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新药核心公司梳理
简单和大家梳理几家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创新药产品情况,大跌之际,更是应该把公司梳理一下,选择长期趋势明确的行业里的优秀公司
01 恒瑞医药
2011年艾瑞昔布上市,是公司首个创新药产品,艾瑞昔布上市四五年后表现相对平淡,销售额3亿元左右,直到2017年的医保谈判中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2018-2019年销量快速增长,不过该产品预计2021年及以后更多是10%-20%的低速稳健增长。
2014年阿帕替尼上市,是埃克替尼后的又一个国产抗肿瘤创新靶向药,也是恒瑞医药的第一款创新抗肿瘤靶向药,上市5年后销售20亿元左右,并不算出众,阿帕替尼后续可能的加速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二线治疗肝癌的适应症获批上市,第二是后续与PD-1联用治疗一线肝癌等适应症的拓展。
2018年硫培非格司亭(19K)和吡咯替尼获批上市,2018年国内长效升白产品市占率27%,而美国长效占比80%左右,2018年以来石药集团、恒瑞医药和齐鲁制药等公司的长效升白药渗透率快速提升,2020年国内长效占比已经达到50%以上;吡咯替尼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是公司目前拿到美国做III期临床的三大创新药产品之一,在美国做的是HER2阳性的NSCLC(患者占比很低,但是小病种路线更容易获批)。
2019年卡瑞利珠单抗和瑞马唑仑获批上市,卡瑞利珠单抗是公司近几年最重要的核心创新药大品种,预计明年就能达到百亿规模的销售额,2020年的医保谈判卡瑞利珠单抗顺利纳入医保目录,以及2020年新获批的一线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二线肝癌和二线食管鳞癌等适应症,使得公司2021年PD-1大概率是继续爆发式增长;瑞马唑仑预计今年也将会拿到全身麻醉适应症的批件,虽然2020年医保谈判没能纳入,不影响成为麻醉领域重要产品的潜力。
2020年氟唑帕利获批上市,卡瑞利珠新增三个适应症获批上市,氟唑帕利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arp抑制剂,也是十年磨一剑,公司对该产品期待也挺高,作为广谱抗癌药parp抑制剂有比较大的市场潜力,海外市场奥拉帕利2020年销售接近18亿美元同比增长48%,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重磅药物,且仍在持续拓展适应症,氟唑帕利也是恒瑞医药拿到美国做III期临床的三大创新药之一。
2021年预计瑞格列汀、恒格列净、海曲泊帕获批上市,抗糖尿病领域的几个药物,未来还有心血管适应症拓展的空间,不过考虑到相关药物已经有竞品的仿制药获批上市,预计后续的推广会有一定难度。
2022年预计法米替尼、AR抑制剂、CDK4/6等获批上市。
2023年预计PD-L1、JAK1抑制剂等获批上市。
总结:
恒瑞医药自2018年以来基本可以保证平均每年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创新药兑现的速度遥遥领先,截至目前已经有7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
恒瑞医药相比国内其他传统药企最大的优势在于战略领先,在别的公司都在密集的做抗生素的时候公司已经在做专科仿制药,在别的公司做专科仿制药的时候公司开始做创新药,在别的公司开始做me too/me better药物的时候公司已经进入产品兑现期并且开始进行更多创新药技术领域的布局,例如对ADC、双抗、小核酸、细胞治疗、mRNA、基因疗法等技术平台的搭建。
一直以来市场认为恒瑞的研发和销售能力领先,我们认为恒瑞更多是靠战略领先实现的对其他公司的“降维打击”,而现在恒瑞也要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也就是创新药的国际化,过程是比充满艰辛,我们拭目以待。
02 翰森制药
2014年抗感染的吗林硝唑钠获批上市,该产品于2017年的医保谈判中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且于2019年续约成功,仅仅降价8.5%,是所有续约品种中降价幅度最低的品种,吗林硝唑2017年纳入医保后2018年开始放量同比增长接近500%,2019年继续翻倍以上增长,预计将会成为10亿级别的品种。
2019年氟马替尼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获批上市,同时翰森制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氟马替尼是第二代的Bcr-Abl TKI,诺华的一代药伊马替尼经过《我不是药神》后家喻户晓,翰森制药研发出了首个国产伊马替尼仿制药,并开发了二代药氟马替尼,预计氟马替尼在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渗透率可以达到20%,销售峰值可以达到10亿元,氟马替尼在2020年的医保谈判中也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年用药费用降至7万元出头。
