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必失 | 读后感
2016年4月10日,周正教授的著作《老子的养育智慧》首发签售,得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彻夜难眠。自从第一次听《正言兰语道德经》,我就盼望着能有一本根据节目撰写的亲子教育类书籍,希望通过文字跟随周正教授,一起走进老子的精神世界。
心随我愿!
周正教授通过本书的很多篇章告诉我们:少说话是符合自然之道的。第十四篇提到抱怨、指责、攀比、轻蔑、诉苦、喋喋不休,都是最高明的杀人不见血的方法;对孩子和先生要少指责、少唠叨、少挑剔、少要求。
读完这一篇,想起前几年(未师从周教授之前)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个故事。
女儿爱跳舞,在她的要求下,4岁时报了一个舞蹈班。要求得到满足,女儿兴奋地盼着每周两次的舞蹈课,每次上课前都激动得手舞足蹈。
女儿希望得到关注,她肯求我通过办公室的监控来欣赏她跳舞。天真的孩子呀,她哪里知道妈妈关注的不是她哪儿做得好,而是哪儿做得不好。
不看便罢,一看问题来了。我发现女儿不停地张着嘴打哈欠,一个接着一个。担心监控看不清,我赶紧跑到教室门口观察。还真是,只见女儿张着小嘴,哈欠连天。
我急了,盼着下课收拾她。左等右等,终于下课了,女儿蹦蹦跳跳地跑出来。不等她发话,我抢先一步,劈头盖脸对着她一顿吼:“说,为啥上课不停地打哈欠?全班就你一个人打着哈欠跳舞,丑死了!”
女儿就像沸腾的滚水浇了一瓢凉水,欢快的心情顿时降到了冰点,懵了,惊恐地小声说:“我……我瞌睡!”
我越来越气,继续大吼:“找啥理由,中午不是睡了吗!我看你就是毛病!"说完恶狠狠地拽着就走,拽得女儿跟头溜星、趔趔趄趄要摔倒。
打开车门,我一把把女儿塞进车里,砰的一声关上车门。一路上,堵着气边开车边教训女儿:
“人家都微笑着跳舞,只有你打哈欠,丑八怪一个!"
“以后还敢不敢这样了,再这样,拿胶布把嘴给你封住!"
“说话,下个保证,保证以后跳舞时不打哈欠了!"
……
4岁多的孩子发现我情绪失控,担心开车不安全,哭着央求:“我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会撞车的!"
我右方向一打,来个急刹车,咆哮道:“撞死算了!"
车停在路边,指责继续……
我心想,通过指责和批评,女儿肯定不敢再犯。谁知过几天,该上舞蹈课了,女儿心有余悸地说:“妈妈,我不想去跳舞了!”
我一听纳闷儿了:“为啥?你不是很喜欢跳舞吗?”
“我怕跳舞时打哈欠妈妈吵我!”女儿担心地回答。
我一听,害怕了,意识到上次指责女儿过分了,把女儿的兴趣给吵没了。想想也是,一个4岁多的孩子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肯定不想去跳舞了。即使去了,心里光想着“千万别打哈欠、千万别打哈欠",说不定越想越打。
周正教授不是说过嘛,担心啥,啥就来、啥就多。此时此刻,我不敢再吵孩子了,只能故作镇定地说:“没事,去吧,今天中午你睡得这么香,不瞌睡了。”这次轮到我给女儿下保证了:“就是打哈欠我也不吵你了,上次吵你是妈妈不对,妈妈给你道歉,对不起!”说完抱了抱女儿,女儿迟疑了半天才出发。
这以后,我再也不敢指责女儿跳舞时那不对这不对了,小心翼翼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女儿才恢复原来无忧无虑享受跳舞的状态。
做错事当然需要反思,记得周教授讲过,美国的妈妈陪孩子打球时都在打毛衣。为何打毛衣?转移注意力!球没打好,我在打毛衣,没看见!打得好了,哎,看见了,一声“好球"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我之所以看见孩子的毛病就焦虑发狂,究其原因,还是虚荣!自己内心不强大、自卑,想让孩子表现好为我争光,证明我不比别人差。如果没有这份虚荣心,那就淡定多了。
为何现在很多孩子离家出走了、不起床了、不上学了、不洗澡了、不刷牙了、和流氓瞎混了……因为妈妈说话太多、指责太多、唠叨太多、埋怨太多、要求太多、标准太高等等,以致于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原有的兴趣也被抹杀了。
找到根源,对症下药,解决起来就轻松多了。周正教授告诉我们,对待孩子的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视而不见,因为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以后,我只关注孩子的积极面、优势面、前途面,扬长避短,按照孩子特有的本性去发展她、去成就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希言自然"——少指责,我正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