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人生不委屈ll追剧《雍正王朝》理由4

看《雍正王朝》,觉得人在世上都不容易。纵然贵为王侯将相,还是难免受尽委屈。

康熙皇帝一生,聪明智慧,宏图大展。除傲拜,撤三藩,收台湾,扫平葛尔丹叛乱。但是,人到晩年,一心求做一个古今第一的完人,言行举止中,过度考虑史书将如何记载与评价自己,对子孙的约束、对官吏的管理失于宽松。以为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能打动他人、完美自我。其结果是,难办的差事常常找不到得力的人去办,国库中户部的存钱被官吏借空,想平叛拿不出钱。更令他沮丧的是,自己精心培养了四十多年的太子德行有亏,还在自己身体健康时觊觎皇位。而其他的儿子一方面扇风点火,挑拔他和太子之间关系,一方面磨拳擦掌,做夺嫡之争的准备。外患内忧,压在这个日渐年老的皇帝身上,他也无可奈何,只有把整顿吏治、中兴国家的希望寄托在継承人雍正身上。为防止皇子们之间的夺嫡之争、为保护他心中的继承人,在废了太子胤礽后他至死不敢立太子,为雍正继位后受到长期广泛的质疑留下无尽的后患。一个骄傲的、能干的、深俱情怀又极富智慧的皇帝,看似可一言九鼎、生杀予夺,结果老了老了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事情自己没法收拾,很多事情自己太多顾忌,这是怎样的委屈?

八阿哥胤祀,精明过人,深谋远虑。一心效法父皇康熙,想做个贤人拢络人心。他似乎成功了,是朝庭上下公认的八贤王。在太子胤礽被废后,绝大多数的朝臣举荐他做太子。不幸的是,他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胤禛,与他相反,胤禛剑走偏锋做个人敬人怕的孤臣,在胤祀至力于谋划着自己的人气时,胤禛在至力于为朝廷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有一个明察秋毫的父亲,既识破了他贤的表面上包藏的野心,也明白如自已一样一味的贤下去,不利于这个漏洞百出的国家的整治,倒是胤禛的铁腕手段,能匡补自己的缺失。胤祀面对胤禛,有多少“既生瑜何生亮”的忿慨?胤祀面对父皇,又有多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悲怨。可这些他不敢表露出来,只是不自觉做出一件又一件违背贤名的阴损事。其实他并不想这样,但心为欲驭,身不由已。在大势已去之时他悲哀地感叹:我一生都害在一个贤字上。图了一生贤名最后才知为贤所害,这是怎样的委屈?

严羮尧才干出众,仕途通达却皆受命于危难之际。要抗洪救灾了,派他出任河南巡抚;要为西北战事筹集粮草了,派他出任陕甘总督;要去茫茫戈壁上平叛了,派他出任大将军王。他是朝廷的功臣,是四爷即后来雍正的嫡系。人们看到的是他的赫赫扬扬,少有人想到他的辛苦劳碌;人们对雍正对他的倚重羡慕嫉妒恨,却少有人知道他因错拜了八爷党,在雍正书房前从清早跪到天黑求见不得,最后接过太监给雍正打的洗脚水亲自为雍正洗脚才得到谅解的苦情。作为雍正家的胞衣奴才,他最懂得雍正的忌讳与期望,优势与软胁,他们之间有惺惺相惜也有相互戒备,有手足之情也有主仆之别。在为雍正、为朝廷建功立业之后,他也想过一把主子的瘾,于是被参为骄奢狂妄。在被一贬再贬之时,他只要及时收手,还可得以善终甚至东山再起,但他选择轰轰烈烈地死。他是在拿命赌一口气,赌的是他与四爷的情份、他在四爷心里的份量,能不能让自己被四爷网开一面。他赌输了,每一次他忧伤的神情配上如泣如诉的笛声牧歌,那是他在向命运诉说自己的委屈。

再说说雍正皇帝吧,这是一个有担当、有魄力、能吃苦的人。他以铁腕办差赢得父皇赏识,以时时处处朝廷社稷为先、凡事不逾距、不背理、与人不结党的态度赢得皇帝的信任。最终看似凭不争之争继承了大统。可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多么不容易呀!一方面要革除父亲执政期间留下的积弊,一方面要对付反对党对新政的处处牵掣,一方面要承受着对他继承皇位的质疑,真是举步唯艰。自己倚重的严羹尧不得不赐死;可堪重用的是大字不识的李卫与非科举出身的田文镜;险遭逼宫时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唯一敢站出来维护他的新科状元还是个癫痫患者并当场发作,幸而万不得已时老臣张庭玉仗义相助,孤家寡人的境地让人心寒。他两次在朝堂上说:朕其实不想当这个皇帝。彼时彼刻,那是他的肺腑之言。他辛苦劳碌,殚精竭虑,为的是先皇的嘱托,为的是祖宗的江山社稷,为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为什么天下人看不到这些?却偏要用流言蜚语逼他兴文字狱?以至于累死在岗位上,还终不免身后骂名滚滚来呢?

谁的人生不委屈?要求江山图治垂青史、要求位高权重临天下、要求付出总有回报……只要有求,难免委屈;所求越多,委屈越大。所以,委屈求全不是感叹,而是至理。世间成大事者,皆是能受大委屈的人,如康熙与雍正。相反,相处处讨巧,意气用事,难成大器,如果野心太大,反招祸灾,如八阿哥与严羮尧。

你的人生委屈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