2020年首个国产三代EGFR阿美替尼获批上市,公司的三代EGFR二线治疗适应症落后阿斯利康2年左右,领先艾力斯1年左右,领先贝达药业2年左右,一线适应症相较其他国产厂商也是一年以上的领先。阿美替尼2020年的医保谈判中也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年用药费用12万元,低于奥希替尼18万元的价格。
2021年预计公司抗乙肝新药HS10234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是新一代磷酸胺单酯类的替诺福韦前药,不过在目前竞品集采降价的背景下,也只能作为集采替代品种,很难做到比较大的市场规模。
总结:
翰森制药目前已经拥有4个创新药产品,在国产厂商中仅次于恒瑞医药,公司后续自研创新药管线尚处于偏早期,同时也进行了一些BD以对管线进行补充,预计在乙肝新药HS10234上市后公司会有几年的自主研发新药上市的空窗期。
03 中国生物制药
2018年首个创新药安罗替尼获批上市(与阿帕替尼是自一家实验室买到的分子),安罗替尼自2007年开始申请化合物专利,2011年获批临床,2015年完成III期临床,2018年获批上市,也是十年磨一剑的重磅新药,依靠安罗替尼,中国生物制药也一举奠定公司抗肿瘤药的销售能力验证,2020年的医保谈判中安罗替尼降价三分之一,虽然有新适应症纳入医保,今年想要做到和去年持平的压力也不小。
2021年预计PD-1单抗获批上市(康方生物合作的产品),中国生物制药自己没有PD-1单抗,选择和康方生物合作开发和商业化AK105,去年6月提交上市申请,并且一线非鳞非小已经完成III期临床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后续也将推进到上市申请阶段,进度非常不错,但是我们也看到四家国产PD-1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对后来者不管是研发还是销售抢占市场的压力都会非常巨大,PD-1的竞争会很激烈,但是不会像“用PD-1洗澡”这么夸张。
2024年后公司预计每年上市至少一个创新药。
总结:
中国生物制药的新药推进进度是不及预期的,包括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上市进度也是不及预期的,公司研发投入中有不少用在仿制药的开发,即使有一些仿制药品种的确是竞争格局还可以,但是在当前集采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业绩持续性还是估值都很难给多少预期,如果中国生物制药还不能下定决心加快研发效率和扩大研发团队(尤其是临床团队)而是想要做“商业模式创新”,那么与恒瑞医药的差距或许会越来越大。
04 贝达药业
2011年首个国产抗肿瘤创新靶向药埃克替尼获批上市,比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还要早3年,但是埃克替尼也是直到2017年才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此以前和吉非替尼PK也一直没有什么优势,不过一方面是纳入国家医保,另一方面是公司也进行了比较多的后续研发包括21号外显子突变加量治疗、肺癌脑转移优效、术后辅助治疗等对产品价值持续发掘。
2020年底首个国产ALK抑制剂恩沙替尼获批上市,今年恩沙替尼没在医保目录内放量预计还不会很大规模,年底的医保谈判公司也是势在必得,预计明年开始是恩沙替尼快速放量的时间,恩沙替尼海外申报NDA也已经临近,一线数据非常不错,应该是阿来替尼的me better新药。
2021年预计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在肺癌领域的布局,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2020年销售18亿元,展现超强销售能力,同时也验证了贝伐珠单抗在国内的庞大市场需求。
2022年预计CM082和三代EGFR获批上市,三代EGFR的二线治疗适应症已经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CM082预计将于4月份提交上市申请。
总结:
贝达药业在2011年埃克替尼上市后历经十年积累,也可以说其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终于迎来了第二个品种恩沙替尼的上市,期间贝达药业经历了核心技术高管王印祥的出走,现在王印祥的新公司加科思已经在港股上市且估值超百亿,假如王印祥没有出走,贝达的管线布局绝不仅限于当前,或许贝达药业已经可以看到千亿市值,可惜没如果。
......
