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流和尚写的草书,太高级了,比“二王”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的书法风格往往是靠性情决定的,一个生平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天马行空的作品来的。

而一个思维跳跃,性情开张的人,他的字也必定不会是谨小慎微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往往是将技法和个人性情完美融合,且达到相当的高度的人。当然,在专业书法家眼中,写成了千人一面的“印刷体”自然不算是书法。

在唐代的书法界曾经有这样的一位风流和尚,他自幼初出家,但不守清规戒律,被寺院方丈屡次训诫,在一次偷吃狗肉之后,终于被方丈逐出寺院。于是他开始流落江湖,因为对于书法极为痴迷,所以下山之后,开始遍访书法名家。

这个和尚在不断寻访之后,找到了当时大书法家张旭的徒弟,也是自己的表哥邬彤,在邬彤的指点之后,他学到了正统的“二王”笔法,从此书艺大进!

这个人就是怀素。

怀素不守清规戒律,能够一任性情而挥洒,所以将自己的的生命自由全部融入到了书法当中,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心境才使得他的书法能够开一代风气之先,尤其是他的大草,也达到了王羲之和王献之所没有达到的境界。

王羲之对于草书的贡献是将章法精研出小草,而王献之则是将小草发展成了绵延的大草,怀素则是在“二王”和张旭的基础之上,将大草的笔法、字法、章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在严苛的“草法”当中,挥洒出了一种大唐气度,天真烂漫而率性从容,但丝毫不逾矩。

这就是真正高明的境界。

对于怀素而言,他早年有著名的小草作品《论书帖》、《食鱼帖》,他40岁的时候,有著名的“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晚年他有达到入神坐照之境的《圣母帖》。

但怀素还有一件不被世人所熟知的作品,此作乃是他49岁所作,被藏于墨缘堂刻帖当中,这件作品天真烂漫、率性从容,这中大草的境界,连王羲之也写不出来!

这件作品就是怀素的大草《王献之王洽王珣书评》。也被后人称之为“风流帖”。

此作的内容是怀素对于王羲之后人王献之、王洽和王珣的书法评价,写得文采斐然而生动客观(网上可搜到译文),由此可见,怀素并非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野和尚,而是具备相当的诗词和文学水平。

作为宋代“草圣”的黄庭坚对于怀素的这件《王献之王洽王珣书评》极为推崇,并且赞叹道:

怀素《风流帖》,不减张长史,张旭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

黄庭坚认为这个时期的怀素水平已经超过了张旭,并且这件《王献之王洽王珣书评》也堪称唐代最为顶尖的草书作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