的人治理有方;海不扬波,就知道中国有圣人治理国家。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5)

(1)

【原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爆竹:爆竹现在叫炮仗,鞭炮等。传说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瘟神,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就叫爆竹。火药发明后,人们用纸张紧紧包住火药,再加上引线,点燃后因为爆炸发出巨大的声音,也称为“爆竹”。中国人在节日(尤其是春节)或喜庆日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关于用火药做爆竹,鲁迅曾经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王安石曾经写作诗歌《元日》,其中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或者写着他们名字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能驱神,故新年风俗都换桃符。后来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再后来又用纸,就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春联。

【译文】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原文】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履端:本意是行走的开始。咱们中国的年历的推算从正月初一开始,所以称为“履端”。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元旦:“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以后我们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看到这样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旦日,就是第二天早上。后来,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古代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是不同的。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是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据说这一天如果天晴晴,则主所生之物盛,如果阴天,则会有灾难。杜甫曾经写过《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灵辰:吉祥的时刻。

【译文】

履瑞是正月初一,又叫元旦。人日是正月初七,是良辰吉日。

【原文】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椒花颂:《晋书 列女传》“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来指新年祝词。

遐龄:高龄,长寿,是老年人长寿的祝语。

屠苏酒:一种药酒。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据说起源于晋代,也有说跟华佗有关的。后来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疠疫:瘟疫。疠:疫病。

【译文】

元旦给君王献上一篇《椒花颂》,是借此祝颂他长寿健康。元旦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原文】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王春:春秋时,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写道:“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

客岁:去年。

【译文】

新的一年叫王春,过去的一年叫客岁。

【原文】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有很多,比如欧阳修写的《生查子》(一说朱淑真):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再比如辛弃疾写的《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另外,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农历的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农历的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也祭祀祖先。

星桥:神话中的鹊桥。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似桂花”。也指七星桥。在四川省成都市。相传是秦时李冰所造。上应七星,故称。

铁锁:普通的铁质锁。

金吾: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古代由掌管京城警卫的金吾禁止夜行,唯于正月十五日开放夜禁,称“金吾不禁”。

【译文】

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晚上灿烂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解除宵禁,让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6)

岁时(2)

【原文】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二月朔:二月初一。农历的每月一日叫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中和节:唐朝德宗时期,皇帝下诏确定每年的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一天民间百姓用青囊装着百谷瓜果的种子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乡间百姓也酿宜春酒,来祭祀勾芒神,祈求丰年。文武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古代以农为本)。

上巳节: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后来定为三月三日,仍称为上巳节。据说是纪念黄帝的生日。后来成为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也叫女儿节。《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译文】

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是上巳节。

【原文】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拓展】

冬至:古代24节气之一。时间在公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时候会祭祀先祖,也有吃饺子,吃汤圆的习俗。

清明:古代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外出踏青,荡秋千、踢蹴鞠等。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传说和晋文公与介之推的故事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跟随他的大臣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介子推想了一个办法,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下来,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后来,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从腿上割下来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就是后来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当国王后,晋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面见晋文公要个说法,但是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行装,带着母亲去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但是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想用大火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火是烧起来了,介子推却始终没有出来。大火熄灭,人们上山后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看见这种情况,非常伤心。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通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立春:中国24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的2月2日、3日或者4日。中国传统上把立春作为春节的开始,非常重视。在这个时候,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与此有关。

五戊: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春社:社是土地神,春社是春天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诗,描写的就是这个节日的场面: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另外,根据历法,立秋后五戊为秋社。

【译文】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

【原文】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寒食节:为纪念晋国介子推而设立。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吃冷的食物(比如南方的青团),所以叫寒食。来源具体见前面的清明节。

初伏:也叫头伏。我们传统上把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时间为30天到40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人们在这个时候也很注重饮食,比如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也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意思是三九和三伏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勤奋的人在这么极至的温度都在锻炼。

【译文】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原文】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麦秋:麦熟的季节。通指农历四、五月。古人认为 “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相传是纪念在这一天自沉汩罗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也有说是纪念伍子胥或者曹娥的。

蒲节:指端午节。按照风俗端午节在门上挂菖蒲叶,所以这样说。

【译文】

四月小麦成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门上挂菖蒲叶所以又称为蒲节。

【原文】六月六日,节名天贶kuàng;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天贶节:贶是赐予的意思。相传宋代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六日有天书降下,宋真宗把这一天定为天贶节。

天中节:端午节的别称。

【译文】

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原文】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拓展】

端阳:就是端午节。

端阳竞渡: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造龙舟竞渡救他,后来传为风俗。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著名的爱国诗人,曾经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上官大夫等小人排挤,失去了国王的信任,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跳水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品有《离骚》、《国殇》、《天问》等。

重九:农历的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认为9是阳数中最大的,日月都是9,所以叫重阳。这个节日,有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的习俗。据说,东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君家有灾,速令家人以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免此灾。”桓景依言,率全家登高。傍晚回家,果见鸡犬牛羊暴死。现在,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家”。关于重阳节,古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词,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端午节龙舟竞渡,是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是效法桓景登高避灭的故事。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7)

