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才是快乐的源泉
一个人的心智如果懒散而停滞,总是被过去的成见所缚,他就无法拥有足够的能量或伸缩性来觉照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人类永远都在铸造思想的活动,投射未来“我将要怎样的行动”,于是便阻碍了当下的觉醒。
克里希那穆提
不管是哲学,儒家,佛家都在强调“当下”的力量。烦恼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当下的事,而是对当下的事产生的想法,想法使你纠结过去,焦虑未来。这便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佛家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得之心只在当下。
你要知道,不管过去还是未来都会以当下来呈现,在当下里联想过去和未来,当下已不在。
昨天一个朋友说:现在已经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我说:这并不是工作让你不快乐,而是你没有处在当下。在工作里没处在当下,生活也一样,那么生活也不快乐。
所以这就意味着你不是要改变当下所做的事,而是需要改变做事的方式。行为和思想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先改变行为思想才会随之改变。
大学里讲致知、意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致知在格物”去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再从意诚到正心、修身。修身就是行。在行中有了新的思想。
当你不在厌烦当下的事,你的思想才会进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从中感受到喜悦和安逸。
比如运动是快乐的,读书是喜悦的。因为它们都让你处在当下,从而专注于行为的本身。运动时思考着防守,进攻和如何得分;
同样读书需要把文字联想成画面,和作者进行深度的交流。从中打开自己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在交流中把自己对过去未来纠结的问题一一化解,这就有了觉知的力量。
而电视和手机不会有这种作用,只会让空虚加剧。因为大部分的隐善扬恶的信息,影响我们的潜意识,会映射到自己身上,这些信息只会增加焦虑,不会让你处在当下。
如果观察孩子,他们童年里处处是快乐,那怕一盆水,一池沙,都会玩的尽兴。步入小学后随着学业的加重快乐越来越少。其实并不是学习的问题,而是大人们不断的心里暗示:好好学习才能上个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原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找个好工作,那么又怎能感受当下学习的快乐。
周国平说:孩子学习的时候都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他们在未来工作中也不会快乐。
大人们的思想往往都处在过去和未来中,而忽视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就是当下的本身。那些痛苦,焦虑,紧张,压力大都来自过去的纠结和未来的不安。
洗碗时想着为什么我洗;工作中,一边抱怨,一边做着。这怎么能快乐。
正念经上说: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他正在躺下。
当你习惯把四处游走的思想收回到本体,也就开始更多的关注事情的本身,而不是随着事情产生联想,这就有了当下的宁静和平和。
埃克哈特.托利说:只要关注当下的时刻,你所有的不快乐和挣扎将会消失,你的生活也会充满喜悦和安逸。只要你以当下的觉知来采取行动,无论做什么,它都会充满美德、关怀和爱----即使是一个最为简单的行动。