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脑血管意外)
卒中,现代医学称之脑血管意外,因本病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如风之卒中使然,故名卒中。病势凶险,后遗症比较多,治疗颇难。
[病因]古人论卒中,有外风与内风之争,莫衷一是。《中医 内科学》说:“真中风,以外风为主,所中为轻,如面瘫一类;类中风, 以内风为主,所中为重,即这里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其因也是为 心火暴感;或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或正气自虚、血液运行迟缓、瘀 血阻遏经络;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动化风。致因虽多,而“热 甚生风”、“阳动化风”与“虚风内动”是导致风自内生而致病为主要 原因。
[症状]突然昏倒或不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喝斜,舌强语蹇,
半身不遂。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种:风中经络为轻,风中脏腑为重(古分中经、中络、中脏、中腑四种)。治不及时每易恶化而将归死亡或有后遗症。
[疗法]
配穴方一
取穴: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承山、三阴交、解溪。
方法:每次选2~3个穴,交替使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 1.5寸长的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行强刺激,用泻法。 也可同时用艾灸、电针以加强刺激。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卒中后遗症。
附记:引自《足疗偏方》。屡用有效。同时要配合功能锻炼。
配穴方二
取穴:丘墟、申脉、百会、曲池、通里(双)。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寸长的毫针直刺,其中丘墟透申 脉,用先补后泻手法,待症状改善后,加配足三里用补法。每日1 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卒中后遗症。
附记:引自《中国针灸》。王俊富经验。
配穴方三
取穴:①涌泉、太冲、肝阳、跟中、大都、临后、照海。②太冲、太 溪、申脉、上溪、足中平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先取①组穴:先针健侧,后针患侧。 用1寸长的毫针直刺;每日1次,补患侧、泻健侧,以阴引阳以阳引 阴。后改取②组穴。
主治:脑出血右侧瘫痪、失语。
附记:引自《中国足针疗法》。
配穴方四
取穴:涌泉(双)。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5寸长的毫针徐徐垂直刺人双侧 脏
涌泉穴0.5寸左右,待得气后停止进针,每隔5分钟运针1次,运针时要“微旋而徐推之”,即捻转幅度宜小,拇指迅速向前捻,回捻 时要慢,每次运针30秒,留针30分钟后迅速出针。出针时用棉球 迅速按闭针孔。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针后加艾灸。 主治:脑出血肢体瘫痪。
附记:引自《吉林中医药》。
配穴方五
取穴:①肝阳、肝灵、太冲、照海、大都、太溪。②承敦、太冲、中 焦、水泉、临后、肝乐。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先取①组穴,用1寸长的毫针直刺,补 患侧、泻健侧,每日1次,继改取②组穴。
主治:卒中偏瘫。
附记:引自《中国足针疗法》。
配穴方六
取穴:隐白。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按一般井穴速刺法,略加 捻转,拇指向前捻,直至引起患腿发生缩腿反射为止。根据病情, 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
主治:卒中偏瘫。
附记:引自《中国针灸独穴疗法》。
配穴方七
取穴:①涌泉(患侧)。②太冲、丰隆、足三里、阳陵泉、环跳、合 谷、曲池、肩髑。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取①组穴刺人0.3~0.6 寸,行强刺激,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继用 ①组穴,加刺②组穴,配服镇肝熄风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每 日1剂,水煎两次兑匀,早晚各半温服。
主治:卒中(中经络)后遗偏瘫。
附记:引自《中国针灸》。高维军经验。
配穴方八
取穴:①解溪、昆仑、太冲、太溪。②太冲、太溪、行间、涌泉。 方法:上列二方随症选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寸长毫针直 刺0.3~0.5寸深。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行中刺激,泻健侧、 补患侧。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脑血栓形成(中经络用方①,中脏腑用方②)。
附记:引自《足针疗法》。临床屡用,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