岁时(3)

【原文】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拓展】五戊:指春社和秋社。这天到处吃鸡吃肉喝酒,据说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聋。

春社:古时于春耕前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

秋社:古代秋季祭祀土神的日子。治聋酒:社日饮的酒。传说社日饮酒可以治聋,故名。

陆游的《游山西村》也是跟社日相关的诗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又叫七夕节。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妇女穿针乞巧,所以也叫乞巧节或七巧节。后来,这天被演化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牛女: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

【译文】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神,到处都在喝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七仙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手(技术)。

【原文】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明皇:唐玄宗。明皇亲游于月殿的故事据《太平广记》记载: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这里的公远是罗公远,唐朝著名的道士,和张果(八仙中的张果老)、叶法善齐名。

孟嘉:晋代人,桓温的参军。他曾经在重阳节跟随桓温在龙山登高,因为当时风大,帽子被吹落了。可他却没有感觉到。桓温叫人不要告诉他,后来当他去厕所的时候,桓温让人把帽子还给他,还让孙盛作诗嘲笑孟嘉,孟嘉没有生气,也作诗回击,言辞非常得体。大家都很佩服他。

【译文】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明亮,唐明皇亲自游玩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孟嘉的帽子被大风吹落在地上。

【原文】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

正月:秦始皇名政,秦避其讳,故读正月为征月。

御:皇帝专属的。古代遇到皇帝的名字不能直接说或者写,需要避讳。这里的御讳指代皇帝的名字。

始皇:秦始皇,姓,氏,名,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公元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公元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他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等。

【译文】

秦朝的时候人们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所以到现在仍然把正月的“正”读作“征”。

【原文】东方之神曰太皞hào,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之神曰蓐rù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方位及春夏秋冬季节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他们的对应关系是:

春,东方,天干中的甲乙,颜色中的青色,八卦中的震位,属于木;

夏,南方,天干中的丙丁,颜色中的红色,八卦中的离位,属于火;

秋,西方,天干中的庚辛,颜色中的白色,八卦中的兑位,属于金;

冬,北方,天干中的壬癸,颜色中的黑色,八卦中的坎位,属于水;

中央,天干中的戊己,颜色中的黄色,属于土。

太皞,一作太皓,又作太昊,伏羲或者是伏羲之后,五方天帝中的东方天帝。

青帝:居东方,摄青龙。是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唐朝的黄巢在《题菊花》一诗中,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句子。

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住在南方,为赤帝。传说中汉高祖刘邦是赤帝之子。

蓐收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左耳有蛇,乘两条龙。

五行:

【译文】

东方的神称做太皞,处于震卦的位置,主管春季。天干为甲乙,五行属木,木在春天很旺盛,他的颜色是青色,所以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叫做祝融,处于离卦的位置,主管夏季,天干为丙丁。无行属火,火在夏季很旺盛,他的颜色是红色,所以又称为赤帝;西方的神称做蓐收,处于兑卦的位置,主管秋季。天干为庚辛,五行属金,金在秋天很旺盛,他的颜色是白色,所以又称为白帝;北方的神称做玄冥,处于坎卦的位置,主管冬季,天干为壬癸,五行属水,水在冬天很旺盛,他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又称为黑帝;中央在天干上属戊己,五行属土,他的颜色是黄色,所以中央帝王叫皇帝。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8)

【原文】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guǐ初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之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南半球正好相反。夏至时正好是麦收时节,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 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译文】

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开始增长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缩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逐渐回升,太阳的影子慢慢的长了起来(白天慢慢地加长了)。

【原文】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葭灰飞:葭,芦苇。葭灰是芦苇杆内膜烧成的灰。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候,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十二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8月7、8或9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也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说法。

梧叶落:梧桐树叶落下。梧桐落叶最早,所以用“梧桐一叶落”表示秋天来临。后来也用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译文】

冬至到了,律管中的葭灰就飞了出来;立秋到了,梧桐树叶就落了下来。

【原文】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七、八;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上弦: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月牙形,其弧在右侧。“D”字形,这种月相叫“上弦”,“上弦月”。

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这种月相称下弦,“下弦月”。

廿:niàn,二十。卅:三十。比如五卅运动,就是发生在五月三十日。

【译文】

上弦月是说月亮圆了一半,这是每月的初七和初八日;下弦月是说圆月缺了一半,这是每月的廿二和廿三日。

【原文】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朔:农历每月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同时出没,地球上看不到月光的月相。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每月的十六日称为既望。

【译文】

完全没有月亮叫做晦,是每月三十日的别称;月光开始恢复叫做朔,是每月初一日的名称。月亮和太阳遥遥相对称为“望”,是每月十五日的称呼。

【原文】初一为死魄,初二旁bàng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魄:古代称月亮无光的部分为魄,有光的部分为明。

死魄:初一之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少,所以叫死魄。旁死魄,靠近死魄,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二。

哉生明:农历的每月初三,这时候月亮开始有光。哉这里同“才”。

始生魄:月亮开始出现无光的部分,指农历每月十六。

【译文】初一的月亮完全没有光,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近似于没有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没光的部分,所以叫做始生魄。

