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中,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
合作是我们人类进化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现代社会,你很难想象事情可以由一个人完成,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我们所走的街道,我们所住的楼房,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来自于人类之间的合作。
但是,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合作,因为合作本身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会带来风险。而这个风险,就是博弈论里的核心概念: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警察告诉每个人: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
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
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这也就是经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
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只有一种可能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当你的对手背叛,在下一回合中你无论如何要以小概率(大约是1%~5%)时而合作一下。这是考虑到偶尔要从循环背叛的受骗中复原。当错误传达被引入博弈时,“宽恕地以牙还牙”是最佳的。
这意味着有时你的动作被错误地传达给你的对手:你合作但是你的对手听说你背叛了。
信任是打破团队中“囚徒困境”的基础,同样,也是团队协作的基石。
每一位领导者,都知道信任对于团队的重要性,可事实上,很多团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信任危机:
比如,各级领导彼此怀疑、上下级彼此怀疑、员工之间彼此怀疑等,使团队始终面临“囚徒困境”的威胁。
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化解来自团队内部的信任危机,从而众志成城,提高协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呢?
一、制定团队目标
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的船只,如果水手们各自心中都有着不同的航向,那么能够互相信任吗?当然是不能。
所以,要加强员工之间信任感,就必须根据客观环境与团队的战略发展要求,制定团队目标,并使员工达成对团队目标的共识,形成共同目标。
二、达成有效的沟通
要在团队内部达成有效沟通,领导者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作出重大决策时,要吸取成员的意见。
另外,还要鼓励团队成员大胆提出合理建议。
三、不能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是建立团队信任关系的“杀手”,会严重危害团队协作甚至是团队发展。
四、把情感与制度分开来
在团队中,信任不仅是基于情感,也是基于制度。而且,基于情感的信任在团队中是低端的,高端的信任是根据严格制度形成的信任关系。
所以,领导者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情感与制度分开来,从而推动整个团队建立起理性的、科学的信任关系。
整体系统的理解和牢固的互相联系是两块基石,正是这两块基石合在一起,才让我们具备了共享意识。
在一个团队中,各个位置的人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就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避免陷入“囚徒困境”,保持“合作均衡”的状态,遵守合作规则,才能为彼此带来更为长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