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盛世比唐朝持续时间更长,为何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提到汉朝和唐朝这两个盛世朝代,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中国人就会骄傲的竖起大拇指!从盛世持续的时间长短看,汉朝盛世持续的时间比唐朝更长。但是,今天的外国人却把中国人称为“唐人”,遍布在国外的中国人聚居区被称为“唐人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两个盛世帝国对外交往的特点找到答案。

上图_ 张骞出塞

第一,汉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比唐朝小。

根据史书记载,汉朝对外交往的范围在欧亚大陆。在东亚地区,汉朝和日本列岛诸国、朝鲜半岛有一定的往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帝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以及欧洲罗马帝国之间建立联系。遗憾的是,两汉并没有和南亚大陆的另一文明古国——印度有过多的往来。

相比较汉朝,唐朝的对外交往范围就更加广泛了。作为强盛的大一统中央帝国,唐朝不仅恢复了和两汉同日本、朝鲜半岛、中亚、西亚的往来,还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深入交往。根据《唐六典》记载,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向唐朝朝贡过的国家,已经灭亡的就有300多个,当时还有70多个国家和开元时期的盛唐保持友好往来。

上图_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图

第二,唐朝对外交往是全面的交往,而汉朝对外交往仅仅是官方的政治经济往来。

两汉时期尽管国力强盛,对外交往比较频繁。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一点,汉朝对外交往仅仅是官方的政治经济往来。

这一点可以从汉朝和日本交往找到答案。两汉时期,中国文化也开始影响日本。但是,两汉和日本列岛的交往仅限于政治经济往来。具体说来,在汉武帝征服朝鲜半岛,设置四郡后,中国文化开始影响日本。日本列岛有30多个国家向汉朝上贡献,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交往开始起步。到了东汉时期,日本倭奴国的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汉光武帝赐予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

汉朝和日本的交往仅限于政治经济层面,而唐朝和日本的交往则是全方面的交往。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大唐国力快速提升。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就派出遣唐使来到长安,和唐朝建立官方往来。而遣唐使的意义就等于今天的日本驻中国大使。

上图_ 汉倭奴国王金印

遣唐使建立后,日本和唐朝的交往在各个领域全面升温。首先,日本派出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唐朝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知识。其次,日本政府学习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其他制度,展开了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改革——大化改新。日本城市京都的规划和建筑模仿唐长安城,唐朝时期的茶道、服装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唐帝国对日本的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从两汉和唐朝同邻国日本的交往进行对比,我们就能看出:两汉与唐朝的对外交往,其深度是完全不同的。两汉对外交往仅限于官方往来,全是政治经济层面。而唐朝的对外交往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往来,文化往来也更加深入全面。

两汉时期,其他国家没有向长安和洛阳派出留学生,而唐朝时期,周边国家向长安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两汉时期,首都长安(洛阳)做生意的外国人不见记载,而唐朝时期,首都长安的西市和东市全是做生意的外国人——诸多日本人、高丽人、百济人、阿拉伯人、西域诸国人、波斯人在长安做生意,长安就像今天的纽约一样,成为了一座各国人民交密切交往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图_ 唐朝长安平面图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里少有国外人做官。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全面重用外国人担任官职。比如高丽人高仙芝就曾担任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百济人黑齿常之因对吐蕃作战有功,在唐高宗时期在军中担任要职。日本人阿倍仲麻吕担任安南都护使,突厥人阿史那斯摩担任唐太宗时期的军中要职。到了中晚唐时期,尽管唐朝国力有些下滑,但来唐朝做官的外国人依然人数不减。比如,唐德宗时期,波斯人李元琼担任华州刺史、御史大夫。唐宣宗时期,阿拉伯大食帝国的李彦升担任翰林学士。

唐朝对外频繁而全面的交往就产生了一系列正面的积极影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次次影响周边各国,在诸多外国人的心中,唐朝已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追捧唐朝文化就等于追捧中国文化。尽管唐朝的盛世时间没有两汉长,但唐朝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心态确实超过了汉朝。

从吸纳各国留学生,让外国人在首都做生意,让外国人担任官职这三点就能看出,唐朝的对外自信确实比汉朝更胜一筹,唐朝的国际影响力比汉朝要大出许多。即便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但唐朝的影响却一直持续到今天,以至于今天的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上图_ (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第三,唐朝对外战争的获胜比汉朝更多,唐朝建立了亚欧大陆绝对的军事权威,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都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军事支持。

汉唐的军力都很强。但整体来看,盛唐时期的军力要比汉朝的军力更强。西汉打匈奴,刚开始由于国力不行,西汉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和匈奴和亲。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兵强马壮,汉军将领卫青、李广、霍去病等人率领大军发动多次反击,最终在漠北之战中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点:汉武帝反击匈奴仅仅是取得决定性胜利,匈奴并没有灭亡。直至东汉汉章帝时期,窦宪才率领大军灭亡匈奴。从西汉到东汉,汉朝花了2个多世纪的时间,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威胁。

除了对付匈奴,汉朝在对外战争取得了进攻大宛和朝鲜半岛的的胜利。除了消灭匈奴、大宛等西域国家、朝鲜半岛的军事胜利,两汉对外军事斗争就没有太多的闪光点。

上图_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两汉军事斗争主打匈奴,唐朝的对外军事斗争可是四面开花,全面结果。公元629年到630年,唐军10万大军在李靖、李勣等人的带领下奋勇出击,经过一年作战就消灭东突厥汗国,俘虏颉利可汗。紧接着,唐太宗时期的唐军又拿下了吐谷浑、薛延陀、攻克高昌汗国,重创高句丽。由于李世民时期的对外作战连战连胜,周围各国都将李世民称作“天可汗”,其含义是“全天下共同的君主”。唐朝大臣王玄策还在唐太宗后期率领吐蕃等国组成的联军进攻印度,俘虏印度国王。

到了唐高宗时期,唐朝强大的军力进一步体现出来。李治在位时期的唐军消灭了西突厥汗国、百济和高句丽。公元663年,刘瑞轨的唐军水师在白江口歼灭日军,日本对唐朝彻底服气。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唐朝确立了亚洲地区的绝对军事霸权。西汉时期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盛唐时期的军力依然是“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上图_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

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为依托,没有唐军将士一次次取得的对外胜利,唐朝的影响力是很难波及到世界各国。

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周边国家派出军队和唐军并肩作战。比如,在安史之乱的转折之战——香积寺之战中,除了唐军的西域军团和叛军交锋,唐军阵营中还有“国际联军”:骨力裴罗可汗的4000回鹘军队,曼苏尔哈里发的4000阿拉伯军团,以及南诏、于阗等小国派出的军队和唐军并肩作战。“国际联军”帮助我国中央政府平定叛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一件事情。唐朝的国际影响力从这一点也能体现出来。

上图_ 安史之乱

正因为以上三点原因,让唐朝成为了外国人眼中中国的“绝对象征”。以至于今天,外国人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所以正是“盛唐精神”让中国历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正是“盛世大唐”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刮目相看。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盛唐气象》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