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4

一、

岳美中先生家中客厅有一副对联,据说是岳老生前自撰的,上联为“治心何日能忘我”,下联是“操术随时可误人”。意思是说我们当医生的,操着这个医术,随时是会误人的。只有通过治理自己的心,使得自己的心地能够非常的清净,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做医生才不至于误人。

二、

岳美中晚年告诫学生的几句话:“竹子未出土前先有节,待参天后仍虚心。”“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业进德进。”告诫人们做人要有节气,功成名就仍要胸怀宽广谦虚,人不论地位如何变化,要永葆本色,名士自然风流。事业要进步,道德也要进步。

三、

现代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属中医肺胀范畴,证属痰浊喘憋。证见:喘咳胸憋,不能平卧;痰浊胶粘难以咯出;轻则上气咳嗽,重者面色晦暗,唇舌发紫,颜面四肢浮肿。此证治标之法可用《金匮要略》之皂荚丸治之。此药价廉易得,使用该药后病人痰液变稀、大便增多、喘憋腹胀减,除少数病人有轻微咽痒、恶心外,未见伤正之弊。症状缓解后需调补肺脾肾以善其后。皂荚丸制备方法:取大肥皂荚250g用刀刮去黑皮,涂以芝麻油,用铁丝挟住放木炭火上烤至焦黄,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3g,以大枣白米粥汤送服,每次一丸一日3次服用,一般连用数日即效。药性峻烈,治标之品,不可随意增量,中病即止为佳。方中皂荚(俗称皂角)味辛性温,入肺与大肠二经,功专涤痰开窍,且有通便之能,可使表里通畅,肺气得降。《本草求真》谓其有“能涤垢除腻,洁净脏腑”之殊功。临床表明皂角为强力祛痰药,入煎剂2-3g为宜,焙焦研粉冲服0.5-1g即效。皂角之黑色种子辛温润滑,善利大肠燥结,肠燥便秘可应证加入本品3-6g效佳。皂角煅存性研粉,香油调涂可治无名肿毒。

四、

阳明实热之证,无不重用石膏而奏功。盐山张锡纯对石膏的应用有出神入化之境界,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晓。张氏药量“以胜病为主”。用药方法:治疗外感实热证可大剂单用或与它药同用时“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服下。”这样煎服药之目的,可使药力留在上、中焦,使寒凉不至下侵而致滑泻。治外感热病,张氏认为“石膏凉而能散透表解肌,外感实热用之,直胜金丹。”笔者凡遇外感高热,均告家属购生石膏60-120g加大米一汤匙煮水频频饮用,往往数小时后高热即退,未见不良反应。

五、

久咳不愈者补脾可助肺气,此即培土生金法,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黄精、陈皮、砂仁治之。

六、

老年性便秘,腹胀手触腹部有燥屎者可用大黄3g芒硝3g(冲)葶苈子10g杏仁6g紫菀30g水煎服,服1-2剂即可排气通便,便通后用生白术40g太子参10g陈皮3g调理数日为佳。

七、

陈皮、砂仁、佛手、香橼合用有促胃动力之功。胃有停滞、胃排空时间长自觉胃脘痞塞者可用;厚朴、枳壳、炒榔片、木香有促肠动力之效,腹部胀满、矢气少、排便无力可用之。

八、

元参,《本草正义》载其:“味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脉,亦能外行于经髓,而消散热结之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镇静、抗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临证重用20-30g加入应证方药中治疗带状疱疹有佳效。颜面带状疱疹可用元参30g紫参10g紫草10g紫花地丁10g荆芥6g防风6g治之;胸胁带状疱疹可用元参30g瓜蒌40g红花6g生甘草10g银花藤30g络石藤10g连翘20g柴胡6g治之。外涂紫金锭醋调糊可提高疗效。带状疱疹若见口苦尿黄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元参30g乳香3g没药3g治之。

九、

治百病调气为先,气机调畅五脏六腑安和,气机失调五脏六腑失和,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失常则百病丛生,其病因病机在于“痰瘀湿滞”,调理气机可使病理产物排出体外。调气可治百病之原则为“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

