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鸟(18期)——黑鹳
(图片拍摄于河南平顶山市泉水湾、陕西铜川市、山西垣曲古城)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
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
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
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仅有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种群也不迁徙,仅在繁殖期后向周围地区扩散游荡。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黑鹳两性相似。成鸟嘴长而直,基部较粗,往先端逐渐变细。鼻孔小,呈裂缝状。第2和第4枚初级飞羽外翈有缺刻。尾较圆,尾羽12枚。
脚甚长,胫下部裸出,前趾基部间具蹼,爪钝而短。头、颈、上体和上胸黑色,颈具辉亮的绿色光泽。背、肩和翅具紫色和青铜色光泽,胸亦有紫色和绿色光泽。
前颈下部羽毛延长,形成相当蓬松的颈领,而且在求偶期间和四周温度较低时能竖直起来。下胸、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或黑色,嘴红色,尖端较淡,眼周裸露皮肤和脚亦为红色。
繁殖期间栖息在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泽地带。
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岸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草地。
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在中国的营巢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即森林、荒原和荒山。
黑鹳曾经是一种分布较广、且较常见的一种大型涉禽,但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减少。
黑鹳之乡:灵丘县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历史上就是黑鹳主要栖息繁殖越冬地之一,也是黑鹳种群的集中分布区。
2002年6月,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灵丘县“中国黑鹳之乡”称号。(文字参考网络,图片拍摄于河南平顶山市泉水湾、陕西铜川市、山西垣曲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