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负面情绪背后,都是我们的内心在哭泣,看完你就能读懂了

文/墨花

1、每一次负面情绪,都是内心在哭泣

我们好像都不喜欢“负面情绪”。

我们既不喜欢身边人的负面情绪,觉得是他们太矫情,无病呻吟;我们似乎也不喜欢自己有负面情绪,觉得这样一点都不阳光,于是开始刷手机看视频,试图逃避负面情绪。

为何如此?跟教育有关,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乐观勇敢坚强;也跟社会核心价值观有关,主流媒体提倡“正能量”,自媒体则打出“能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掌控人生”这样的标题。久而久之,我们会觉得“有负面情绪,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都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生活充满酸甜苦辣,有开心时,必然有悲伤时。每一次悲伤、难过、失落降临时,都能靠逃避或者极力克制自己来解决吗?

当然不是!这样只会让自己愈加压抑,把负面情绪向内发泄,藏于内心的后果,很可能是身体成为装载负面情绪的替罪羊,当情绪的压力全部给了身体,时间一长,身体就会出问题,用生病的形式来反应出来。

说到这里,你肯定要问,那么有了负面情绪时该怎么办呢?方法很多,比如找好友倾诉,出去运动蹦迪,都可以释放掉负面情绪。

不过,这些终究是停留于表面的办法,当然有效,但并不能长期有效,能治病但不能断根,解决了一次,还有千千万万次。

有一句话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能治病断根的,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医生,而是我们自己。

因为每一次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是我们的内心在呐喊,在哭泣,试图找我们去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通过一次次的负面情绪,去读懂我们的内心,这就要考虑我们的功力了。心理学家当然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懂心理,那么普通人呢,也可以拥有这种功力吗?也是可以的。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我的内在无穷大》的书,这本书就帮我们梳理了每一种负面情绪所代表的内心的声音。读完后,我感觉到恍然大悟,也对常常陷入负面情绪的自己多了一份谅解和宽容。

2、烦恼的背后是恐惧和焦虑

我们经常感到烦,工作完不成,烦,孩子不听话,烦,家人不理解自己,烦。《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中说,烦的背后往往藏着我们的怕。

怕什么呢?怕有好几种,每次感到烦的时候,你不妨看看,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怕。

第一种:是怕必须做不想做的事情。

第二种,是怕做不了想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这两种怕是同时存在的。比如当我们工作压力大时,会很烦,因为眼前的工作压根就不是自己喜欢的,而自己喜欢做的事,却因为没有时间没有金钱也没有精力而搁置了。如果一个人一直都为了赚钱而工作,又丝毫提不起对这份工作的兴趣,恐怕就会常常烦恼了。

这两种怕是最基础的怕,还有更高层次的怕,比如怕别人对自己不利,本质上这属于一种被害恐惧。再比如,怕自己与重要的人失去联结,简单说就是担心自己深爱的人随时会离开自己。

这两种怕的原因,大部分跟自己童年的经历或者曾受过的创伤有关,比如一个人曾经被父母或恋人深深伤害过,或者被犯罪者伤害过,创伤越大越难以治愈,就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谨慎和小心翼翼,担心自己再受一次伤害。

3、愤怒的背后是脆弱

在我们身边,总有些脾气暴躁的人,动不动就发火,上一秒还挺正常的一个人,下一分钟就怒火喷发,这种无法控制情绪的人,实在令人讨厌。说实话,我有时候也这般无法控制自己,当别人的一件事或者一句话刺痛了自己,心中的怒火燃烧,伤人的话不经大脑思考就脱口而出了。

《我的内在无穷大》书中却说,愤怒的背后是脆弱。内心脆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相信别人,担心别人伤害自己,担心别人不怀好意,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但终归就是一个原因,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不能从心里去相信别人。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尔提出过一个“安全型依恋”的概念,说的是孩子一辈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出生时与父母之间建立的是何种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分两种:安全性依恋,不安全型依恋。一个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一般是母亲,如果能从母亲身上吸取能量,得到快乐,安全感和照料,便能拥有安全性依恋,长大后也能很自然地相信和爱别人。