对比四家相对“老牌”的国内创新药企业可以看出,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2011年上市、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2014年上市和中国生物制药的安罗替尼2018年上市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可惜贝达药业后续管线没有跟上,10年时间没出新产品,直到2017年收购了恩沙替尼并于2020年底获批上市后才算走出僵局,迎来基本面加速向上的时期。
恒瑞医药阿帕替尼上市后间隔4年时间积累,2018年以来抗肿瘤管线开始爆发,麻醉、抗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痛风、贫血等全面发力,可以实现每年2个的创新药上市速度,2020年获得上百个创新药临床批件,管线厚度、布局前瞻性和推进速度均可圈可点。
翰森制药创新药布局时间早,也有潜在大品种阿美替尼,但是整体的创新药管线还是大品种不足,以及后续承接出现断层。中国生物制药2018年安罗替尼上市后自研创新药布局加快,但还是引进项目为主,合作的PD-1在2021年后有望在中国生物制药的强大销售能力下撑起一片天,其他创新药兑现要到2024年后,相较安罗替尼中间间隔6年。
05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成立于2011年,至今刚好十年时间,公司用十年实现两款自研创新药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的上市,其中泽布替尼是首款在美国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抗肿瘤靶向药,也是全球第三款、国产首款BTK抑制剂,而替雷利珠单抗是国内上市的第四款国产PD-1抑制剂,并在后续适应症的开发上进度非常快。
2017年百济神州就曾将替雷利珠单抗的海外商业化权利授权给跨国制药巨头之一新基,但是由于后来新基被BMS收购,而BMS已经有纳武利尤单抗(全球第二款上市的PD-1单抗)这个重磅炸弹药物,因此新基与百济神州关于PD-1的合作终止,但是百济神州与新基合作负责新基中国三款药物的销售仍然有效(其中白蛋白紫杉醇因质量问题被禁)。
2019年11月泽布替尼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二线治疗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这也创下中国本土药企研发的抗肿瘤新药首次获得FDA批准的记录,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在美国市场零的突破,预计后续在泽布替尼获得大适应症的批件后或加速放量。
2019年12月底替雷利珠单抗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6款、国产第4款上市的PD-1单抗,同时在2020年的医保谈判中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已经获批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二线尿路上皮癌、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等三个适应症,同时有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二线肝细胞癌和二三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三个适应症,虽然公司上市进度较晚,但主要大适应症的进度非常顺利。
2020年5月泽布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公司在国内上市的第二个创新药,也是首个国内上市的国产BTK抑制剂,2020年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年用药费用是15万元左右,同类进口药物伊布替尼的年用药费用是25万左右,泽布替尼兼具疗效与价格优势。
2021年预计公司parp抑制剂将获批上市,成为国产第二个、国内第四个上市的parp抑制剂,parp抑制剂在国内将是阿斯利康、再鼎医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四家公司同台竞技,分别是跨国制药巨头、国内传统制药巨头、国内创新药biotech龙头、国内license in为主的biotech龙头的竞争,颇具看点。
总结:
百济神州是国内创新药企业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公司,公司在2021年1月将替雷利珠单抗以合计22亿美元的首付款+里程碑费用授权给诺华,创下国产新药license out的新纪录,其中包括首付款6.5亿美元,可以进一步的充实公司的现金,保障公司研发开支所需的现金流。
公司拥有丰富的自研管线,成立仅仅十年却即将商业化第三个自研的创新药产品,同时公司与包括新基、安进、诺华等多家跨国制药巨头达成深度合作,进行产品的license in/out,in house研发能力强劲的同时又开始验证自身的创新药商业化能力,很可能成长为国产创新药企业中的biopharma。
截至2020年底公司现金余额46.6亿美元,叠加1月收到诺华6.5亿美元首付款,账上现金超过53亿美元,现金储备丰富,足以保障公司未来几年的研发投入。
06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比百济神州晚三个月成立,创始人俞德超是国内生物药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公司同样构建了丰富的自研创新药管线,目前有1个创新生物药信迪利单抗和三个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公司与复宏汉霖均以做生物类似药起家,在2015年年前后两家公司“分道扬镳”,信达生物将研发重心转移到PD-1单抗为首的创新生物药的研发和商业化,创新生物药管线丰富,而复宏汉霖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重点研发生物类似药,至今两家公司的市值已经是5倍差距。
2018年12月信迪利单抗三线治疗转移性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获批上市,仅次于君实生物成为国内第二家获批上市的PD-1单抗,并于2019年3月开始销售,第一个季度销售即超过3亿元,2020年销售额达到22亿元。
2020年6月公司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2020年9月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2020年10月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信达生物即使是all in到信迪利单抗的研发,生物类似药的上市速度也反超复宏汉霖,可见不同biotech公司之间研发效率的差距。
2021年2月公司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在国产厂商中仅次于恒瑞医药获批上市,比恒瑞获批时间晚8个月左右;2020年8月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提交上市申请,预计今年二季度获批上市,仅次于百济神州,预计比百济晚半年左右。
