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最浪漫的事就是带上另一半去影院看极光
每年电影院能看到的纪录片屈指可数,《光语者》是很早就列入片单必看的一部,终于等到上映,看过之后感慨万千。
电影首先带给我的是大银幕上前所未见、震撼的观感。没去过北极,能够与极光最近距离的接触,应该就是去电影院在大银幕上看《光语者》了,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这个诉求。
电影不会让你失望,北极圈的极夜,深处在漆黑的影院中几乎感觉到了那种寒冷和静谧,跟随刘杨的步伐,在空无一人的雪地里看着天上如梦似幻、如纱如云、色彩斑斓的极光,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仿佛置身北极对着天空看极光。我们常说电影是给人造梦,《光语者》不是造梦,它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让我们在影院里领略到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极光,电影还给我们更多。电影剧组去到了世界的尽头,观众跟随镜头走进北极新奥尔松的黄河站,甚至还看到了实验室和光学观测平台;还去了斯匹茨卑尔根岛的朗伊尔城,这是世界最边缘的小城镇。在近100分钟的电影里能看到雄伟的雪山、神秘的极夜,凶猛呼啸的寒风,以及让人心旷神怡的蓝色基调。单纯从视觉感官来说,《光语者》美到每一帧画面都可以作为壁纸,看完整部电影,仿佛置身北极旅行了一趟,这种感觉太奇妙。
第二个观感,是电影带来的对生命、哲学、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感悟。不要以为《光语者》只有极光这一个主题,那样的话,电影未免太单薄也太肤浅了。在我的理解,北极的极夜、极昼和极光,其实都绕不开这个光字。极夜是少了阳光,但多了灯光和火光,而感知光、和光有互动有交汇的是人啊。
在黄河站工作的刘杨是电影第一个聚焦的人物,和同事交接完之后,留在黄河站度过接下来漫长极夜的,只有刘杨一个人,他要在黑夜中守着偌大的两层小楼,他清理楼梯上的杂物、拖地、擦马桶、检测机房的设备,穿上厚重的工作服出去扔垃圾、购物,给我的感觉是充实、忙碌,但也孤独,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如果交给我,让我在极夜中度过几个月,我是否有这份勇气?
然而,电影用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告诉我生活在那里的人可不这么想。艺术家用画笔绘就隽永的图像,乘坐雪橇一览北极壮阔的景象;一对夫妻经营狗场,这是他们最想要的生活;
八十岁的老人在朗伊尔城生活了50年,享受漫长、恬静的时光;当地人会在旷野建造一栋小木屋,端着一杯红酒享受最极致的原生态。远离城市的喧嚣,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这是在目之所及的壮丽景观之外,大自然带给人类最好的馈赠。
第三个观感,是电影让我重新思考人与人的关系。黄河站2004年设立,哪里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刘杨和其他七个国家的科考员在一起工作、生活,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重要,农历新年,刘杨动手包了饺子,和其他科考员一起过了一个热闹、温馨的新年;
朗伊尔城不大,只有两千多人生活在这个城镇上,他们几乎不用手机,没有通讯便捷的社交软件,社交回归原点,面对面才是人与人最好的交流方式,这些让我愈发觉得科技进步、通讯多元,同时也让社交逐步变了味道,《光语者》里的这些面孔,让社交回归本真,给出另一种答案。
从各个层面来说,《光语者》都值回一张票价,而电影选择的档期也真的很好,12月21日,全国除了热带气候的海南,都已进入冬季,寒冷的冬天和电影里的北极相得益彰,在这个冬天,和你的另一半去电影院看极光,应该是2020年做的最浪漫的一件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