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医养生术--叩齿吞津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纳气补肾的效果。中医将叩齿称为“叩天钟”,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据文献记载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 ,年过八旬 ,齿紧完好,身体健壮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 ,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 ,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 ,他曾说:“一过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东南 ,盘腿而坐 ,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叩齿吞津要领准备:盘膝而坐,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凝神闭目。叩齿所谓的叩齿,说白了就是空口咬牙。先把下颌骨往前移动,让上下门牙能够咬住,之后稍微用力叩击即可。然后记得再把下颌骨收回,让上下臼齿咬合住,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轻叩、重口叩、轻重交替叩。其中,轻叩适合已经患有牙齿疾病的患者;而牙齿健康的人,则可以采取重叩或轻重交替叩的方式。刚开始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宜。吞津叩齿后,调息吐纳,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
叩齿吞津功效健脾益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叩齿健脾胃表现为两种,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减轻脾胃负担,达到健脾胃目的。纳气补肾肾为“先天之本”。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故可健脑。耳聪目明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叩齿对于身体健康有以上这么多的好处,所以大家不要再等了,不论是牙齿健康、还是稍微有些不舒服的朋友,从现在开始,就练习这项运动吧!80岁都能不掉牙齿!
II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分享是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会用于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