如果在孩子最脆弱和需要照料的幼儿时期,母亲对孩子的照料若有若无,自身的能量很弱,甚至要从孩子身上吸取能量,那么孩子所得到的是不安全型依恋,长大后对世界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一个越是容易暴怒的人,很可能说明他的内心越是脆弱不堪,遇到这样的人,如果我们能诚心相待,试着去抚慰他的内心,事情或许就能好办多了。

除了暴怒,《我的内在无穷大》书中还提到了另一种怒——郁怒。这种怒很奇怪,就是他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很和善的,别人压根感觉不到他的怒,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察觉,但你如果仔细去察觉,能够隐约感受到这种不知如何发泄,不止如何是好的郁怒。

这种郁怒更奇怪的一点在于,它不像暴怒,是针对别人的,是向外宣泄的,郁怒的人不会对别人发脾气,却将矛头指向了自己,比如自我指责,自我憎恨,自我攻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内在无穷大》的作者张沛超认为,这就要追溯我们的成长史,肯定是有人向我们传达过这样的愤怒,而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愤怒,并且感到恐惧,于是就在无意识之中将他人愤怒的威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把这个人合并到自己的体系里。

举个例子,张沛超作为心理咨询师,经常有人来找他做心理咨询。一次,他遇到一位男生,本来跟他聊得好好的,但是一提到“爸爸”这两个字,就开始不说话了,忽然就180度转移话题。张沛超问他:是不是说到爸爸让你感觉到这里不舒服,对方点点头。这就是典型的郁怒。

4、读懂自己情绪背后的语言,才能治愈成长的伤痛

作者张沛超说,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往往被我们忽视,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情绪并不仅仅是呈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而是内心更深层次的声音时,我们才会静下心来,耐心性子,去向内看,去听一听我们的心究竟在说些什么。

而这件事,没有人可以替我们去做,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做,因为没有一个人,比你更加了解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所遇到过的人。

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急着逃避,最好的办法就是独处,静下来心想一想,我当下的这个情绪,背后到底是因为什么所导致的。

想明白原因后,也不必觉得绝望。很多原因可能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跟父母与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有关,有些人会责怪父母对自己的爱不够多,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有问题。这当然是事实,但至少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更何况我们也已经找到原因了,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受到原生家庭的禁锢呢?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出曾经的禁锢,去打开自己的内心,去做出改变,收获崭新的自己。

当然,这一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走出曾经的悲伤,绝不简单。我结合这本书以及自己的经验,提供一个处理负面情绪的办法,如果你恰好有需要,不妨一试。

第一步:收集负面情绪,一般是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难受,问的过程就是一个收集的过程,可以拿一张纸一支笔写下来,或者画出来,或者在手机电脑上打出来,都是不错的方式;

第二步:当你找到自己负面情绪背后的原因时,虽然明白了事情是怎么回事,但是负面情绪依然在,不会自己消失,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和宣泄,向别人宣泄是发脾气,向自己宣泄是自我攻击,正确的宣泄方式是找一件事情让自己释放情绪。比如你很悲伤,不妨找一个悲伤的电影,陪着主人公哭一场,哭的同时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悲伤也一同宣泄了。

第三步,处理负面情绪背后的真正问题,上面已经提到,每一种负面情绪都可能是内心在哭泣,通过我们的静心观察,我们大致能够明白背后的原因,那么情绪宣泄完之后,就该处理情绪背后的问题了。

比如我们曾经受过一个人的伤害,不管是亲人还是恋人,一直令我们无法释怀,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自己,时光已经过去了,他人的伤害,有的是故意而为之,但也有的是无意为之。但未来是我们自己的,何必让自己一辈子受这一个人或一件事的限制,永远将自己禁锢于此。

当我们内心拥有了这份想要走出悲伤的勇气,任何的拦路虎都会被我们所踢开,然后大步向前。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如果喜欢这本书,建议大家可以买来看看,相信它会帮助你打开自己的内心,获得勇敢向前的勇气。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也欢迎大家关注我,我将继续为大家带来走心的文章,跟大家一起治愈自己,成长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