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邓艾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邓艾(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邓艾重大事件之七——平定淮南二叛,击退东吴入寇
嘉平五年(253),邓艾由汝南太守升迁为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热衷发展屯田的邓艾不仅在兖州开荒垦殖,还上书朝廷建议国家要以农为本,国家要前所未有地重视农业。
《三国志·邓艾传》载:上言曰:“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
根据史书相关记载,邓艾是个非常热衷于给朝廷提建议的地方官,包括之前担任城阳太守、汝南太守时,邓艾传记都有大篇幅的上书建言。作为普通的地方官员能够有如此多的上书细节留于史册,固然有邓艾后来一代名将光环加成,使其相关史料更多留存于世;更重要的还是邓艾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想要向掌权者展现自己。
毕竟邓艾真正步入仕途已经中年,如果不抓住一切机会表现才能,出身寒门的邓艾靠混资历升迁基本没戏。不论从邓艾留存的大量朝廷谏言,还是后来邓艾灭蜀的表现,都表明邓艾要建立功业、青史留名的理想与锋芒毕露的进取心。
笔者并未写邓艾在向谁表现,但大家也都很清楚,曹魏皇帝已经架空,掌权者是司马懿之子司马师。邓艾的伯乐是司马懿,加上出身卑贱没有名门包袱,所以邓艾对曹魏自然没什么感情,他从步入仕途起实际就在为司马家族效力。
正元元年(254),高贵乡公曹髦即位,邓艾进封方城亭侯。假如魏国继续风平浪静下去,恐怕邓艾的历史形象就要定格为一名勤修内政、百姓爱戴的能吏了,虽然也已够资格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但将与他的雄心壮志无关。
所幸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元二年(255)正月,毌丘俭、文钦起兵反抗司马师,试图匡扶魏室。毌丘俭派人在各地散布司马师罪状,以争取支持者。邓艾将进入兖州的毌丘俭手下全部斩杀,然后迅速带兵参加平叛。
毌丘俭、文钦的这次起兵笔者在毌丘俭篇已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且说邓艾先带领兖州泰山军一万余人进驻乐嘉城,并修筑浮桥。司马师率主力抵达后便以此作为大本营。之后邓艾率军与文钦交战,邓艾佯装不敌引诱文钦深入伏击圈,将文钦杀得大败。毌丘俭听说文钦大败,慌忙之下弃城逃跑,结果被射杀在草丛中,文钦则躲过邓艾的追杀逃往江东,邓艾因功被拜为长水校尉。
东吴得知魏国内乱,诛杀了诸葛恪并执掌东吴朝政的权臣孙峻集率领部队也来到江北,打算趁乱夺取寿春。魏国方面,镇东将军诸葛诞指挥迎战,他派出邓艾驻扎于肥阳,邓艾认为此地与吴军相距太远,并非要害之地,于是径自移兵到附亭驻扎,同时派部将泰山太守诸葛绪在黎浆迎击吴军,击退了吴国的进攻。邓艾因为判断准确成为击退吴军的首要功臣,得以进封方城乡侯,代理安西将军职权。
邓艾重大事件之八——狄道之战,献昏招疑云
既然是代理安西将军,自然防区在西部,于是邓艾又来到雍州,再次成为陈泰的部下。稍有不同的是,同年正月郭淮去世,陈泰接任征西将军成为魏国西部防区最高统帅,邓艾也不再是小小的南安太守。
与嘉平元年(249)时牛头山大战姜维,邓艾多次向郭淮献策被采纳不同,陈泰对邓艾的建议并不乐于采纳。在陈泰篇中笔者介绍过,陈邓两人在用兵策略上产生过分歧,而且矛盾可能不小。
正元二年(255)七月,蜀汉卫将军姜维趁司马师病亡之机北伐,当年八月经枹罕向狄道进军。雍州刺史王经轻敌冒进被姜维击败,退守狄道城。征西将军陈泰领兵救援,邓艾建议放弃狄道退守后方,以“壮士解腕”的魄力牺牲掉王经的一万来人,确保后方陇右各地防守稳固。
陈泰也是一代名将,而且作为西线总帅负总责的人,当然不同意放弃雍州刺史王经。陈泰在气愤地驳斥了邓艾后,急行军前往狄道,并通过散布截断蜀军后路的假消息迫使姜维后撤,成功营救出王经。
如果您从笔者第一篇邓艾的文章读到这里,或者读过邓艾本传,就会发现邓艾实在太爱表现自己了。然而有的上司不介意,有的领导会厌烦的。郭淮当年为什么多次采纳邓艾计策,那是因为太守邓艾与征西将军郭淮差了好几个等级;陈泰为什么不喜欢邓艾,因为征西将军与代理安西将军,是正副统帅的关系,副手总想抢正职风头,出的主意却风险极大容易让正职背黑锅,难怪陈泰对邓艾很生气。
在陈泰篇笔者也介绍过,狄道之战中陈泰判断姜维劳师远征,不可能带有强力的攻城器械,狄道城内一万魏军只要意志坚定完全能守住,只是城内粮草不足,想要救援必须尽快。何况哪有大国抛弃自己的刺史及一万多弟兄,被小国吓得主动后撤?邓艾这个建议怎么想都说不通。要知道不久前邓艾还在东部战场,因为嫌主帅诸葛诞给自己的位置太靠后,主动阵地前移求战;灭蜀之战更是以偷渡阴平惊为天人的大胆进攻策略,一举奠定历史地位。用兵风格如此大胆的邓艾,怎么劝陈泰出昏招?
