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山茶、绿茶、茗、苦荼、蔎、腊茶、茶芽、芽茶、细茶、酪奴。
〔来 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 O.ktze.的芽叶。市售品种繁多,以细绿茶供药用较好。老茶树根也供药用。
〔成 分〕茶叶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约1~5%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其中以春茶所含的咖啡碱最高。此外,尚含鞣质约12%,挥发油约0.6%(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β-及r-庚稀醇、d-及β-庚稀醛,调制后只含0.006%)。维生素类:有维生素A、 B、C、 P、烟酸、胡萝卜素等。并含麦角甾醇、三萜皂甙类等,尚含黄酮类:如槲皮甙及山奈素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清热解毒: 《食疗本草》: “利大肠,去热,解痰”。 《本草拾遗》: “破热气,除障气”。 《日用本草》: “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 《本草通玄》: “解炙煿毒,酒毒”。
2.提神悦志: 《本草经集注》:“(主)好睡”。 《千金·食治》: “令人有力,悦志”。 《汤液本草》: “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 《随息居饮食谱》: “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3.消食利尿: 《唐本草》: “主瘘疮,利小便……消宿食”。 《日用本草》: “除烦止渴,解腻醒神”。
一、近代研究
1.强心利尿作用:茶叶浸液对心脏呈咖啡碱样作用,能增强心跳频率及心室收缩有力,通过强心可以增加小便的排出量,故有利尿作用〔1〕。老茶树根煎液有强心作用,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
2.兴奋中枢神经作用:茶叶浸出液有咖啡因样兴奋中枢神经作用,服后能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工作效率提高,瞌睡减少。但过量会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眼花等不适症状。它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其有效剂量与神经类型有关〔2〕。
3.抑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茶叶煎剂对各型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鞣质。绿茶的作用最强,但多次传代后的细菌有耐药性〔3、4、5〕。
4.收敛及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作用:茶叶中所含鞣质有收敛胃肠作用。此鞣质乃儿茶素及没食子酸的混合物,有高度维生素P的活性,能保护或恢复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实验证明它能抑制大鼠无菌炎症的发展〔6〕。
5.解毒作用:临床应用证明茶叶有解饮酒中毒的作用,因其能兴奋中枢神经及利尿作用,可促进酒精从小便排泄〔7〕。
〔性 味〕苦、甘,微寒。归心、脾、小肠经。
〔功 效〕清热解毒,消食利尿,醒神悦志。
〔主 治〕外感风热,发热烦渴,下痢赤白,头昏头晕,神疲嗜睡,小便不利,心悸脉缓,饮酒中毒。
〔临床应用〕
1.风热上攻:头昏头痛、目赤等证,类似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急性结合膜炎等之头痛,常配伍川芎、黄芩、荆芥、薄荷、白芷等,方例《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方见川芎)。此外,许多疏风清热方中也选用茶叶作饮子。风热咽痛多配伍黄柏等,方例《茶柏散》。
2.湿热痢疾:茶叶有良好的治疗痢疾作用,也可用治阿米巴痢疾,单用有效,可制成1%及10%等浓度的煎液用,也可配伍黄连等,方例《茶叶黄连合剂》。此外,可用治泄泻,如急慢性胃肠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肠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等。
3.心悸脉缓:如心气虚、气短乏力、脉缓而弱,或浮肿。如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律衰竭,可入复方中用。常配伍人参、附子、枳壳等。此外,也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4.饮酒中毒:常配伍葛根、砂仁、白糖泡服。
此外,尚可用治疟疾、香港脚、稻田皮炎防治、牙本质过敏、妊娠羊水过多等。
〔用 量〕 6~15克,外用适量。
〔用 法〕 多制后用。
〔禁 忌〕 脾胃虚寒者禁用。
〔附 方〕
1.茶调散(赤水玄珠):细绿茶、炒黄芩、川芎、白芷、薄荷、荆芥。
2.茶柏散(《万氏家抄方》):茶叶、黄柏、薄荷、硼砂。
3.茶叶黄连合剂(《上医学报》1959.1.67)茶叶,黄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