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男孩最快速的方法,是妈妈跟他过分亲密

妈妈靠孩子越近,孩子越无法长大,越没有自我。
爱他,就学会放手吧,让他“成为自己”。
——虎妈

作者丨教育编辑部

来源|教育(ID:edu618)
“我就是那个对孩子没有1秒钟满意的妈妈。”
开学前,跟一位妈妈一起带娃旅行,真真见识了这位妈妈对儿子的爱与控制。
去饭店吃饭,哪个菜好,硬要孩子多吃点:“你多吃点鱼,光吃菜哪儿行!”
孩子明明已经饱了,都8岁了硬是又喂了几口,该吃的菜儿子都吃进嘴了,脸上一副轻松的表情。
再看那边的孩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直嚷嚷:“妈,我不想吃。”
我们去一家动物玩具店选一条系腰上的豹子尾巴,明明说让孩子自己选,实际上处处插话,处处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引:“儿子你看这个豹纹好看,你那个颜色太暗”,最后男孩生气了:
我连自己选个玩具的权利都没有!”
晚上,两个孩子睡着,我跟这位妈妈聊了一会儿。
我试图提醒这位妈妈,有些事儿可以放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没想到她立即反对:
“小孩子懂什么,让他做主我更累,每次让他干点什么,还不是给我惹出一堆事儿。
老公不管,孩子吃的穿的、学习课外班都是我的事儿,就这么说吧,他每天穿哪双袜子都得我安排。”
到底对儿子有多不满意,才不放心哪怕让孩子在一件小事上独立选择、决定?
可是,我又明明感受到了这位妈妈对儿子强烈的爱,老公工作忙顾不上家,家里家外都是她的事儿。
儿子也很体贴妈妈,那天晚上妈妈吃饭时说有点冷,马上踮踮踮回房间给妈妈拿来衣服。
那个男孩正为了妈妈“牺牲”自己
妈妈对孩子的爱,似乎再怎么多也不过分,但当一位妈妈无限靠近一个男孩的时候,这些爱的背后,却潜藏着某种危险。
就像这位妈妈,本意是帮助孩子,件件小事都要操心,但谁说这些操心不是不放心和控制呢——“你照我说的做,我就没那么焦虑了。”
但照妈妈说的做,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妈妈事事操心,孩子处处迁就妈妈!
想改变和控制一个成年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孩子就不一样。
他们从小就以妈妈为偶像,妈妈说什么都对,如果妈妈生气了,那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如果一个家庭中,妈妈觉得跟所有的关系都不舒服,除了和儿子的这份关系,那么很可能的是,这份关系中,儿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演员朱雨晨跟妈妈爱与控制的故事,让很多人揪心。
参加这档节目录制时,朱雨晨已经39岁,已近不惑,但还是孑然一身。
问起原因是,妈妈坚定地认为: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不仅对朱雨晨的生活起居照顾到细致入微,更对未来的儿媳妇要求苛刻。
朱雨晨两任女朋友,都以朱雨晨妈妈不能“降低要求”不了了之。
朱雨辰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妈宝男,他有自己的主见,能理智地跟妈妈沟通,事业上的事情也处理得也很好。
但他面临困境是:他无法改造妈妈,又实在心疼妈妈,只好牺牲自己。
以前,还会跟妈妈抗争,现在更多是妥协:“累就累吧,能让她们开心就好。”
可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忍不住伤心:“怎么了,就没有一个愿意在我身边的。”
在控制型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没办法照顾自己的懦弱个体。
而为了配合妈妈,孩子真的愿意把自己的人生都舍弃,他真的可以为了妈妈,把自己变成那个懦弱的人。
真正的为母则“强”,强在哪儿?
你听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吧,有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他事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这个尺码记了下来。
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没带尺码,直接用脚试不就行了?”
他回答道: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每个妈妈都有一个对于理想孩子的“尺码”,或者剧本人物,有多少妈妈按自己的“尺码”养孩子,而不是孩子本身。
我们总是一边说小孩子大脑还没有成熟,等成熟了再决定就来不及了,一边按照自己脑子里的剧本人物去对号入座,于是干预不断、控制不断……
事实上孩子并没有那么糟,只是我们一直不能接受真实的他。
我们常常说为母则“强”,强在哪儿?
不是心理紧绷、时时警戒,随时进入找孩子错的戒备状态,生怕孩子受伤害、走弯路、不上进、误入歧途。
这种内心的恐慌,就表现为处处控制,根底里是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或者无法承受孩子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真正强大的妈妈,是孩子内部世界的定海神针,敢于相信孩子,能担住孩子可能的失误。
当孩子遇到打垮自己的事时,仍然冷静、温和,让孩子获得非常塌心的感觉。
“为母则强”的强,本质上指的是“内心强大、包容、有力量”,这种强,绝不是虚张声势的控制。
强势妈妈背后

都有一个“靠不住”的老公

有位男性朋友,在一家公司做高管,管理着公司上上下下百十来号人,但回到家里,在儿子面前,却成了妻子嘴里的“懒癌”、“少根筋”、“自私鬼”。
早上7点就出门,晚上经常10点左右才回家,工作压力大,陪孩子时间少,妻子嘴里的这些评价,倒也有自己的原因。
但最让这位朋友接受不了的是,他一个企业高管,年收入上百万,在自己儿子眼里,就是这三个词!
社交媒体常常写“丧偶式”育儿这个话题,写尽了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的种种委屈和无耐,于是在很多家庭,老公真就成了那个被“丧偶”的存在。
夫妻矛盾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疏离,妈妈和儿子反而成了“相依为命”的人。
还要重复一下前面说的一句话,如果妈妈在家庭里唯一能依赖的关系是母子关系,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尤其对男孩。
精神分析有一个说法:男孩是踩着父亲的“尸体”长大的,一个男孩要成长为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向自己的父亲认同。
对父亲的仰视、崇拜、敬畏,不敢超越、打败父亲,是男孩必不可少的成长方式,只有被父亲接纳和认同,跨越了父亲这一“关”(“尸体”的真正含义),男孩才能真正成长为男人。
如果在孩子面前过分贬低自己父亲的形象,男孩身上会缺少雄性的竞争力,性格越来越女性化,喜欢扎在女孩堆里玩。
否定男孩的父亲,等于否则他自己!
一个心智成熟的妈妈,一定是先自我审视,再致力于孩子的教育。
聪明的妈妈一定不会自己和儿子结盟,把老公排除在外。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女人口中不负责的渣男,换了另一个女人,却变成了好丈夫。
在家庭排序中,夫妻关系一定大于亲子关系。
纵然你对你的另一伴有再大的不满意,为了孩子,也要尝试着去认真看看和老公的问题出在哪儿?怎么解决?
或许就像上面的例子,那么优秀的一个父亲,是公司那么多男性的榜样,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儿子的榜样?
养育男孩,千万别浪费了“孩他爸”!
*
*来源:教育(ID:edu618),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