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书岁月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爷爷从我姑父家借来了一本竖行繁体字的《西游记》。从那一天起,整整一个冬天,祖孙俩沉浸在那本缺头少尾的神魔小说中。大雪连绵的时候,只上过三年私塾,眼睛老花的爷爷坐在土炕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书。等我放学回家后,爷爷就放下书,乐呵呵地给我讲书中故事。但是爷爷有时候会出门办事,再者我胃口大开后己经不满足于每天一小段的进度。在望书兴叹了一些日子后,我终于经不起诱惑,囫囵吞枣地捧读起来。

在那个冬天里,我把《西游记》反复看了七八遍,直看到可以随时矫正爷爷讲错的地方。开学后学造句,我就造出了一个令老师赞叹的句子:“有的动物在天上飞,有的动物在地上跑,有的动物在水里游。”老师打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这个句子原本是:“有的人在天上飞,有的人在地上跑,有的人在水里游。”爷爷说:“这娃娃看《西游记》入魔了,你以为是人都像孙悟空啊!”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读书的好处。后来,爷爷又陆续从姑父家借来了《哪吒闹海》、《杨家将》,《说岳传》……放暑假时,我就牵着一只小羊到山坡上放牧。羊在边上吃草,我就捧着书看得天昏地暗。得意到极点的一次,我甚至忘记把栓在树上的羊牵回家……幸亏晚上没来狼!有了这样的阅读根基,我的作文一直是班级里学习的范文,由此也不知天高地厚地萌生了一个作家梦。可惜好景不长,我刚上到小学四年级时,爷爷便去世了,我一下陷入“书荒”之中……我的高中文化的姑父,怎能放心把他的藏书借给一个小屁孩。上中学之前的两年时间里,无书可读的我只能看连环画,看糊墙的报纸,看母亲夹鞋样的旧杂志,甚至看父亲的党员学习材料。 直到上了初中后,才结束了这种“饥饿”—— 那个乡镇中学里居然有个图书借阅室,由一个病故教师的老婆看管,一周里只开放一次,每次不超过十分钟。这个无所事事的女人,严守着她的“十分钟工作制”。时间一到,她毫不留情地“咔吧”一声关上小窗,全然不理会窗外一双双渴求的眼神。为了借到那一本书,体弱腼腆的我每次都拼命挤到前面。十分钟的时间里,起码有七八个人能办上借阅手续。只要我手上也有一本书,我就能在未来一周里换读其它的书。

当然,从那小窗口里递出来的书完全是随机的,有时候甚至是我刚读过的。选择不被允许,调换更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被迫读了很多“断头书”。比如《山菊花》就只读了上册,至今还没看过下册。 这种“悬而不决”的情况虽然很剪熬人,但我总算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阅读季”。《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旗谱》、《老残游记》……等一大批久在梦里涌动的古今名著进入我的视野,愉悦了我的心身。几年之后,当镇中学图书馆里的藏书流失得只剩下《古汉语字典》《歇后语大全》之类时,我跟随父亲落户进城,从此游进了书的海洋。就读职业学校后,全天候开放的校图书阅览室藏书丰富,借阅十分方便。可是我就像一个从灾荒年间走出来的“土豪”,得陇望蜀般开始了我的“藏书”生涯。首次购书款是我“处女作”的稿费。那是职校二年级的时候,本市的报纸刊发了我的一篇短文,我用报社给的十五元钱买了三本小说:《骆驼祥子》,《简爱》和《高老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个月都要从生活费里省出钱买书。上班后有了工资,我的购书行动愈发“狂热”。起初在国营企业上班时,工作有规律,休息时间有保障,我也读了不少的书。后来企业破产下岗后,打工生活辛苦而繁忙。但每有一点闲暇,我仍会不失时机捧读几页。当然,打工生涯中也有过意外“收获”。有一年我在一家选硫厂看板式给矿机,只要物料均勺,漏斗不断矿,你就可以在岗位上闲坐着。

我当机立断,抓住这个机会大肆阅读,从三言二拍到近代小说到红色经典到矛盾文学奖作品,成系列地买,成系列地读,平均每天一本书……半年多时间过去,车间领导夸我岗位坚守得好,从未断过料。而我的书柜己臃肿不堪,许多书只能塞进床框里。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令我难堪的问题就是有人问我:“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尤其在我失去国营企业“铁饭碗”,彻底沦为打工一族后,我更是难以回答,一个“民工”有啥必要读那么多书。其实,这个问题有一个现成的答案:读书本身就是目的,不需要什么理由!但现实中我可不敢这么说,那些常不读书,不知其中趣味的人,一定会笑话我身在贫穷,假装清高。但我固执己见,认定假清高比真低俗好些。如果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读书中学会一点清高,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和谐文明。

