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品格

苏辙画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士大夫的襟怀,也是他们的器识与宏愿。苏辙的士人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这种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苏辙所处的时代,正是士族阶层消亡殆尽,庶族阶层积极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赵宋王朝的崇文政策,为出身庶族家庭的苏辙带来了机遇。其时,朝廷内有“三冗”问题,外有西夏、辽的威胁,苏辙与许多士大夫一样,心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经世致用之心,他说:“臣自少读书,好言治乱”(《自齐州回论时事书》)“其言语文章,虽无以过人,而其所认说,乃有矫拂切直之过”(《上曾参政书》),自谓其《历代论》“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历代论·引》),甚至还对真宗朝宰相王旦的做事行为提出批评:“(王)旦事真宗,言听谏从,安于势位,亦不以正自终,与(冯)道何异!”(《龙川别志》)

苏辙这些议论,都是他经世致用之心的真实流露。苏辙登上政治舞台后,积极活跃于北宋中期的政坛,并成为元祐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既不依附司马光等元老大臣,也不畏洛党诸人的攻讦,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以面折廷争为职”(《朱子语类》)的精神。他在元祐之后,即使不被人主所用,处于贬谪的悲惨境地,也要著一家之言,以求有用于当世。他曾说:“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历代论·引》)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苏辙这样的言行,正是宋代士人积极参与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北宋中期,士大夫注重名节的道德意识很强烈。《宋史》言:“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苏辙在这种道德相尚、名节相高的士林风习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和人格完美。他在贬谪期间,以颜回的境遇激励自己说:“嗟哉古君子,至此良独难。口腹不择味,四体不择安。遇物一皆可,孰为我忧患……欲忘富贵乐,托物仅自完。无托中自得,嗟哉彼诚贤。”(《寄题孔氏颜乐亭》)苏辙在身处逆境之后,体味到了颜子“箪食瓢饮”的精神境界,于是以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鼓励自己。

苏辙推崇孟子,对其养成的“浩然之气”进行了自己的解释,他说:“古之君子,平居以养其心,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潢漾,与天地相终始。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吴氏浩然堂记》)在苏辙看来,作为君子,只有治心养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才能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的思想境界。

苏辙还常以“幽兰”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如“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辞章。”(《种兰》)兰之品质,超凡脱俗,似美人,犹君子。苏辙以兰自喻,说明其发自内心的名节情怀,是一种个体生命道德价值的安顿,在他尊崇颜回、孟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这种道德情怀。

苏辙因为有了士人精神、时代精神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坚强支撑,他的文化品格便有了宋代士人的特质类型,即经世性、道德性和沉潜性。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0)

相关推荐

  • 因为他,宋代文人画引领中国艺术一千年

    本周我想给大家推的这本书就可以回答和解释这两个问题,书名是<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该书的作者卜寿珊,美国著名美术史家,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这是本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

  • 诗词里的中国气节

    近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悬崖之上>上映,片中革命英烈为了理想不畏暴力和死亡的崇高气节,令不少观众动容.电影是对历史的致敬.回望过去,胸怀天下的士大夫和心忧苍生的仁人志士,用铮铮铁骨捍卫山河 ...

  • 论江西文化中的传统功利观

    何裕宁 中华传统文化富有功利主义传统,在儒家即形成了以关怀.增进民众生活福利为最高的价值原则的功利派.江西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尤其是儒家文化熏陶,最 ...

  • 集智慧与才华、品格与颜值于一身的“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公费留学哥伦比亚大学,他接连荣获两枚"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不忘"学成归国,有所奉献"的初心,他和妻子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 根据国家需要,他四次转换科研 ...

  • 苏轼半夜被雨惊醒,抬手写下一首词给苏辙,开头7字就是千古名句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 说苏轼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弃 ...

  • 中国画的写意品格

    北宋  郭熙  雪景图 写意品格首先是在精神意义上的一种思考,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庄子·天道>中讲到意与言的关系时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王维<山水论> ...

  • 一个国家的最终目的——塑造公民的优良品格

    健全的理性造就健全的行为. --莎士比亚 ▼ 哈佛公开课<好公民>

  • 陈坚:中国“学院水彩”的品格

    陈坚作品 中国水彩画专业的教育在国内美术院校教学建设上探索了几十年,从传统认知到现当代性的表达,院校水彩专业教育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几代人前仆后继地进行着教学的探索,他们沿着前人摸索的线索及经验 ...

  • 可贵的品格

    人生最可贵的品格就是本分地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 兢兢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心底坦荡地为人.

  • 宋朝历史人物——苏辙(唐宋八大家)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 ...

  • 【学习微课】锤炼“三种品格”,践行为民服务的本领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作为年轻党员,我们要学习他们大公无私.大爱无边,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党和人民.在日 ...

  •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词,句句都是经典,最后10个字无人能及

    唐宋八大家之中,苏家三父子均榜上有名,即父亲苏洵和苏轼.苏辙两兄弟,被传为千古佳话.三人当中,苏轼的名气最大,弟弟苏辙次之,两人同时考中进士,而身为父亲的苏洵名气最小,并且不知什么原因,他多次会试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