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推荐的——温氏奔豚汤
30高血压——李可医案,附温氏奔豚汤方
胡某,女,46岁。患肾性高血压5年,低压在110 ~ 120mmHg之间。近3年异常发胖,食少便溏,呕逆腹胀,头晕畏寒,足膝冰冷。近一月服羚羊粉后,常觉有一股冷气从脐下上冲至咽,人即昏厥。约三五日发作一次,其眩晕如腾云驾雾,足下如踩棉絮,形胖而无力。腰困如折,小便余沥,咳则遗尿,时有咸味痰涎上壅。常起口疮,头面自觉轰轰发热,中午面赤如醉。舌淡胖,苔白腻,脉洪不任按,久按反觉微细如丝。脉证合参,认为阴盛于下,阳浮于上,上热是假,下寒是真。治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投予温氏奔豚汤,附子用30g,另加吴茱萸15g,肾四味60g,生龙牡、灵磁石、煅紫石英各30g,山黄肉30g。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L,日三服。3剂后,尿量增多,矢气较多,腹胀大减。头已不晕,不再飘浮欲倒,腹中觉暖,已无冷气上攻。继服10剂,诸症均愈,血压正常。
本方由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是山西省中医学校温碧泉老师遗方,与《金匮》奔豚汤名同方异。本方由人参四逆汤去干姜,桂附理中汤去白术,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萸肉,加沉香、砂仁、牛膝而成(是一首纯阳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温热灵动,彻上彻下,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功能温养先天命门真火,救元阳之衰亡,固元气之厥脱。补火生土化湿醒脾,补土制水,而消水肿。纳气平喘,安养冲脉;引火归原,制伏奔豚。消五脏寒积,逐脏腑除骨脉寒痹,破沉寒痛冷,散寒行气治诸痛。于大队辛热燥药之中,重用一味山药之性润,健脾和胃益肺,补肾强精益阴之品为佐,滋阴配阳,共奏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之效。
原方主治:肝脾肾三阴寒证;奔豚气;寒霍乱,脘腹绞痛;气上冲逆,上吐下泻,四肢厥逆,甚则痛厥;寒症;水肿鼓胀等症。本方运用要点,以“厥气上攻”为主症,即方名“奔豚”之取意。“奔豚”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属冲脉病变。冲为血海,其脉起于小腹,循腹上行,会于咽喉。隶属肝肾,又隶属阳明。当肾阳虚衰,肝寒凝滞,寒饮内停,冲脉即不安于位,挟饮邪上逆奔冲,便成本证。当发作时,患者自觉一股冷气从少腹直冲胸咽,使其喘呼闷塞,危困欲死而痛苦万分。其证时发时止,发则欲死,止则冲气渐平,平复如常,与《金匮》描述一致。方中肉桂、沉香直入肝肾,破沉寒痼冷,温中降逆,为治奔豚之专药,故投治辄效效。余运用本方34年,临证加减变通,扩大应用范围,用治一切沉寒痛冷顽症、临床罕见奇症,皆能应手取效。尤对危急重症,有起死回生之功。兹选录验案数则如下,以下医案略,详观李老经验辑。《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论:本条医案,与奔豚相近,反而像是厥逆,寒冲之象。下焦之寒盛,逆冲之象。也就是细辛药解,降下寒之冲逆。寒盛而上冲,阳厥不降,脾胃虚寒,阴阳不相顺接之厥证。
奔豚者,肾之积寒,发于木邪之郁冲。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中之温,是为木气之根,水暖土燥,木气荣畅,则不病冲悸。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治奔豚者,是疏木燥土,没有附子。以而此温氏奔汤者,则有附子人参,温水燥土,肉桂疏木,以治奔豚。结合后人总结,创产的新方,以治奔豚。
31(后加)头痛如锥刺——矢数道明医案
20岁妇女,主诉头痛如锥刺,剧痛难忍。服安替匹林、米格来宁、溴剂等西药无效,用桂枝加桂汤,服1次大减,2日痊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32心动过速——连建伟医案(后加)
