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3条人生哲理,助你打破人生“魔咒”

生活困苦,心灵与肉体,总要有一个先被释放。这是我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寻获的真理,迫不及待想要告诉你。

一、你永远有退路

就在我编辑这段话的当下,世界某个角落,可能又有一条生命因“承受不住生命之重”而选择陨落。这一点也不意外,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明明还有好多好多选择,即便是与原有环境彻底割离,也比结束生命来得壮烈。

说“人生就是来世间吃苦头的”也许不是特别准确,但受苦是生命中一个不得不面临的“课题”。真正的勇士,不都是选择迎难而上的,也许他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抗,但他永远有选择退出的权力,这股力量,来自比他身陷环境更大的社会。

我们可以不是学校里的最优,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企业里的最佳;我们可以不是家乡里的最强,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些,都是“向外突破”,找寻更大共同体里的归属感。

所以,当我们觉得生活“山穷水尽”时,不妨想一想:比之生活的小地方,是不是有更大的地方在朝我们呼唤?毕竟,人生总有退路。

二、世界没有那么多“是非”选择

在读到书中关于“批评与表扬”的内容时,我猛然想起昨日看《奇葩说》的一个片段——在为论题“我热爱的工作使我头秃,辞还是不辞?”作正方结辩时,“东北英语姐”说了一段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话。她说: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在热爱的背面,不是不爱,我们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叫做“自在”,叫做“还不赖”。

这段话的描述,假若放上今日所读内容,便成了:

世间的评价机制不是只有表扬或批评,在它们的背面,还有一个叫“鼓励”的缓冲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们平等地看待对方的言行与思想,平等地接受来自对方的祝福,然后越活越自在,越活越精彩。

而所有的表扬与批评其实都在塑造一种定量衡量机制,人在这种机制下越久,便会丧失越多自主、创新的力量。

三、存在即价值

人的一生中,也许只有两个时刻能感受到“存在即价值”,一是新生儿出生的时刻,二是亲人离世的时刻。

家里有孩子出生了,这个幼小的生命尽管样样依赖成人,可全家都把它当成宝。那些因拐卖失去了孩子的家庭,是最能明白“孩子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他们穷其一生也要寻回的那个人也许已经在别的地方成家立业,但他们所求不过是让那个血脉相连的灵魂安然在世罢了。

家里有长辈渐渐垂暮,他们中,有因痴呆认不出儿女,或迷了回家路的,还有因行动不便长年需要人照顾的。这样的老人,也没有被家庭抛弃。

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不论是年逾古稀的父母,还是已至耄耋的亲人,我们不会因为他们的力不能及而否认他们在这个家里的意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是对那些尚且健在的家中老人最好的定义。

人有嗷嗷待哺的无能之时,也有白发苍苍的无力之日。可人的一生,正是以这样的情形作为开始与结束的。我们不要泯灭对生命该有的良知,要正视与我们同样平等的生灵,勇敢承认“存在即价值”。

(写最后一句时,我想到了可可爱爱的“国宝”大熊猫,以及那些从地底重见天日的古文物。它们已然不能为这个社会贡献什么力量,可我们仍然将它们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正是因为它们存在的价值也很重要吗?)

#人生哲理#


@澜沧月er :我用文字的温度温暖你,陌生的读者,纵然远隔山水重楼,这一圈明月相伴依旧。记得,相信被爱,是你我经历过最幸运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