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
每天忙于奔波,已无心写作。这对我来说,多少是一种考验。 1、一直感觉,生活的匮乏感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是否得到享受和满足。每天看书,有时候就感觉跟人抽烟一样,得到了片刻的放松和愉悦。只静下来,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休息。 而我们都需要找到一种除睡觉之外,适合自己休息的一种方式。 国庆假期,我在徐州宜家意外收获就是淘到了一个四层书架。把它从外地搬回家,并安装成功,颇具成就感,自鸣得意。那堆像破烂的书终于有了像样的架子来盛放它们。也许,不久后,它会如同之前买的书橱,被塞得满满当当,仅够塞进一张毛爷爷的空隙。它的尺寸刚刚可以在书桌和钢琴之间,安放这个书架。 2、也许有了阅历和沧桑,就总是渴望和过去熟悉的朋友、同学经常见面,“没事一起吃饭”也绝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客套,而是发自孤独内心的一种真挚邀请。 两个人在一起,嘀嘀咕咕,坐在桌子前,说很多贴心知已的话,甚至兴奋时不自觉地会大声,还要用手比划,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我在外面,常角色转换,以沉默应对。 那天拜访徐总,我以为他不记得我。跟人家摆手打招呼,不善言谈。走时,他“批评”我:你怎么不说话!是个有大能量的人。 3、越冷越要在一起。天冷的傍晚,原本经常下班锻炼的我选择回家“冬藏”。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烤地瓜。就着地瓜的香气和热气,特别软糯,还有比这样更幸福的事情吗?甜的流油的地瓜,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取暖的情系。此情可待成追忆。我更珍惜陪的时光。 前几天,去商场的西西弗书店选书。我以为,非周末的书店人不多,也确实不多。但在里面的儿童读物区,我看到一家三口正在北京时间晚上七点多,坐在一个长凳上看书。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书、孩子在看书,特别美好。 我没敢多呆,怕影响,悄悄走了。这样的画面对中国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奢望,但对一部分家庭就是平常。 4、图片上的人是我。感谢小影子老师前些天随手为我在喝茶、闲聊、晒太阳时拍的照片。我都不知道自己平时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既规矩老实,又随性自然地端坐着。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想这应该算是一种个人教养。谢谢她无心的记录,对我而言就是监督。自我要求的自律,不能松懈。 秋水长天,物换星移。时间这么珍贵。我哪有空和无聊的人瞎扯扯,有趣的人还腻不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