笔者认为邓艾动机不纯,有借机给陈泰下套的嫌疑,好让自己尽快上位。结合邓艾整个人生履历,这种可能性并不小。关于邓艾过强的功名之心,之后笔者还会将,此处并不是孤例。
邓艾重大事件之九——安西将军转正,抓紧备战
以邓艾的智商,敢跟顶头上司陈泰闹矛盾,必定不是犯傻,而是另有玄机。在狄道解围,姜维退驻钟提后,朝廷便将邓艾的代理安西将军转正,任命其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明明击退姜维的正确决策出自陈泰,结果邓艾却大加封赏,这个风向再明显不过——新掌权的司马昭要搞人事变动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身为开国重臣陈群之子的陈泰,显然没有出身寒门的邓艾更加好控制,在未来司马代魏的过程中,身背名门包袱的陈泰是否值得信任要打个问号;至于邓艾,一路起家都是靠司马家族提携,新上位的司马昭显然更愿意用背景单纯的人。
于是乎邓艾转正不久,陈泰就被调回京城,担任了一个负责官员选拔的“尚书右仆射”这么个虚职,美其名曰回京城享福,实则剥夺兵权,毕竟邓艾年纪比陈泰还大三岁。
陈泰调回京城后,新来的征西将军叫司马望,是司马昭的堂兄。此人才能远不及陈泰,只是司马昭安插的宗族势力,所以雍州的军事,实际由邓艾打理。
邓艾主政雍州军事,是否还会像建议陈泰放弃狄道那样出昏招呢?事实证明完全不会。
当时众将大多觉得姜维刚撤退,消耗很大力量,短期不可能再次来犯。邓艾总结了五条理由,包括狄道之战其实蜀军占优,姜维士气仍然旺盛,兵力仍然精锐;南安、陇西等地羌人支援蜀军,能够给蜀军提供粮草等等,史书原文很长,就不逐句翻译了。重点在于第四条。
《三国志·邓艾传》载: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
这个第四条很关键,也是笔者认为邓艾有意给陈泰挖坑的一个论据。邓艾当初劝陈泰放弃狄道的理由之一,是要魏军后撤防守,稳固陇右各郡,一旦蜀军攻克狄道而魏军准备不足,将有陇右尽失的危险。然而这里邓艾自己却说,狄道、陇西、南安、祁山,魏军只能分四路把守,蜀军却可以任选其一进攻。也就是说当初不论是否救援狄道,狄道城本身都不是一夫当关的那种险要。反过来讲,蜀军不来时,魏军并不知道蜀军进攻点;而蜀军来攻时,魏军才可以集中兵力迎战。
大家是否发现其中玄机?
陈泰没有采纳邓艾建议,事实证明非常正确。姜维包围狄道猛攻,陈泰才能集中兵力救援;假设狄道失守,姜维又可以任选目标进攻,魏军将再次失去针对目标。也就是说,邓艾对魏国的防守劣势一清二楚,却向陈泰提出明显不恰当的建议。当陈泰走后,邓艾自己却分析得非常准确。邓艾的功利心太强了。
当然,这也可以称作“艺高人胆大”,邓艾确实有能力,比起他的前任们郭淮、陈泰这些名将还要强,所以大权在握的邓艾必定会有一番作为。只不过,邓艾这种张扬的行事风格一直在给他埋隐患。
本期讲述了名将邓艾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通过几件事情表明邓艾极强的功名心。这对邓艾由社会底层攀登至魏国大将的过程有很大帮助,但也给邓艾悲剧的下场埋下伏笔。下一期,继续为大家讲述邓艾的历史事迹,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