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难修铁路,377公里5万人修7年才完成,平均一年只修50公里

宜万铁路是宜昌东站到万州站之间的一段铁路,该道铁路的修建对于我国来说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当时湖北、湖南、重庆和贵州四省边缘地区,土地绵延24万平方公里没有铁路通过,当地人出行非常不便。在该条铁路修建之前,我国还没有一条铁路是贯通长江的,那时候如果想要过江非常不方便,只能乘坐除了火车以外的交通工具,比如飞机、轮船,当时从上海到重庆走水路,都要坐七天七夜的轮船,都可以说是长途跋涉了!这样的情况下,修建铁路势在必行,而在宜昌和万州之间修建铁路,无论放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困难重重。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地质地貌问题,铁路沿线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的成因是由于水流冲刷岩石时,发生溶蚀作用,岩石因此变得非常脆弱,随着时间的积累,地表和地下呈现各种形态。可想而知,这种状态下的地质结构是相当不稳定的,设想一下,如果在某一块地表下,被水流溶蚀出一块洞穴,这时候如果在地上修建铁路,那么修建的过程中就有塌方的可能,施工不仅前功尽弃,工人也可能因此陷入险境。而这样的地形地貌,在宜万铁路沿线比比皆是,想要全部避开是非常不现实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攻克喀斯特地貌带来的难题。

那又该怎样克服呢?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修隧道和搭桥了,这两种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难。从哪里开挖隧道,要挖多长,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哪些?这些都是建筑团队要提前考虑的,制定铁路建设的方案时,大量的调研、细节推敲必不可少。为此,筑路人还创新了隧道修建技术,在创新技术的指导下,筑路工程一点点往前推进,尽管过程非常缓慢——平均一年修建五十千米左右。其中,由我国首创的“释能降压”技术遥遥领先世界水平。

后来经人计算,377千米长的铁路,岩溶地段占其百分之七十,全线开挖隧道共有159座,如此大的工程量也意味着施工速度的缓慢,宜万铁路从动土到运营,五万筑路人花费了七年时间才完成,全线耗资225.7亿元,平均每千米造价六千万元,这个造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毕竟青藏铁路的在修建时,平均每公里也不过花费两千九百万元。

但是事实证明筑路人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宜万铁路的成功修建对我国尤其是鄂渝湘黔边区的影响非常大。铁路开通后,陇海线和浙赣线之间拥有了第一条横向铁路,我国铁路网又进一步完善了。沿线穿过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铁路的修建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除了拉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外,通过铁路运输,山区里越来越多的特产被带到外界,这不仅增加了当地人的收益,也使得外面的人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特产。

如今,宜万铁路依然发挥着自己的带动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最难修铁路,377公里5万人修7年才完成,平均一年只修50公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