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市场说丨黄金周楼市成交骤降的真正原因
10月9日三亚楼市调控升级,其中非户籍居民需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保;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后方可转让。
点评:要求太高
近日,广州发布征求意见稿通知:其中规定承租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但承租人与同住人之间具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及医疗护理等特殊情况的除外。
点评:最低标准
近日,福建省出台新政:关闭信用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POS刷卡端口,坚决遏制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的资金绕道用于支付首付以及住房消费;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此外年内还将启动共有产权房建设。
点评:面面俱到
据数据统计,黄金周前6日,热点30城网签量同比平均跌幅约8成。其中,北京新建住宅网签78套,二手房网签23套,同比跌幅72%;上海新建住宅网签147套,同比跌幅78%。
点评:叠加效应
中国恒大集团10月6日公告宣布,已按30.2港元的价格向集团7994名中高层管理干部授出约7.44亿股购股权,约占总股本的5.7%。
点评:皆大欢喜
受制于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市场观望加剧,叠加十月恰逢“十九大”召开之际,多数城市预售证审批、网签备案等环节予以严控,十月“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多数城市楼市持续低温,成交同比大幅下滑。
CRIC监测的33个热点城市成交(10月1日-8日)同比和环比均大幅下滑超6成,部分城市同比跌幅更超过9成。其中,4个一线城市成交9.83万方,全线回落,环比和同比跌幅均在8成以上,其中上海和广州成交同比跌幅分别达到96%和87%;南京、青岛、武汉等15个二线城市成交跌多涨少,同比减少58%,苏州跌幅最大,同比骤降96%;14个三四线城市成交同比全线回落,同比跌幅接近7成,东莞、东营、安庆等城市同比跌幅超9成。
较之前“货真价实”的黄金周相比,今年黄金周楼市骤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频出的调控政策开始引发市场质变
去年10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冷风频出,不断加码和升级“限购、限贷、限价、限售”调控政策,累计达230余次。另外,9月底多城市加码调控,密集出台“限售”调控新政,大有重演2016年国庆期间22城密集调控之势,限售渐成二三线城市调控“标配”。严控消费贷也是9月重要调控方向,北京、南京等市相继发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自查工作。与此同时,热点一二线城市相继上调房贷款利率。这么多轮的调控政策作用相叠加,对市场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第三季度多数热点城市市场开始回归相对理性,房价和地产基本趋稳,政策“量变”实际已经开始引发市场“质变”,调控效果也将会快速显现。
多一天的超级黄金周增加了居民消费选择
今年,国庆、中秋相逢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使居民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有了更多的选择,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8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与2016年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3.9%。商务部数据显示:8天,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10.3%。铁路客运超1.3亿人次,几乎十分之一的人都在路上,所以说,超级黄金周也一定程度上分流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和消费,居民购房黄金周期间购房意愿降低。
市场供应不断减少加剧成交下滑幅度
黄金周期间,CRIC监测的11个重点城市取得预售证15万方,环比下降96%。此外,“十九大”召开前夕,热点城市严控预售证审批,网签备案多有限制。严格限价调控环境下,市场供应减少加剧了黄金周成交下滑。
“火爆超级黄金周”下惨淡成交的楼市,让市场再次看到调控政策的力度、深度和影响。综合而言,整体市场已经进入到全面调整阶段,预计政策调控冷风将会持续并且猛烈,年底房地产市场仍难言乐观,成交持续低位运行将成市场常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