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4个细节,看清一个人有没有见识
2020-07-15 09:12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有见识的人,不抬杠
王蒙早期写过一篇小小说《雄辩症》,小说讲的是一位患了“雄辩症”的病人看医生的场景。
医生礼貌地对病人说:“请坐。”病人随即反驳道:“为什么要坐?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的权利吗?”
见聊天进行不下去了,医生决定换个话题缓和气氛:“今天天气不错。”但病人还是继续抬杠: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
他句句反驳、一味雄辩,却忘了此行真正重要的目的是来看病,而不是战胜医生。
真正有见识的人,是不会干这样的傻事的。不抬杠,不去做无意义的争论,不仅能让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而且还会避免树敌、引发人际摩擦。
避免争论,才是有见识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有见识的人,懂得抬头看路
1825年,火车这个物种刚刚出现的时候,引来的嘲笑,远远超过了赞扬。
有很多农场主,会驾着马车,和火车赛跑。当他们把火车比下去的时候,会举杯庆祝,满心满眼里都是对火车的不屑。
时至今日,马车早已成为历史,火车成为交通工具中的主流。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永远比其他人走得快,为什么?是他们做事的能力异于常人吗?是他们原始条件就得天独厚吗? 这些原因都有,但是,更重要是,这些走得快的人知道要时刻抬头看路。
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说:
就算某位40岁的沃尔玛收银员,靠着惊人的努力让自己改头换面,成了无人机驾驶员,也很有可能在10年后,因为无人机也自动化了,而必须再次改头换面一次。
那些有见识的人,因为时刻抬头看路了,所以他们在新物种刚刚诞生起,尽管也看不懂,却不会看不起,看不上。
他们知道了解新物种的最好办法,是挽起裤腿直接涉水。然后在和新物种的不断互动中,成为获益者。
有见识的人,见过天地
70年代时,美学大师蒋勋在欧洲读书。 那时候他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他:“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 蒋勋说:“还没有。” 老师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 后来,蒋勋就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身上就是一个背包,两件衬衫,睡过火车站、盖着报纸打过地铺。 有见识的人,会去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同思想的碰撞,让自己的视野和格局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亨利·米勒说:“我们旅行的目的,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 旅行,是一种改变,去看日出日落、星辰大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与自己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世界从来不只是你身边的样子,它到底能有多璀璨,取决于你的眼界和见识。
有见识的人,思维不固化
北宋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 有一次,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婵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他看了前两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时,不觉发笑:明月怎么会叫?黄犬又怎会卧在花心上呢? 于是,他便大笔一挥,把后两句诗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直到后来,他被辞去职务之后,游历南方。 他到南方时才发现,原来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卧在花心里睡觉。
王安石恍然大悟,原来那两句诗是对的,自己反倒给人家改错了。 现在的世界,要让人相信,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部分人只愿相信跟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虚伪。
他们也只会看到自己能到达的地方,而把不可抵达的远方,想象得危险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