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外用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痹痛为因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的病证。风湿痹痛主要的症状为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肿痛和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而关节遇寒冷即发之,冷痛是医学界至今尚无良方佳法解决的问题。中医谓之“损伤后痹症”。它是外伤(挫伤、扭伤、拉伤、劳损)损及人体体表组织结构,关节之藩篱受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瘀、寒、风湿合而为痹,入于关节,壅闭经络,凝滞气血,痹阻不通,故痛。损伤之关节遇天气变化即发之,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患者谓之“有寒气入骨之感”,苦不堪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由马钱子、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透骨草、姜黄、乳香、没药、苏木、黄酒和适量辅料调和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用中药为乳霜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马钱子3~4份、生草乌1.5~2份、生川乌1~2份、生南星2~3份、生半夏2~3份、细辛1.5~2份、透骨草2~3份、姜黄2~3份、乳香2~3份、没药2~3份、苏木1.2~1.5份、黄酒2~3份。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至少包括氮酮、凡士林和黄酒。

优选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马钱子3份、生草乌1.5份、生川乌1份、生南星2份、生半夏2份、细辛1.5份、透骨草2份、姜黄2份、乳香2份、没药2份、苏木1.2份、黄酒2份。

优选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马钱子4份、生草乌2份、生川乌2份、生南星3份、生半夏3份、细辛2份、透骨草3份、姜黄3份、乳香3份、没药3份、苏木1.5份、黄酒3份。

优选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马钱子3.5份、生草乌1.75份、生川乌1.5份、生南星2.5份、生半夏2.5份、细辛1.75份、透骨草2.5份、姜黄2.5份、乳香2.5份、没药2.5份、苏木1.35份、黄酒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马钱子3~4份、生草乌1.5~2份、生川乌1~2份、生南星2~3份、生半夏2~3份、细辛1.5~2份、透骨草2~3份、姜黄2~3份、乳香2~3份、没药2~3份、苏木1.2~1.5份、黄酒2~3份;

s2、将称取的钱子、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透骨草、姜黄、乳香、没药、苏木洗净后,粉碎至80~120目,与黄酒混合搅拌均匀,得中药粉,备用;

s3、按质量比称取:凡士林14.3%,蒸馏水40%,混合搅拌溶解至均匀,得a相;

s4、按质量比称取:氮酮1%、甘油8%,蒸馏水29.5%,混合均匀,作为b相,备用;

s5、按质量比称取7.2%的中药粉溶于b相中,并加热至80℃,缓慢搅拌,混合均匀,作为c相;

s6、将所得的c相缓慢加入到a相中,同时高速搅拌3~5min,混合均匀;降温至65~75℃,缓慢搅拌,进行消泡;继续降温至40~50℃,继续缓慢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停止搅拌;

s7、将混合物研磨至颗粒细度小于5μm后,输入高速搅拌机进行高速强力搅拌为乳状半成品;

s8、将所得的乳状半成品进行真空脱气工艺处理,灌装,杀菌,即得。

本方多用辛温之药狂野之性,以治寒极旷久之弊,具有温通散寒、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解表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等。

采用乳霜的质地,方便涂抹的同时,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也可以避免由膏药敷贴引起的皮疹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

s1、按重量份称取:马钱子3份、生草乌1.5份、生川乌1份、生南星2份、生半夏2份、细辛1.5份、透骨草2份、姜黄2份、乳香2份、没药2份、苏木1.2份、黄酒2份;

s2、将称取的钱子、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透骨草、姜黄、乳香、没药、苏木洗净后,粉碎至80~120目,与黄酒混合搅拌均匀,得中药粉,备用;

s3、按质量比称取:凡士林14.3%,蒸馏水40%,混合搅拌溶解至均匀,得a相;

s4、按质量比称取:氮酮1%、甘油8%,蒸馏水29.5%,混合均匀,作为b相,备用;

s5、按质量比称取7.2%的中药粉溶于b相中,并加热至80℃,缓慢搅拌,混合均匀,作为c相;

s6、将所得的c相缓慢加入到a相中,同时高速搅拌3~5min,混合均匀;降温至65~75℃,缓慢搅拌,进行消泡;继续降温至40~50℃,继续缓慢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停止搅拌;

s7、将混合物研磨至颗粒细度小于5μm后,输入高速搅拌机进行高速强力搅拌为乳状半成品;

s8、将所得的乳状半成品进行真空脱气工艺处理,灌装,杀菌,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