作者简介郭生珍,70后下岗工人,打工者。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写字。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本地报纸上发表一些散文,最好的“成绩”是在《中国故事》发表故事作品。梦想原创文学

梦想改变生活    写作改变命运

(0)

相关推荐

  • 书爱家说书3

    董桥: 我有一本小书,叫<藏书消遣>(Book-Coollecting as A Hob-by),是缪尔(P-H-Muir)写的,用书信体分章去写,浅说下手藏书.鉴别初版.确定善本,评议价 ...

  • 随笔||读书记

    读书记 父亲是乡村中学的教师,每到春节的时候,他会将很多旧报纸带回家中,这样,童年居住的那幢简陋土坯房因为糊上了报纸,而变得亮堂起来.对于我来说,不仅是屋子亮堂了,我还对报纸上那些图和字感兴趣. 那时 ...

  • 每日笔记(4月21日)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每日笔记(4月21日)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 散文||张秀峰:听书的时代

    有时候,我会很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们给那些年人们听书时的狂热劲儿寻求一个由头的话,究竟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呢? 想想,的确很难,至少以我现在的水平.现在这样相对稚拙的笔法是铁定做不 ...

  • 为什么嗜书如命?只因为探索人生的秘密,书籍是唯一的捷径

    为什么嗜书如命?只因为探索人生的秘密,书籍是唯一的捷径 原创2019-08-12 22:01·文学私秘 家里的书很多,堆积如山.很多几年前买的书,还没有拆封打开,但还是难以控制不住购书的欲望. 买书有 ...

  • 【书人心语】嗜书如命的尴尬 | 石风

    嗜书如   命的尴尬   石   风 本人一向奉行"三不主义":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唯喜读书,将范成大的话作为座右铭:"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夜深人静, ...

  • 那些嗜书如命的日子

    书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要看他愿意拿什么去换取一本书.英国作家科贝特一度生活困窘,在书店里他用买面包的钱买了一本书.当时的科贝特食不果腹,但他却在面包与书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足见他对书籍和阅读的喜爱 ...

  • 陌上书影丨抱笔填词书岁月,人间从此孕新芽

    桃花源间 审核:墨名棋妙 编辑:林淞月 上期回顾(↓) 陌上书影丨寺鼓钟声荡,禅音迷客归  陌上书影作品集 冬日闲吟 旧日诗中觅旧音,三千乱绪似霜侵. 浮生多少沧桑事,化做清风笔下吟. 雪中(新韵) ...

  • 陆品仰:那半爿轮影、嗜书瘾君子

    那半爿轮影 长兴一小511 陆品仰 窗前那棵婆娑的梧桐,叶里枝间留下了岁月的磨痕.肃杀萧清的秋风,敲响那些岁至期颐的黄叶融入黄土,融入一种生命的升华超度.秋叶落下,一色斑斑点点的阴影投在桌上.我眼望着 ...

  • 古人到底有多爱看书?最爱看书者,可谓“嗜书如命”。

    古人大概是最爱"读书"的一类人,嗜书如命者可谓比比皆是,更因此涌现出无数传奇典故. 然而恕我直言,如车胤孙康"囊萤映雪"等事迹,千百年来早已被歌颂无数遍,所以今 ...

  • 王伯祥一生嗜书如命,读书如痴,自称“南北播迁,均以书自随”

    王伯祥捐赠古籍珍藏重新清点上架 本报记者韩晓东<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02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王伯祥与< ...

  • 观宋填词167|一重帘外即天涯,许棐嗜书安贫却喜欢作闺怨词

    前言 许棐fěi这个名字真得不太熟悉,连似曾相识都谈不上.据说这是一个喜欢藏书种梅之人. 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他传世的诗词作品,竟然有二百多首.不过其传世的词并不多,只有二十余首.不知为什么,传世的词作 ...

  • 【九州名家】苏俊 ▏嗜书甘似鸟投罗

    九州名家 第十八期 责任编辑/白国成  傅会军 图文制作/林看云 个人简介 01.2020 苏俊,男,一九七五年一月生,广东高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曾获首届中国对联甘棠奖十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