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唱》民俗永不消亡,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奔腾
最近看了几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其中有两部和音乐有关,《尺八·一声一世》让时光倒流,奏响了来自唐朝大雁塔下的萧瑟与繁华,《大河唱》则是沿着黄河上游追溯,去探访两岸土地上的民间艺人,两者题材风格大不相同,追求的境地却是异曲同工,一样是试着在这个充斥着机械和电子的时代,找回一些被遗落在故土的声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苏阳就像是《大河唱》的向导,他不是第一次为民俗音乐与影视搭桥建梁了,《大圣归来》的推广曲《官封弼马温》,《百鸟朝凤》的推广曲《喊歌》,都曾经把原本属于小众的西北音乐变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些音乐,也迷上了唢呐和三弦。这一次,跟随他的脚步,大家走近了四位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北民间艺人,他们分别是陕北说书艺人刘世凯,宁夏“花儿”歌手马风山,银川最大的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以及甘肃皮影戏班主魏宗富,他们来自西北不同的地方,唱着不一样的歌谣,却都长着一张写满风霜的脸,都有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这双手能够熟练的操作农活,也可以弹奏出热力蓬勃的旋律,他们的歌声里没有CD或电视晚会或者音乐节现场上惯有的电音轰鸣,也没有华丽的服装和帅气的颜值,只有最纯粹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大河唱》所展示的这些音乐,浓缩了历史、民俗以及人生百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质朴无华又极具生命力的乡土情景,小到做饭、吃面、拉家常,大到祭祀、看病、嫁女儿,都一一呈现,甚至有跳大仙的神神叨叨,这些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的画面和西北人走到哪里唱到哪里的民谣形成了共振,形成一幅贯穿千百年时空长河的迷人画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还有西北的“花儿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天高水远的山坡上汇集成群,用西北人特有的粗犷歌声唱出内心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还有秦腔剧团的演出,尽管没有多少观众,演员们依然浓墨重彩,认真的表演着,陈旧的舞台让人不由得有点担心,似乎每一场表演都有可能成为秦腔的绝响。
风俗艺术日趋没落是不争的现实,马风山曾被乡邻视为“不正经”,皮影戏班主曾感叹:“一代人不容一代人的东西”。这是摆在现代人面前一道最残酷的命题,作为人类历史的灵魂,艺术见证了人类文明从无到有,从微小到浩瀚的整个历程,是整个宇宙都不可或缺的珍宝,如果这些古老的艺术被遗弃了,我们就会和远古的前辈一样,又要在漆黑中重新摸索文明的火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欣喜的是,《大河唱》展现了民间音乐的顽强与坚韧,就像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一幕,苏阳、刘世凯和他的孙女坐在屋里,苏阳弹着吉他唱《贤良》,孙女从头到尾跟着唱,“你是世上的奇女子呀,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我要给你那新鲜的花儿,你让我闻到了的香味儿”,虽然两个人并不是一种风格,对歌词的理解也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可是合在一起却非常好听,一个在乐坛纵横数十年的摇滚老炮儿,和十几岁的西北女娃娃在歌声里却达成了共识,一旁的老刘笑咪咪的看着,每一道皱纹里都写着满满的欣慰。
诚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会去观看秦剧和皮影戏,也不会去唱“花儿”,但是这些民俗艺术本身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亡,恰恰相反,这些音乐经过改变和进化,已经通过快手这样新兴的网络平台融入到整个互联网时代之中。正如多年以前,信天游把西北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后来则是苏阳、赵牧阳、野孩子、许巍、马条、腾格尔一直反复在故土和都市之间游走,把好的乐器、旋律和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带动了新的一代人聆听这种源于西北大地的音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俗艺术并不孤单,影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都在不断地寻找契机,为保护民俗与非遗添砖加瓦。《大河唱》这个项目,就和快手有几分渊源,当时雷建军老师带领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学生们在长达两年多的拍摄过程中,诧异的发现这些民俗音乐人并非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快手的用户,于是有了后来影视与平台的深度合作。
此次纪录片中四位民间艺人中有三位都是快手用户。互联网给了他们一块新的舞台,就像魏宗富(ID 835521006)原本就是快手深度用户,在把皮影戏带到网上之后,他发现年轻网友不仅不抵触,反而非常的喜欢,仅是2018年,他的皮影戏的线上线下双丰收,一共收入七八万,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在他的带动下,一直不支持他的妻子也开始学皮影,和魏宗富一样,马风山(ID mfs18169178040)也是快手用户,思维活络的他已经和很多人打成一片,把原本属于大山里的“花儿”唱出了都市的味道,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样的非遗艺人还有很多,包括7岁曲剧小神童“唱戏阿杰”(ID:303384145
),中国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陈力宝,擅长普米口弦和四弦的云南普米族姐妹格桑芝玛,西安秦腔演员商芳会,佤族民歌歌手和佤族舞蹈者“佤族茶女叶青”(ID:PENG7708801314520),他们正用自己的才华,和苏阳(ID:suyangmusic)一起让互联网注入了一股清流。
好的音乐需要平台的支持和推广,快手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挖掘和保护优秀的民俗艺人,关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频节目,同时也在保护非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试图通过让非遗以科技和社交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扎根和发展,重新获得生命力,例如2018年10月份助力彝族非遗服饰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用秀的方式把彝族文化搬上了时尚的舞台,还有8场快手直播,全程记录非遗项目彝族年,祭祖、杀猪、拜年、火塘晚会,让网友大饱眼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如前面所说,艺术不会消亡,它只是换一个方式继续流淌,从当年黑胶唱片里的西方摇滚,到磁带里的信天游,到后来的CD、MP3,在网上可以听到全世界,现代人更喜欢用手机来关注这个世界,聆听他人和自我的声音。“翻过那座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苏阳曾经翻过那座山,现在,马风山和魏宗富们也翻过了那座山,对于时间长河来说,他们既是匆匆过客,也是坚定的传承者,民俗音乐经由他们重获青春,感谢《大河唱》,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这样一场属于民俗艺术的大河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