s1、按重量份称取:马钱子4份、生草乌2份、生川乌2份、生南星3份、生半夏3份、细辛2份、透骨草3份、姜黄3份、乳香3份、没药3份、苏木1.5份、黄酒3份;

s2、将称取的钱子、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透骨草、姜黄、乳香、没药、苏木洗净后,粉碎至80~120目,与黄酒混合搅拌均匀,得中药粉,备用;

s3、按质量比称取:凡士林14.3%,蒸馏水40%,混合搅拌溶解至均匀,得a相;

s4、按质量比称取:氮酮1%、甘油8%,蒸馏水29.5%,混合均匀,作为b相,备用;

s5、按质量比称取7.2%的中药粉溶于b相中,并加热至80℃,缓慢搅拌,混合均匀,作为c相;

s6、将所得的c相缓慢加入到a相中,同时高速搅拌3~5min,混合均匀;降温至65~75℃,缓慢搅拌,进行消泡;继续降温至40~50℃,继续缓慢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停止搅拌;

s7、将混合物研磨至颗粒细度小于5μm后,输入高速搅拌机进行高速强力搅拌为乳状半成品;

s8、将所得的乳状半成品进行真空脱气工艺处理,灌装,杀菌,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

s1、按重量份称取:马钱子3.5份、生草乌1.75份、生川乌1.5份、生南星2.5份、生半夏2.5份、细辛1.75份、透骨草2.5份、姜黄2.5份、乳香2.5份、没药2.5份、苏木1.35份、黄酒2.5份;

s2、将称取的钱子、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透骨草、姜黄、乳香、没药、苏木洗净后,粉碎至80~120目,与黄酒混合搅拌均匀,得中药粉,备用;

s3、按质量比称取:凡士林14.3%,蒸馏水40%,混合搅拌溶解至均匀,得a相;

s4、按质量比称取:氮酮1%、甘油8%,蒸馏水29.5%,混合均匀,作为b相,备用;

s5、按质量比称取7.2%的中药粉溶于b相中,并加热至80℃,缓慢搅拌,混合均匀,作为c相;

s6、将所得的c相缓慢加入到a相中,同时高速搅拌3~5min,混合均匀;降温至65~75℃,缓慢搅拌,进行消泡;继续降温至40~50℃,继续缓慢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停止搅拌;

s7、将混合物研磨至颗粒细度小于5μm后,输入高速搅拌机进行高速强力搅拌为乳状半成品;

s8、将所得的乳状半成品进行真空脱气工艺处理,灌装,杀菌,即得。

试验例

收录的100例试用本产品的风湿痹痛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55人,年龄最小26岁,最大72岁;其中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30例;膝关节及腿部关节疼痛20例;腰痛32例;肩颈疼痛18例。采用实施例3制备所得的制剂进行治疗;使用时,将药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观察试用者风湿痹痛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按如下标准对试用效果进行评价:

病情控制: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其它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显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其它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有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其它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

无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等症状及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其它客观检查指标无改善。

实验结果:本发明提供的药剂对风湿痹痛具有良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其中对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率为80%,对肩颈疼痛的有效率为83.3%,对膝关节及腿部关节疼痛的有效率为90%,对腰痛的有效率为75%。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0)

相关推荐

  • 一种消痹痛搽剂.pdf

    <一种消痹痛搽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消痹痛搽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

  • 骨折治疗秘方

    组成: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各3份,乳香.没药各1份,蜜糖适量.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服1丸,日服1-2次. 功效:温寒散结,活血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阻经络,风寒湿侵袭 ...

  • 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中药外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扁桃炎和咽喉肿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扁桃炎.咽喉肿痛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最近几年扁桃 ...

  •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庀",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 ...

  •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262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 CN 102526235 A *CN102526235A* (21)申请号 201210001978.0 (2 ...

  • 一种预防兼治疗心脏病的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兼治疗心脏病的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 ...

  • 一种治疗肥胖症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肥胖症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国际分类A61K含有来源于植物材料的医用配制品技术领域.提供一 种能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外用中成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

  • 一种治疗癌症的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景天三七菊叶三七山豆根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癌症的外用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外用药酒.本发明 还涉及该外用药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在当今世界仍是疑难病症, ...

  • 一种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藿香5-15克,半夏5-15克,厚朴5-15克,枳壳5-15克,白豆蔻4-8克,桔梗5-15克,杏仁5-15克 ...

  •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酊剂.pdf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酊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中药酊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 ...

  •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搽剂.pdf

    说明书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搽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地外用中药搽剂,是一种主要治疗各种皮肤病以中草药为原料的搽剂.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