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早期鲜卑房址 出土马蹄钉为国内最早使用马蹄铁提供实证
发布时间:2020-12-16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公众号作者:连吉林 等
小呼和格勒遗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镇小呼和格勒嘎查西北约1公里。遗址处于一地势较高的沙丘上,地表散布着少量陶片。2020年8至10月,为配合引绰济辽输水工程主线项目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科左中旗文管所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清理房址2座,灰坑10余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铁器、石器、动物骨骼等遗物。
F2房址
两座房址平面均呈长方形,为半地穴式建筑,未发现门道。F1保存较差,居住面一侧见有圆形烧结面。居住面上发现马头骨、肋骨及马蹄钉等铁器,另外还出土较多的铁块、铁渣等;F2长360、宽245厘米,墙壁保存最高约25厘米。房址内发现柱洞5个,深约14--25厘米。居住面大部分经过烘烤,较平整坚硬。居住面分二层,最厚处近4厘米。灶坑位于房址西侧。房址内堆积为黄褐色砂质土,包含陶片、红烧土块、铁块、动物骨骼等。可辨认陶器器形有罐、壶、盆一类生活用具。
出土的马纹陶片
小呼和格勒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陶器有泥质和夹砂陶两种。纹饰以素面为主,还见有几何纹、戳印纹、弦纹及滚印的马纹等。泥质陶陶质较细,多呈灰色,火候高,部分有纹饰;夹砂陶略少,陶质粗疏,火候低,陶色呈暗红色或褐色,罕见纹饰。陶器器形主要有罐、壶、盆、钵等。出土的铁器有刀、斧、钉,石器有磨石、珠饰等。
在通辽市的新开河、老哈河流域近年来发现了多处早期鲜卑墓葬,如科左中旗六家子鲜卑墓群、科左后旗舍根墓地等。小呼和格勒遗址面积较大,出土遗物性质单纯,虽没有明显纪年的遗物,但时代特征较明确。小呼和格勒遗址出土的陶罐、陶壶等与科左中旗六家子鲜卑墓群、科左后旗舍根墓地出土的陶器形制及陶器纹饰有诸多相同之处。科左中旗六家子鲜卑墓群、科左后旗舍根墓地年代为东汉至西晋时期,故小呼和格勒遗址的年代也应与其相当。
小呼和格勒遗址发现的F1、F2当为国内首次正式发掘的早期鲜卑房址。F1、F2发现有灶,居住面上出土陶器、铁器、石器等,表明这时期一部分鲜卑人已过着定居生活。
出土马骨
另外,小呼和格勒遗址出土陶器的纹饰上反映了鲜卑人以畜牧为主的经济特点。在小呼和格勒遗址陶器纹饰中,除大量的几何图案之外, 还有一些马的图案。在发现的马纹装饰中有多种不同姿态的马纹图案,或万马奔腾, 或漫步草地,或以马为主的复合图案。马的体态也或肥或瘦。在小呼和格勒遗址陶器纹饰中还发现有毡帐及太阳纹的图案,表现了鲜卑人游牧生活的场景。
出土的马蹄钉
给马钉上蹄铁可以大大地增强马的效率。它们不仅可以保护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国内考古已发现的马蹄铁实物最早的是东北高句丽时代遗存好太王陵发现的蹄铁,该墓年代为公元414年。小呼和格勒遗址F1出土的马蹄钉(与马蹄铁配合使用)说明鲜卑早期马蹄铁已开始使用了。F1出土的马蹄钉很可能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使用马蹄铁的实物证据。
鲜卑是我国北方历史上的一个主要民族,属东胡族的一支,活跃于两汉魏晋至北朝时期。鲜卑沿着大兴安岭走廊一路西行并建立了北魏王朝,对我国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鲜卑通常被划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两部分。汉晋东部鲜卑遗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通辽市的新开河、老哈河流域和辽宁朝阳等地区,典型墓葬有六家子、舍根、北玛尼吐、新胜屯、北票房身村等。《后汉书·鲜卑传》载: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饶乐水,有学者认为即是新开河。小呼和格勒遗址与六家子墓群均处于新开河南岸,二者相距仅约10公里。小呼和格勒遗址出土的汉式陶壶、印纹陶器及六家子墓群出土的汉式铜镜等包含有中原文化因素。小呼和格勒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该地区鲜卑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文化面貌及鲜卑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等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吉林、格日乐图
科左中旗文管所:白格日乐吐、马军
宁城县博物馆:崔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