十、

白花蛇舌草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其淡渗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解毒而不伤胃。与三妙、四妙合用可除下焦湿热。与半枝莲、仙鹤草三药合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疗萎缩性胃炎可加入应证方药中有预防癌变之功。

(0)

相关推荐

  • 名中医焦中华,治疗肺癌经验方:肺积方

    用药组成 全栝楼,浙贝母,清半夏,白花蛇舌草,蚤休,生黄芪,炒白术,茯苓.太子参,砂仁.焦三仙,蜈蚣,陈皮,甘草 功效:健脾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肿瘤中晚期患者,特别是接受放.化疗的患者. 随证加减 ...

  • 『金匮要略』(六)肺痿肺痈咳→皂荚丸

    宣壅导滞皂荚丸,上行利窍下涤痰: 咳逆喘满脉滑实,痰多如胶大便难. 组成:皂荚. 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主治:痰浊壅肺寒证.症见咳逆喘满,痰多稠粘如胶,甚则但坐不得眠,或见胸痛或连两胁,大便难, ...

  • 王三虎医话•皂荚丸

    皂荚丸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八两( 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 ...

  • ​中医提醒,慢性哮喘的3种辨证分型,建议收藏!

    中医在治疗哮喘病时,有个原则:"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 对于慢性哮喘,中医多以治本为主.一般情况下,多分为肺虚型.脾虚型和肾虚型. 1 ...

  • 舌诊怎样辨证、如何选方用药?学好了能顶半个老中医!

    自古以来,舌诊就被历代名医所重视."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观舌象,能窥测五脏六腑,是准确反映健康与疾病的一面镜子.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质.再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中医用药规律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中医用药规律.结果:1.根据文献研究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qu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1

    一. 二. 肝藏血理论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肝能储藏血液,肝能约束固摄血液:肝能调节冲任二脉,控制女子月经规律来潮:肝能助心行血:肝能调节血液分配:肝之功能正常能防止血溢脉外即能止血.总之,肝藏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2

    一. 生黄芪善补肺脾之气,尚有托里生肌之力,口舌生疮用之能帮助口腔溃疡愈合.顽固性口疮可与银花.当归同用,常收佳效. 二. 橘络能清肺络之痰,牛蒡子.沙参.荆芥善养肺润肺通达肺络,四药合用对胸部憋闷.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3

    一. 瓜蒌与薤白二药相伍,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利气宽胸之功效.二药配丹参.降香可治冠心病:配橘叶.桔梗.夏枯草可治乳癖:配炒山楂.地榆.车前草可治菌痢腹泻:配预知子.郁金.木香可治郁证之太息. 二.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5

    一. 眩晕初作,证属痰饮内阻者可用泽泻20-40g炒白术20g(泽泻汤)加仙鹤草40-60g治之,效果甚佳.正如<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6

    一.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虚""邪""瘀"之病因病机,临证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苡米.老鹳草治之,验之效佳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7

    一. 临证凡以睡眠障碍.头晕.乏力.食欲欠佳等来诊者,均要注意舌诊变化,凡符合舌红苔腻舌象者,即可考虑湿浊湿热为患,进行药疗,辅以"话疗"可收良效. 二. 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8

    一. 小儿咳喘日久,必伤及肺肾.临证对病情稳定后可用玉屏风散治之,有良效. 二. 益气聪明汤治疗上气不足所致五官科疾病.低血压.颈椎病.缺血性中风见眩晕.耳鸣.健忘.不寐者有良效.临证表明,该方对消除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9

    一. 临证治脱发可从整体调理入手,治以平衡阴阳,升清降浊,可取制首乌.枸杞.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调补肝肾:黄芪.党参益气健脾,运化浊湿:丹参.怀牛膝降浊化瘀,改善循环:茯苓.车前草.荷叶降浊升清.此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10

    一. 鸡血藤有滋养阴血,濡络止痛之功,长于治血虚络脉不荣之疼痛. 二. 郁金辛开苦降,清扬上窜,上达高巅,下行下焦,善行滞气,疏散肝郁,能降逆气,泄壅滞,为行气解郁之要药.与佛手.香橼.砂仁相伍解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