【原文】翌日、诘jié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翌日:指明天。

诘朝:也叫诘旦,次日早晨。

谷旦: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良辰:美好的时光。

【译文】

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谷旦、吉时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原文】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拓展】

晌:极其短暂的时间。

曛:太阳落山的余光。王勃《采莲赋》“悲时暮,愁日曛”。王昌龄《别董大》中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句子。

日暮:傍晚;天色晚。

【译文】

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光;日曛是说天色将晚的时刻。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9)

【原文】畴chóu昔、曩nǎng者,俱前日之称;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畴昔:往日,从前。

曩者:以往,从前,过去的时光。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的句子。

昧爽:拂晓;黎明。

曙:天亮;破晓。

【译文】

畴昔、曩者都是以前的别称,黎明、昧爽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原文】月有三浣huàn: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睛之余。

三浣:即“三澣”。中国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浣的意思就是洗。

三余:汉末的董遇很好学,对人说:“学者应当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另外】宋朝欧阳修曾经提出过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也是他学习读书的时间。

【译文】

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

【原文】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以术愚人:指聪明人善于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朝三暮四:《庄子》里记载过一个故事。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他能明白猴子们的意思,猴子们也很得他的欢心。这个人减少家人的粮食,来满足猴子们。过了不久,家里缺少食物了,这个人像限制猴子们的食物数量,又怕猴子们不听话。就先骗猴子们说,给你们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很不高兴。这个人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吗。猴子于是趴在地上很高兴。“朝三暮四”本来是只变名目,不变实质来欺骗人。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日就月将: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不断进步。

【译文】

用诈术欺骗人,叫做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称为日就月将。

【原文】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焚膏继晷:出自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膏,油脂之类的东西,指灯烛。指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后来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俾的意思是使,把。

【译文】

焚膏继晷,形容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

【原文】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偶语,曰少叙寒暄。

虚延:虚度。

关于虚度光阴的名言: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少:稍稍。

寒暄:寒冷和温暖。指人见面时叙说天气寒暖之类的应酬话。

【译文】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是虚延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

【原文】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指在别人失意时就对他冷淡,在别人得意时就对他亲热。

世态炎凉:指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故。看到别人有钱有势就巴结,看到别人没钱没势,就冷淡。

【译文】

令人憎恶的,是人情冷暖;令人讨厌的,是世态炎凉。

注解最详细的《幼学琼林》(10)

【原文】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周末:周朝末年。

寒年:寒冷的年月。

东周之懦弱:东周末年,王室衰微,周王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控制权,甚至到了遇到问题要向诸侯求助,自己没有领土,没有经济来源的地步。

燠岁:暖热的年份。燠:,暖;热。按照传统的观念,寒年和燠岁都是不正常的年景。

嬴氏之凶残: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后,实行暴政,残酷地对待老百姓。单从刑罚上来说,就有很多的门类而且残忍,可以从其肉刑种类窥见一斑:黥(或墨)、劓、刖、宫、笞等等刑罚。死刑包括族刑、阬(坑)、磔、枭首、弃市、戮、凿颠、抽肋、镬烹、囊扑、腰斩、车裂等等。

【译文】

东周末年没有寒年,因为周王室太懦弱了,秦朝败亡时没有燠岁,是因为秦王十分凶残。

【原文】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泰阶星:星座名,又叫三台星。由六颗星组成,两两并列,如阶梯状。古人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为泰平,后来写作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

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古人认为烛龙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龙街玉烛则时序调和。

【译文】

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

【原文】岁歉曰饥馑jǐn之岁,年富曰大有之年。

岁歉:年成歉收。岁:一年的收成,年景。歉:收成不好。

饥馑: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馑指年成不好。

大有:大丰收。

【译文】

庄稼收成差叫做饥馑之岁,年岁丰收叫做大有之年。

【原文】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piǎo堪怜。

醉人为瑞:唐德宗时闹饥荒,粮食都不够吃,所以没有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一个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

野莩:野外有饿死的人。莩:通殍。饿死的人。

【译文】

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到大灾荒,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

【原文】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丰年玉,荒年谷:用来比喻可贵的人才。《世说新语》:“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稺zhì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

薪桂:薪比桂贵。形容柴火昂贵。桂:木名。《说文解字》:“江南木,百药之长。”

食玉:食玉炊桂:比喻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腾贵:物价上涨,昂贵。腾:形容物价上涨很快。

【译文】

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树,食物的价钱贵如白玉,则用来比喻物价腾涨到了极点。

【原文】春祈秋报,农父之常规;夜寐夙兴,士人之勤事。

春祈秋报:向神求祷。祈:向上天或神明求福。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

夜寐夙兴;即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寐:睡觉。如范仲淹《渔家傲》中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句子。蒲松龄《狼》一文中,有“一狼假寐”的句子。

【译文】

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坚守的习俗。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人应当勤勉做事。

【原文】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韶华不再:美好的时光不会再来。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后来也指青年时期。

日月其除: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待旦:等待天明。成语“枕戈待旦”指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译文】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我们必须珍惜光阴;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时刻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