2021年1月公司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肝细胞癌适应症提交上市申请,为国产厂商首家,公司该治疗方案已经改写ESMO指南肝癌一线,成功上市后有望成为全球首个PD-1+贝伐珠单抗的肝癌一线疗法(罗氏为PD-L1+贝伐珠),将使得国内庞大的肝癌患者获益。
总结:
信达生物目前在信迪利单抗三大核心适应症一线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一线肝癌适应症均为国内前二甚至第一,大适应症将直接决定PD-1的销售空间和市占率;信迪利单抗上市后在2019年成为国内首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单抗并实现超过2000家医院的入院。
2020年礼来以10.25亿美元的首付款+里程碑费用获得信迪利单抗海外商业化权利,礼来计划在2021年向FDA提交信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可以会以中国区临床数据申报),礼来此前曾经放弃信迪利单抗的海外权益,现在又以10亿美元的价格买回来,可能是因为看到了信迪利单抗优秀的临床数据,以及公司本身也需要肿瘤免疫抑制剂充实产品管线。此外信达生物与罗氏合作获得罗氏技术开发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疗法,这也是罗氏首次对外开放其双抗技术平台,罗氏也具有以合计21亿美元首付款+里程碑费用+两位数销售分成的价格获取信达生物多个双抗海外商业化权利的选择权,从而深度绑定全球第一大制药巨头罗氏。
信达生物已经在过去几年里陆续验证了其研发能力、临床效率和商业化能力,研发管线更加充实和丰富,已经向着biopharma的道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在国际化方面公司的表现仅次于百济神州,深度绑定礼来和罗氏两家顶尖跨国药企的同时,实现核心产品的license out,该商业化授权带来的收益可以达到甚至可能超过PD-1在国内市场销售所能给信达生物带来的获益。
07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比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晚接近2年,但是君实生物自2013年就在美国成立研发中心,也是国际化意识非常强的一家biotech公司,君实生物虽然成立稍微晚一点,但是在PD-1单抗的研发上却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产品。
2018年12月17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上市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PD-1抑制剂,比信迪利单抗的获批时间早了10天。2021年2月19日特瑞普利单抗第二个适应症二线治疗鼻咽癌获批上市,一线治疗鼻咽癌的上市申请也在2月11日获得受理。
2020年5月公司以1000万美元预付款+2.4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两位数销售分成将新冠中和抗体JS016授权给礼来,并于2021年2月获得美国FDA基金授权JS016与LY-CoV555联合治疗新冠患者,预计中和抗体项目将合计为君实生物带来30-50亿元的现金流。
2020年9年特瑞普利单抗成为首个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证的国产PD-1单抗,2021年3月3日公司又向美国FDA递交了特瑞普利单抗的滚动上市申请,再次创下国产创新药在美国申报的滚动上市申请的突破,也是首个在美国报产的国产PD-1单抗。
总结:
君实生物的产品研发有一些差异化竞争的想法,包括PD-1在速度上比不过恒瑞、百济等大公司就在小适应症和辅助治疗等方面发力提前卡位,以及在靶点的布局上也不会单纯追逐市场热点,公司BTLA单抗进行中美双报有望成为全球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新药,2020年的PD-1放量尤其是下半年的销售也基本验证公司销售能力快速跟进,与阿斯利康在非核心市场(县域市场)的特瑞普利单抗商业化授权将帮助两家公司优势互补。
我们认为君实生物虽然相较百济和信达生物在各方面还稍有差距,但是在自研、BD和销售方面已经是验证自身实力,确定性已经大大提高,未来也有biopharma的潜力。
08 康方生物
康方生物成立于2012年,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充分展示其强大的in house创新研发能力,早在2015年公司就将AK107(CTLA-4单抗)授权给默克,近期默克又在国内申报该产品的临床试验,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思。
2017年底公司才在澳洲启动AK105(PD-1单抗)的I期临床,2020年5月份已经提交首个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康方生物与中国生物制药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进行PD-1单抗的研发和商业化,将借助中国生物制药庞大的销售团队,不过即便如此面临四家国产竞品都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销售压力还是客观存在的。
2021年预计公司PD-1单抗将会在年中获批,同时三线鼻咽癌和一线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预计也将会在今年申报上市,公司在大适应症肺癌和肝癌上在追赶中。
2021年预计公司将提交AK104(PD-1/CTLA-4双抗)二三线治疗宫颈癌的的NDA申请,有望;公司也在ASCO会议上公布了AK104(PD-1/CTLA-4双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胃食道结合部癌的Ib/II期临床数据,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在III期临床中;同时公司也在进行AK104联合化疗挑战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
总结:
相较于单抗和小分子药物,未来双抗、ADC、细胞治疗、基因疗法、小核酸药物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技术平台,双抗在研发、生产、临床的技术壁垒远高于单抗和小分子,拥有好的技术平台的双抗/ADC的公司可以获得平台溢价。
2021年康方生物与中国生物制药合作的PD-1单抗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AK105与AK104的多个重要适应症进入临床后期或即将申报上市,康方生物也将从研发驱动的biotech公司尝试向biopharma的方向前进,公司将自建团队进行AK104的商业化,同时AK104也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审批用于治疗宫颈癌,且获得了不错的ORR数据,期待康方生物在国内双抗领域能够率先有所突破。
8家国内创新药核心公司,简单介绍到这里,创新药投资的难度比较大,对专业要求高一点,虽然有创新药ETF(159992),不过这个ETF的持仓也不足以覆盖多少优秀的biotech公司(因为很多是在港股上市),而制药行业整体增速虽然不高,但是创新药行业在制药行业的占比将快速提升,不考虑国际化的情况下未来也将会是万亿增量市场,必然会造就很多的十倍乃至百倍牛股,还是很值得有兴趣的投资人多花时间精力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