韩某,女,43岁,陕西省府谷县人。1979年12月诊: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余年,近来发作频繁,日二三次。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心悸,眩晕,汗出,身胴动,不能自主,约经半小时至1小时自可缓解。故特从陕西来京诊治。以其脉缓,舌背薄润,知患者内有水寒之气。故初诊投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复诊投真武汤,虽俱有小效,但并不显著。三诊时抓住其发作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心悸这二大主证,认为病属奔豚,乃肾中水寒之气向上冲逆,水气冲心。遂投桂枝加桂汤,并加大剂量茯苓以伐肾邪。
方用:桂枝15克 炒白芍9克 炙甘草8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茯苓24克。服此方后奔豚气即不再发作,心悸亦大为好转。共服此方12剂,患者愉快地前来告别,离京返陕北。(连建伟医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33奔豚气——张鸣九医案
夏某,男,47岁,已婚,银行职员,浙江人。1959年上半年某日,半夜在入睡际突觉床头边有个女子走下来,当时惊叫而醒,以后便有发作性气自下腹部上冲,直达心下、咽喉,头昏目眩,胸闷气急,心慌悸动,烦躁不安,神识模糊不清,有欲断气般难受,发后如同常人,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曾有一次发生昏迷,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经当地医生用针刺人中方醒。这种间歇性发作,有时与精神不愉快有关,有时并无任何关系。性情变得更急躁,爱发脾气,终日沉默不语,对爱人和孩子也不愿理会,独自住在小房间,夜眠易惊,有时半夜起身,在房间踱来踱去,愁眉苦脸,有时低头坐着,或站立不动,叫他也不理睬,有时表情紧张,惶恐不宁,多汗,工作容易发生差错,即去疗养所休养,经医院多次检查治疗,均无好转。1963年11月14日下午2时许,病人在家,将门户紧闭,用剪刀切刺颈部自杀,后被发现,颈部皮肉模糊,血流满地,人侧卧床上,仅剩浅表呼吸,经医院抢救获生。自后身体格外软弱无力,整天卧床不起,复加多疑善感,神魂失常,乃请中医针刺及着肤灸治,症状亦未见改善,乃送来本院住院诊治。患者衣着整洁,安静,神识清楚,未发现有知觉障碍,能回忆病中的情况,解释自杀是发病时气冲至心,头脑昏沉,原想找支笔,见到剪子就干起来,并不觉疼痛,对自己的病悲观,觉得无人能理解其痛苦,无论是走路吃饭一想起便控制不住,自己要哭起来,但又讲不出道理。现除下腹部有气向上冲外,左胸部皮肤麻木不仁,牵引着全身不灵活,无幻觉及幻想发现。中医诊断:奔豚气。初诊:脉象濡滑而弦,舌胖边有齿痕,薄白微腻苔。审证参合舌脉,显系脾肾之阳素亏,阴寒内聚,肝气挟水气上冲于心,治从温肾散寒,理肝和脾兼养心气,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主之:
茯苓茯神各9克 桂枝6克 肉桂6克研,分二次冲服苍术白术各6克 炙甘草3克 玉桔梗12克 紫石英9克 左牡蛎15克淮小麦15克 大枣5个 炒枳实4.5克。
二诊:服上方7剂,自觉胸口紧迫感渐松,少腹部偶有气上冲,暖气,下午头昏多汗,原方加代赭石15克 旋覆花4.5克(包)生姜3片。
三诊:上方7剂服下,左胸胁部牵引感已消,气上冲动未发,头尚有时发昏,夜眠好,原方加左磁石12克。
四诊:7剂服后,诸证消失,唯当气候改变时,左胸部尚有紧张感,原方10剂继进巩固前效。
五诊:停药观察,症状未发,痊愈出院,同单位已参加原工作,诸般均好。(张鸣九医案,录肖《江苏中医》11 10,1964)《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剂量严重太小。由其是甘草更小,三诊加的代赭石,此是误加,黄师解赭石,肝脾郁陷者,不宜用之,而奔豚症者,正好是肝脾郁陷之症。气上冲者,是因木气不升而郁冲,其治者是升陷而疏木,则木冲自止,不是用镇冲镇降药以镇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