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清明祭拜要谨记,三种纸钱不能烧”啥意思?有道理么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迎来四大忌日中的“清明”,民间对于祭拜向来都很重视,自古以来各种祭拜规矩和民俗都一直流传至今,而笔者最近听说了一个关于清明祭拜烧纸的规矩,那就是清明烧纸钱有“三不烧”,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个规矩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下到底是哪“三不烧”?
一,没有标注地址的纸钱不能烧
自古以来烧纸都讲究要注明纸钱最终要送到哪去,就像笔者的老家在烧纸的时候,都会在纸钱上标注,“具疏人某省某县某某人为(父、母)(生日、忌日)备纸钱一宗金银元宝若干,强神恶鬼不得争夺,若有争执,以疏为证。最后落款是具疏人某某某,某年月日”或者“阴曹地府封都城土地转交(去者所在的坟地地址)”。
有了地址,逝去的先人才能知道是谁给他们烧去的,而对于我们来说,表达了孝意也希望先人们能够对于我们的福来运转有所帮助,所以地址是一定要标注好的,如果没有在纸钱上标注地址,就算烧得再多,烧得再认真,先人收不到钱还是会怪罪晚辈不孝,所以为了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的,一定要在烧纸前检查好地址。
二,面额太大的印刷纸不能烧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纸钱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废旧的纸质进行破碎压缩,然后通过一些染料把纸钱浸黄,这样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来赚取利润。其实这种纸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给先人烧纸自古以来都是草黄纸,这种纸质地柔软,但纸质丰厚,而且都是每一张都印有“通兑”的符号,而那些压缩的纸钱一般都是在表面几张印有“通兑”的符号,剩下的为了节省成本就都是黄纸,虽然面额都很大,但这种纸钱到了下面可能连一口水都买不起,这在上面也叫通货膨胀,所以为了方便下面的人使用,同时维系好下面的铅笔流通,一定要烧一些纸质好,面额适中的纸钱,以纸钱烧了没有合下面人的心意,总是在小事上折磨你。
三,沾血的纸钱不能烧
这个习俗其实源自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贾三,在清明的时候为了祭奠先人,白天准备好了纸钱,晚上正要准备烧纸的时候发现纸钱上面有血迹,这些血迹是早晨宰鸡的时候不小心弄上的,而在古人认为在这么隆重的日子里,一旦见血是不利的,可贾三为了省事,直接就将这个纸钱烧了去。等到下面家三的家父收到家三烧的纸钱时,双手却被纸钱给烫伤了,原来血为火,异界的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被烫伤,这也使得贾三的父亲过了一年清贫日子,为了提醒贾三,贾三的家里不是着火就是发水,弄得贾三处处求饶,最后在第二年烧了很多干净的纸钱之后,这些问题才得到解决,所以沾有血迹的纸钱千万不能烧。
以上这三种烧纸情况就是所谓的“三不烧”,清明祭拜是大事,既然老祖宗留下了规矩,我们就一定要遵守,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些规矩都是无中生有,但祭拜也是一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传承,相信我们现在可能还在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三不烧”,让我们的清明能够顺顺利利祭拜。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